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苏州园林:1--2-艺圃园-3-怡园-4-网狮园-留园-

(2019-03-30 08:23:4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养厨美电武教景演视

 

苏州园林(一)

 转载-苏州园林:1--2-艺圃园-3-怡园-4-网狮园-留园- (2014-06-22 15:37:23)
标签: 

苏州园林

 

拙政园

 

狮子林

 

沧浪亭

 

园林

分类: 游记

  记得最初接触“苏州园林”这个概念,还是通过儿时所学的一篇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后来,常听朋友谈起拙政园和狮子林,他们总结语为:“苏州园林人多,也就是池子、假山,没什么意思.....“笔者现居小区,是仿苏州园林所造,想想和苏州园林可能也相去不大,因此对苏州园林没有过多的关注和期待。多次造访苏州,目的大多是出差、开会或是吃大闸蟹,而真正需要细细品味的苏州园林从未光临。直至喜欢上明式家具,才关注起明式家具的发源地——苏州,进而走近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一)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园林在明代有271处,清代苏州园林有131处,现在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正式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其中面积最大的拙政园占地78亩,而小而精致的畅园占地仅一亩。无论园林或大或小,也无论它们原来的主人如何别出心裁地构思建园,这些园林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塘的配合,花草树木的相互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分布,移步换景的巧妙。让人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游览苏州园林,最最重要的是带着怎么的心境去游玩。可能在众多的情绪中唯有怀着一种文人情怀才是逛苏州园林的最佳心境。让景情交融,让景醉于心,让心沉于景,才能透过园林中细致入微的景观感受到它的亲切与朴素、自然与天成。然而,现在大多数人是随团游览苏州园林,旅行团又大多选择拙政园和狮子林。因此这两个园子旅行团数量众多,游客扎堆严重,顿时破坏了园子宁静雅致的意境,随团游客也只能蜻蜓点水似的走走长廊,爬爬假山,穿穿亭子,看看窗花,听导游说说哗众取宠的段子,最后拍几张背景满是游客的合影照算是完成了苏州园林游。如此这般的游园,本质上与逛菜市场没有多大区别,兴致全无,索然无味。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一)

  

       苏州的园林,大大小小,林林种种,虽然园林元素无异,但个中又各有各的可圈可点之处。拙政园以水见长,花木为胜,整体疏朗、雅致天然。因花木繁茂,因而雨中的拙政园更有一番娇翠欲滴的美景。狮子林以假山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这两个园子都是旅行团重点开发的景点,因此人流量大是个头疼的问题,如果要清静地游览这两个园子,择时入园是个好方法,或早或晚,或雨中,总之避开人流为妙。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一)


   除去拙政园、狮子林外,另有五处景色精致怡人的园林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这其中留园、耦园旅行团相对较少,偶有喧哗,多数时间都能让人在静谧中漫步于如诗如画的景致中品味园林。网师园、怡园和艺圃这三个园子均不大,鲜见旅行团,偶有旅行团也多是欧美游客。这些园林基本上都很清幽雅丽,让人沐着清风,对着一池碧水悠悠遐想,很是惬意!

  除此之外,沧浪亭、环秀山庄等园林由于后期修复占主导,使得园林缺乏意境。小巧而精致的畅园如今已是苏州某园林公司的办公地点,谢绝参观。其他的如可园之类的一些小园林,大多关门闭户,谢绝参观,颇为遗憾。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一)

  总之,苏州园林之美,是需要用心用时间静静地品味与感受。如果是随团而去只能是走马观花,留下个”到此一游“的记忆。因此,如果要真正地品位苏州园林,自由成行,与家人或约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怀着一颗平常心花点时间细细地品味苏州的园林才是苏州之行的真谛!

