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是《红楼梦》的经典桥段,林黛玉一首《葬花词》写的如泣如诉,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一段“葬花吟”唱的悲戚婉转。“葬花吟”选取了《葬花词》中的部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葬花吟”歌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都说女人如花,那么对比一下林黛玉的举动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葬的是花,但实际上葬的是她自己!
http://s1/mw690/006ys41zzy766m1tPbO90&690
林黛玉是一个孤女,父母双亡,长期寄居在贾府,表面看起来林黛玉是小姐,受尽贾母宠爱,但实际上,林黛玉是没有任何精神寄托的,贾府中人如果不是看在贾母疼爱的份上,林黛玉的日子不会过得那么好。林黛玉如果放到现代,差不多等同于父母双亡、被送到福利院的女孩,吃穿不愁,但精神无处寄托,很容易养成孤僻、爱独处、胡思乱想的性子。说到底,林黛玉的性子不如薛宝钗那么乐观、豁达,很大程度上跟父母双亡、寄居贾府的这种孤苦、无依童年生活状态有很大关系。
林黛玉因为有贾母的宠爱,所以可以在贾府偶尔的放纵、肆意,但那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是林黛玉忧郁的根源,那件始终无法用语言言明的事情就是
—女儿家的终身。
古代讲求父母之名、媒妁之言,林黛玉无父无母,可以说终身大事是无人提自己筹谋的。
贾母姑娘、小姐众多,看起来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姑娘、小姐能够主宰的命运。贾家四位小姐,贾元春被当做家族争宠的工具被送进了宫,贾迎春被当做抵押物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贾探春被当做战争失败的和亲工具远嫁,如果不是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奋力抗争了一把,贾惜春的命运估计跟三个姐姐差不多。古代重男轻女,有品性、有才貌的女子,基本上都是家族争宠、攀附富贵的工具,林黛玉等同贾家女儿,如果不能嫁给心有灵犀、青梅竹马的宝玉,她的命运将如同三春一样,被随意配人,生死由天!
林黛玉葬的是“花”,但实际上葬的是命运未知的自己。林黛玉唱到“质本洁来还结去,强于污悼陷渠沟”,实际上也是在讲,接受了《西厢记》等自由恋爱洗礼的黛玉明白,与其被迫嫁人,不如“生的明白,死的光荣。”
冰雪聪明的林黛玉以花喻人、将花比己,所以黛玉惜花、怜花,但对于贾府大多数人来讲,她们是不明白林黛玉为何会如此伤春秋悲的。贾府的小厮评价林黛玉是灯笼糊的、风一吹就倒,贾府的丫鬟看黛玉泪落不断、见惯不怪,贾母的姑娘、小姐们对林黛玉也是纸面上的往来,正因为林黛玉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所以才会在偌大的贾府感到孤苦、无助。
林黛玉的大丫鬟紫鹃后来找准了问题的根源,三番两次试探薛姨妈、宝玉,目的就是为了撮合宝黛在一起,慧紫鹃想趁着贾母再世时把两人的婚姻大事定下,但终究事与愿违。
贾宝玉是荣国府的第四代掌门人,家族利益至上选择善于治家的薛宝钗本无可厚非,但此举对于林黛玉来说,却是毁了自己一生的寄托和希望。人生在世,最可怕的,就是没有了希望,宝玉成婚、林黛玉吐血而亡,正是验证了“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的悲剧!
林黛玉魂归离恨天时,贾家已经是末日余阳,又正值宝玉成婚之际,林黛玉必然是薄棺一口,草草下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黛玉葬花”人笑痴,然最终是谁葬了那位文采斐然的奇女子,也确实无人知道!
http://s1/mw690/006ys41zzy766mreVoYf0&690
“黛玉葬花”在有心人眼中,画面是凄美的、人物是悲伤的,但在无知者眼中是则是“不切实际”、“不接地气”,甚至是“不可理喻”的,在以恶搞、糟践文学人物为“乐趣”的当代社会,“黛玉葬花”更是通过夸张的演绎,成了吃瓜群众眼中的笑话!
身为国人,自己本国的名著、经典都不尊重,还能指望谁尊重?!
身为国人,自己本国的历史、文学都不研读,还能指望谁研读?!
在此,致敬我们心中永远的黛玉——陈晓旭,愿天堂没有苦难,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http://s13/mw690/006ys41zzy766mvaHWk2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