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学数学主题社区
小学数学主题社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97
  • 关注人气: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2017-06-05 14:29:21)

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一、说内容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二、说教材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等都运用了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化意识。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仔细阅读教材后,发现教材的编排结构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教材这样安排,考虑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为什么要找次品?5个次品是否难度过大?找次品平均分成三份是学生在观察9个待测物品的测量过程中,比较得出的,“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是否会更多呢?

基于上述考虑,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通过观察多个待测物品时,让学生体会到最优化策论的成因。

三、说教法

在教材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教材比较重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探究。确实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迅速达到多种策略的有效补充。但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是,该教材内容偏难,如果仅通过交流,势必优秀生言之灼灼,而后进生听之糟糟。因此我在执教时选用了学生安静思考,人人动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再视情况交流。在反馈中逐步得到提高。

     四、说设计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1986128,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设计意图:“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二)、学用天平,了解原理

1、有3个用于比赛的乒乓球,其中一个比较轻是次品,这样的球会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你们能想出办法找出这个球吗?

预设:生:任意拿两个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一样重(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一样重(天平不平衡),那么轻的那个(往上翘的那个)就是次品。

师:听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吗?如果把你的两只手当成天平的托盘,你能来演示一下称的过程吗?

教师学生演示。教师问能一边放1个,另一边放2个吗?

教师课件演示讲解。

老师把我们刚才找次品的过程记录下来。板书:3

1 1 1 (×)

3个零件,先拿出左边1个,右边1个称一次,还有1个在旁边等。如果不平衡,次品就是轻的这个,如果平衡,次品就是旁边这个。

:所以在这3个里面找出1个次品,我们只要称几次就能找出来? 生:1次。称1次能保证找到了吗?

【设计意图:首先安排了从3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来,学生容易接受。有的学生对于在天平上称,轻的那个是往上翘的那个还缺乏认识,因此让学生先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同时让学生了解只要称2个,就能推理得到第三个是否次品,也让学生明白称的时候天平两边要放的个数一样多。】

(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

1、一箱糖果有8袋,其中7袋质量相同,另有1袋质量不足,轻一些,给你一架天平,称几次能找出这袋糖果来?

:请你在自己本上记录下称的过程,看一下你称了几次找出这袋糖果?

预设:

A:把8个分成2份,每份4个,放在天平2边称一次,次品在往上翘的那份里面,再把这4个分成2份天平两边各2个称一次,在确定次品在哪一份中,再称一次。

B:分成三份,3 3 2

C:分成三份,1 1 6

D:分成三份 2 2 4

……

板书: 8 8

4 4 × 3 3(×)2

:他这种称法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吗?

:听了这几种称法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分成3 3 2 只要称2?而分成4 4要三次呢?首先我们都是在8个里面找次品,接下来是在几个里面找?你觉得在4个里找这样的1个次品方便还是在3个里找方便?

:你有什么想说的?

也就是我们最好将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找的范围小一点呢?

:他这种称法能保证找出这袋糖果吗?

所以在8个中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1个已知轻一点的次品?(2次)

2、装飞机用的243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你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1)学生大胆的猜,你觉得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请你在本子上记录一下,你第一次打算怎么称?

预设:

A:把8个分成2份,每份4个,放在天平2边称一次,次品在往上翘的那份里面,再把这4个分成2份天平两边各2个称一次,在确定次品在哪一份中,再称一次。

B:分成三份,3 3 2

C:分成三份,1 1 6

D:分成三份 2 2 4 ……

2)交流称法,教师记录

3)感受优劣:听了这几种称法你想到了什么?

体会最好将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初步感受分成三份,尽量平均。

2、装飞机用的243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为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你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1)学生大胆的猜,你觉得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2)请你在本子上记录一下,你第一次打算怎么称?

预设:A:分成121 121 1 B:分成120 120 3 C:分成 81 81 81 ……

3)比较这几种方法。我们先都是在243个中找,接下来他们是在几个里面找?你觉得谁的称法占优势?为什么?怎么调整才能把次品的范围缩的更小呢?

4)重新调整,接下来打算怎么称?

 所以,在243个里面找已知轻的这个次品,最少称几次一定找到?(5次)

5)要保证6次能测出这样的1个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243*3=729)要保证7次能测出呢?可能是多少个?(729*3=2187

3、如果有24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你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1)学生自己记录称的过程。

预设:第一次称A:分成121 121 ,B分成81 81 80……

2)交流:你觉得哪种称法更占优势?为什么?是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还要往下称吗?

【设计意图:从在8个中找一个次品,以分成4 4和分成3 3 2对比,让学生初步感受将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初步感悟分2份与分3份的区别。再从243个中找一个次品,让学生层层深入,进一步感受次品找得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让学生体会发现平均分成三份时范围最小。从243812793,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联系,从而体会要保证6次能测出这样的1个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243*3=729个。由于对于奇数,特别是能平均分成3份的奇数学生易接受,所以后面又让学生从242个中找一个次品。学生对于偶数往往容易先想到平均分成2份。所以还是在引导学生找次品的范围缩的越小找起来越方便来体会到分成三份,尽可能平均分才能缩小范围。让学生感悟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同时在将242分成81 81 80后引导学生不需要再称,因为前面已经探究出81个最少只要4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四)、巩固策略,深化规律

1、如果是82个零件呢?83……241呢?

28个呢?谁能很快的告诉大家,最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个次品?

【设计意图:以82个零件中找1个次品来巩固最优策略,同时让学生体会到82243个中找1个次品最少都只需要5次保证能找到。后面深化感悟2881个只需要4次,10273次,492次。】

(五)、全课总结

对全课进行输理,回顾找次品的方法和最佳策略。

五、说体会

教完以后,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个难度的教材,教到什么度是合适的?对于最佳策略的成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相通的解释方法?教师的反馈怎么样能更有层次一些?课上下来还是觉得问题多多,但自己觉得还是在云里雾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