 

 

 

---------------------------------------------------------------------------------------------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二)—— 艺圃

苏州园林(三)—— 怡园

苏州园林(四)—— 网狮园

苏州园林(五)—— 留园

 

苏州园林(二)—— 艺圃

 转载-苏州园林:1--2-艺圃园-3-怡园-4-网狮园-留园- (2014-06-23 00:04:22)
标签: 

苏州园林

 

园林

 

艺圃

 

长物志

 

文震孟

分类: 游记

  艺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袁祖庚“醉颖堂”。后为文征明之曾孙文震孟购得,更名“药圃”。清初,名士姜如农重予修葺后,更名“颐圃”,又名“敬亭山房”,后由其子姜实节易园名为“艺圃”。艺圃由几代人营建,颇具规模,且几代园主均为气节高尚之士,成为明末清初苏州园林中名声最大者。艺圃全园占地仅为五亩,以池水为中心,池岸低平。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景观为主,环境幽静,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明末清初建园时格局,是典型的文人园林。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艺圃位于今苏州古城西北的文衙弄5号。通过学士街至宝林寺前,大约向前150米,右转即到文衙弄,前行约50米即到藏于深巷之中的艺圃。进入大门,穿过幽静的两边种满藤蔓植物的白色走廊,就到了艺圃中心——池塘。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艺圃的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舍去一切繁杂琐碎的因素,尽心顷力于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艺圃的山水园林中,池水面积狭小,仅仅一亩,为全园中心。虽然面积不大,水面四周“塞满”各类建筑,却让人感觉非常开阔敞亮,毫无闭塞之感。池塘东南、西南略微分划出小水湾,并于水面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低平曲折的石桥,断续分隔成5-6个水沼,池塘岸除北端为水榭驳岸外,其余池岸低平,均屈曲自然,而池面则因近旁为低小建筑而益觉开朗辽阔,以此衬托池水开阔,山石高大,成功地运用了对比与衬托的手法。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整个艺圃的山水园中,仅北侧“博雅堂”为一大体量建筑,在苏州的园林中,也算是比较庞大的。但这么大体量的一个建筑,并没有使得原本狭小的山水园显得闭塞,反而坐在堂中,更能感觉水面之开阔。原因在于“博雅堂”的高度在同等体量建筑中属较矮者,所以使得人们的视线变得较为平缓。同时,由于底部是架空的,形成阴影将水面延伸至建筑底部。另外,建筑整体显得狭长,这更加强了建筑低矮的感觉,置身其中,仿佛临水而坐,而窗外的亭与假山,都在视平线之上,所以水面更显大气。“博雅堂”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但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毫无遮隔地感受对面的天然画境,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池塘西端设有“响月廊”,偏安一处更显得清静孤寂,似乎要体现出主人清高脱俗的气质。“响”在古汉语中通"享",“响月”就是享受温柔纯洁的月光之意。当月明星稀之际,风摇琅玕,倚栏赏月,其意境自是不同凡响。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在艺圃的西南角,进入“浴瓯”月洞门,即见一条南北狭长的小溪,又将隔墙大池塘水引入“浴瓯池”中。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浴瓯池”甚小,与大水池塘形成对比和呼应。“浴鸥池”萦回多姿,又被两座精致的小桥分割,显得很有层次,别具天然情趣。艺圃第二代园主文震孟之弟文震亨在他的著作《长物志》中写道:“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中蓄朱鱼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浴鸥池”与《长物志》中的理论相互吻合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浴瓯庭院玲珑剔透,僻静宁谧,构成园中最小的山池景象,蜗庐成趣,堪称妙构。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浴瓯庭院旁,穿过一个月洞门,暗藏着更加僻静的读书佳处——芹庐小院。这里便是园中书房所在,位置虽然不大,但池水、山石、花丛样样俱全。如此幽静之处,用来读书会友真是极妙之处。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艺圃为一颇具明代艺术特色的小型园林,全园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捏做作之感,其艺术价值远胜于晚清之园林作品。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苏州园林(二)—— <wbr><wbr>艺圃

 

        园中白墙灰瓦历经岁月的沧桑,已现斑驳,墙头垂下的绿藤萝蔓、墙外探出脑袋的翠竹青松给这一抹灰白增添了不少生机与盎然。

 

  艺圃可以说是小而精的艺术品,它的精致就在于它的小巧与细腻,设计上的巧妙与恰当。由于其占地面积狭小,故不太适合旅行团的到访,偶有小团来访想必也是慕名前来。艺圃美妙就在于它的精巧可爱,值得欣赏与推敲,置身其中,不得不佩服当初设计者的高明与智慧!

