初中语文古诗词积累的研究实施方案
(2016-10-09 21:11:18)
标签:
文化教育 |
初中语文古诗词积累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
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途径单一,方法死板,背诵积累情况不容乐观,比如(1)新课标要求必背的诗文篇目数不足一半;(2)古诗句默写常背对句子写错字;(3)古诗文赏析无从下笔;(4)课外古诗文读后不知所云;(5)甚至部分学生对学过的古诗文很陌生,遗忘很快。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方式单一,偏重知识化(重讲解,忽视感悟),严重教条化(死背不理解),重背诵轻朗读,如何在新一轮的教学中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今后古诗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选题的缘由。
本课题中所述的古诗词,首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诗词,它们的出现形式主要是课文和课外诵读欣赏,另外就是教材内容中引用的诗句。其次,我们更要努力将学习的视野扩展到古代诗词的全部,去感受和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和精彩。
初中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基本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和思想内核,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养成健全人格的最优化教材之一。
3、 研究的理论依据:
(2)、新课标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按一定系列组织,指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积累古诗词的方法。
(3)、现代教育论: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础。无论从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还是从现实的教学实践考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依照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的规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4)、根据古诗词积累鉴赏的习惯及方式以及初中语文经典古诗词积累鉴赏研究的方向与目的。
4、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2、通过课题的研究,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
3、通过对古诗文积累方法的研究,寻找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摸索出一些积累古诗词的方法。
1、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徜徉,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
2、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诵读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综上所述,这一课题的研究将转变教学观念,促使学生喜欢古诗词,乐于学习,轻松积累。
二、 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侧重于古代诗歌教学的课堂和课外结合,在教学论的层面上关注教与学现象,从课程论的层面上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从教育学的层面上重视古代诗歌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感染熏陶和人格养成,从社会学、文化学的层面上突出古代诗歌教学对民族精神、人文价值的追求,希望通过切实的研究总结出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以及切实可行的积累方法,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塑造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有机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 研究内容:
针对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途径单一,方法死板,背诵积累情况不容乐观的现状,如何提高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以往单一的教法,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想学乐学,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分析研究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词对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
2、调查我校教师现阶段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及教学中存在的困扰。①教学中古诗词是否重要及原因;②教学中是否落实及原因③教学中有无评价的系统和机制。
3、调查我校古诗词教学难以实现的原因:
①社会因素②学校与教师因素③学生因素。
4、查阅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
5、研究教授古诗词积累的有效方法:
①课堂上的有效教法和学法②课堂外学生的学习与积累情况,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法。
6、如何建立,建立什么样的古诗词积累评价策略:
①调查听取学生的建议②调查听取同科目教师的建议③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法并实践,再认识,上升为可行方法。
7、中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考题摭议
通过搜集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中考试卷的研究,发现古代诗歌命题趋向、考查与教学的关系影响,探讨古代诗歌考查的合理有效形式。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在研究方法上,本选题将采用:
(1)理论研究:
1、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实践研究:
1、文献探讨法:通过研究新课标,网络,书籍和有关文献的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2、行动研究法:研究学生心理,反思教学研究,及时调整方案。
3、实践法。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古诗词朗诵活动、古诗文擂台赛、古诗文对抗赛、古诗文名句默写竞赛、观看有关古诗文的影视录象等)从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喜欢古诗词,探索古诗词的激情,从而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积累古诗词的方法和途径。
4、经验总结法:①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的进行归纳、提炼,总结各阶段的成功经验及失误,使之更科学合理。②总结同行、学生的建议。③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统计对比法:通过对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意识状况的统计对比抽样,来验证和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
(一)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
1、通过调查、了解、走访我县中小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状况,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课改理念落实情况,了解学生积累古诗文的方法和习惯,确定课题。
2、制定课题的确立原则,实施途径和策略。
3、布置学生购买有关书籍以及积累本。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2月)
1、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利用晨读和中午15分钟,每天一首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教师指导学生编写手抄报。设计版面、栏目、精选古诗文。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
3、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编辑古诗。
4、构建“设境—诵读—交流——探究—仿写”古诗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①设境:创设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②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美读与品读相结合。
5、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教师矫正实验行为。
6、
1、系统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开展教师、家长、学生等多层面的访谈及问卷调查。
2、总结鉴定实验成果,归纳经验和成功做法。
4、撰写课堂研究总结、实验报告及有关论文,申请结题。
5、撰写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递交课题结题申请,报送研究成果鉴定书。
6、在有关刊物开展宣传。
五、课题完成的保障:
1、领导的大力支持,投入部分经费,购买古诗词书籍。
2、得到学校老师的大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营造班级书香氛围。
六、预期成果:
(一)显性成果
1、课堂研究总结、实验报告及有关论文。
2、过程性材料,阶段性小结。
3、手抄报、古诗词积累本,我喜欢的古诗词,学生仿写的古诗词。
(二)隐性成果
1、激发了学生喜欢古诗词,探索古诗词的激情。
2、通过对古诗文积累方法的研究,寻找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摸索出一些积累古诗词的方法。
3、进行课堂展示,上公开课。
4、坚持教学反思,积累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5、学以致用。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如果能把灵活秀美的古诗文,引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增色添彩,读来也会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我将认真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有效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受益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