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苗《适合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
(2019-08-03 15:19:12)| 分类: 课题研究 |
论文:
宝塔区第四幼儿园 苏苗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的主题选择为切入点,主要从幼儿生活和绘本故事两方面展开,进而分析了角色游戏中主题内容的特点。在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在面对主题内容时如何选择,给出了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角色游戏;主题内容;选择方式;
在幼儿园里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的方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分析,首先是对主题内容的选择进行分析,其次是主题内容的特点,最后是如何进行主题的选择。
一、角色游戏中主题内容的选择
(一)来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内容
角色游戏的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因此幼儿所处的生活是角色游戏内容的直接来源。由于生活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则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但实际的游戏中幼儿往往提出了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却又不知如何往下玩,这时教师应以自身为媒介参与幼儿的游戏,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的身份进行幼儿的游戏,以引起幼儿模仿,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如在同一个大班,男孩子都喜欢进行当司机的游戏,因为现在家长经常带幼儿做车外出旅游度假,幼儿目睹了汽车、火车、飞机、动车、轮船的司机,并产生了爱慕之心和自豪感,梦想自己能当司机多好,所以在进行司机游戏中,他们拿着模具型汽车方向盘左右摇动,嘴里不断发出“嘀嘀嘀、嘀嘀嘀的响声,小司机带领小乘客愉快的旅游。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所以在工作表现的很认真、负责。再比如,“公园”游戏中,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我坐到他身旁去,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通过我的参与,传递了我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我的行为本身成为幼儿可以参考的范例或榜样,有益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总之,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爱护同伴、积极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源于绘本故事的主题
角色扮演的游戏,主要功能在于:把故事里的角色,跟孩子真正联结起来。这种联结,能够促使孩子把自己代入故事情节中,去体验故事角色的情绪、情感,将自己与故事角色对照,从而产生好感,乃至共鸣。潜移默化的教养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所以,对于爱动的孩子,阅读中引入角色扮演非常合适。如:在我们班的小舞台游戏中,每次演出都会安排一个角色扮演的节目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孩子们邀请当观众。记得刚开始进行角色扮演《老鼠娶新娘》时,我们发现幼儿对绘本中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对话、心理、动作、表情微妙的变化等掌握得不是很好,因此,在小舞台游戏中再次开演这个节目前,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角色的对话、心理、情节发展的变化等。经过扮演前再次细致入微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孩子在小舞台中大胆扮演、精彩扮演的身影。他们在享受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过程中,扮演的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主题内容的特点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个体所处的环境、社会经验不同而千差万别,所以幼儿角色游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小医院”“小超市”等,是由幼儿平日经常遭遇到的经验所形成的。如在“”他们小医院扮演着医生、护士、看病人,照顾病人。在小超市内,扮演着售货员,认真的整理货架、推销东西等。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着作医生和售货员的辛苦与快乐。这类主题内容较之日常生活,社会关系扩大了,特别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等关系基本不存在了,医院里的医生病人,商店里售货员和顾客等形式的社会关系是幼儿比较熟悉和关心。
社会现象和重大事件的主题:如“世界杯足球赛”,等主题,这类内容较之上述两种不太常见,但是由于新闻媒体的传播,比较容易传达给幼儿。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幼儿同家长一起看球赛,关心比赛情况。这类主题往往具有多样的社会关系和新闻性,会给予幼儿深刻的印象。
(二)主题的内容具有年龄差异
在成人不加干预的自然情况下,幼儿景象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但有些主题内容是幼儿经常选择的,有的主题内容持续时间较长。观察发现,主题内容持续长短和幼儿兴趣关系密切,游戏时间持续最长的主题内容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幼儿的兴趣也随着身心发展而发生变化,和小年龄幼儿相比,较大年龄的幼儿不在注重日常生活的主题,而且更多地选择社会关系主题游戏,像“世界杯足球赛”这样的主题更容易吸引大班幼儿。
(三)主题内容存在“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幼儿对游戏主题和内容感性趣是游戏发起和持续的主要原因。幼儿角色游戏中,一部分主题内容会得到发展,但也有一部分不久就会自然消亡。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其在游戏中感性趣的主题和内容必然会发生变化。
了解幼儿角色游戏主题内容的特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主题内容景象指导。从而达到指导角色游戏的目的。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参与游戏,还有些进行语言诱导或命令,但这些方法都不是真正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因此幼儿游戏时仍毫无生气,使得主题内容“投其所好”是进行游戏指导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
三、进行主题内容选择的方式
实践中,对幼儿角色游戏主题内容的指导可归纳为“一种态度”“两个策略”“三种办法”。
(一)一种态度
(二)两种策略
两种策略:是指完善构思和充实内容。当幼儿的想法与游戏的主题不符合,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修改主题名称;当幼儿提出的主题比较简单或抽象,或者对这一主题其他幼儿不熟悉,难以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共同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充实内容,让这一主题内容丰富起来,更加具体,更加形象,如果有些主题目前根本无法开展,也可以明确要求他以后注意观察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不断地使主题从不可行到可以玩起来。
(三)三种办法
在主题内容的指导方法上,依据与开展角色游戏的密切程度,可把具体的指导方法分为三种。
一是谈话讨论,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谈话讨论可以在游戏前进行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游戏前的谈话可以引起幼儿的回忆,再现他们生活经验的表现,有利于直接组织开展游戏。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主要就一些主题进行讨论,使教师比较了解幼儿的心理,同时也提出一些主题,引导幼儿在有主题的情况下讨论,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迷惘以后的游戏进行知识准备。如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教师用废旧纸盒制作了煤气灶,家具等家庭物品,还准备了一些半成品。并开展了“双休日你到那里去了?”“我家的晚上”“愉快的节日”等类似的主题谈话活动,充实了娃娃家的家庭活动内容。
二是引导观察。这种方法主要为了丰富幼儿对生活周围的事物、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感受。生活经验的积累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对幼儿也不利外,正如俗话说:“见多”才能“识广”。幼儿在观察环境变化,观察人物以及他们的工作劳动、使得幼儿能从中选择主题,产生表现主题的游戏。如大二班孟天歌等幼儿在建筑区内,搭建了高楼、小桥等建筑物,引起全班幼儿的讨论;幼儿说:“用彩色塑料插片,能插出五颜六色的花;用积木还能搭出迷宫、蹦床等。”并产生了“小小建筑师”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以主导的身份改变为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幼儿,以自己的动态语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幼儿自己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共同的创造合作成功创造的大型作品“可爱的幼儿园”,参加徐州市教育局首届幼儿创造性游戏大赛获“二等奖”的好成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体验了同伴之间互相合作乐趣;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三是鼓励想象。想象、象征、假装都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这些特征恰好给幼儿带来身心最大的愉悦,同时也使得游戏主题内容染上想象、虚拟的色彩。幼儿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发挥、想象、创造,教师应当鼓励这种想象,激发这种想象和创造,并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愿望,如幼儿提出“太空游乐园”的游戏主题时,教师就应该为幼儿提供相应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游戏,在结束游戏时还要对这个主题进行讲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总结
参考文献:
[1]《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于渊莘,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09。
[2]《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刘艳,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0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