 

 

 

---------------------------------------------------------------------------------------------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二)—— 艺圃

苏州园林(三)—— 怡园

苏州园林(四)—— 网狮园

苏州园林(五)—— 留园

 

国之瑰宝

再访徽州——徽派老宅苏州园林(三)—— 怡园

 转载-苏州园林:1--2-艺圃园-3-怡园-4-网狮园-留园- (2014-06-23 23:20:53)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1874-1882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位于今苏州繁华的商业区人民路1265号,门外喧闹一片,门内则怡然宁静,真是一处闹中取静之所。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占地面积不大,约九亩多点。在苏州各大著名的园林当中怡园是最晚修建的一座。虽然其历史文化底蕴不如其他园林那样丰厚,名气也不如其它园林那么响当当,但其艺术上的造诣却是令人钦佩不已——它吸苏州各园林之所长。怡园的造园艺术形成了集锦式的特点,通过紧凑的布局,得宜的手法,使怡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怡园由于空间范围的局限和与隐逸意识相联系,没有强烈彩饰的建筑,各建筑雕饰上的搭配却是相得益彰,小巧的造型格局及自由的构图格局,使得怡园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恬淡清新的朴实之美。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进入大门,穿过幽静的庭院及“四时潇洒亭”,走过长廊,即可至石舫。石舫屋作舫形,故名“石舫”,又称“白石精舍”。内设石质家具,此处歇脚,既清凉又清静。坐在室内,读一读墙壁上悬着的郑板桥一幅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也是非常惬意的事。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穿过迎风月洞门,随即步入了园子的核心部分——池塘与假山区域。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建园时主人还购得三个废园里的湖石,加以集中布置,所以园内湖石既多且美,无论立峰、横峰、花台、驳岸等,都玲珑剔透,并随意点缀,突破成规,甚具自然之趣。怡园的假山,参照了环秀山庄大假山的布置;假山中的洞壑,也有狮子林山石的影子。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的池塘,也与网师园中的池塘有相近之处。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廊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的刻石101块,称为“怡园法帖”,这些书法艺术成为苏州诸园之冠。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虽小,但景物却很丰富多彩,园景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层次分明,疏朗宜人。如此清雅极致的园林能够脱颖而出倒也有一番缘由,据记载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时,当时请来画家任阜长、顾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了园林的筹划与设计。怡园中一石一亭均是先拟出稿本,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一景一物,均慎重斟酌之后方定稿。园成之后,江南名士多来雅集,名盛一时。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1919年仲秋,怡园园主为弘扬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吴兰荪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会后,李子昭作《怡园琴会图》长卷,吴昌硕作《怡园琴会记》长题以志其盛。顾麟士在《怡园琴会图》上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一时传为佳话。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目前,怡园内仍有大量琴案之类的家具。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小巧精致,闹中取静,她那曲径通幽的美景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怡园一般鲜见旅行团来访,即使是普通游客也不是太多,因此对于钟情于她的人士来说倒是个福音,避免了喧嚣与繁杂,能让人在恬静之中,用心用情去慢慢欣赏怡园的粉墙黛瓦、绿树浓荫和假山奇石,去细细品味苏州园林真正的文人气质。

 

 

 

怡   园

李鸿裔

 叠石疏泉不数旬,

 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夕桃花雨,

 便有红鱼跳绿萍。

 

 

 

 

---------------------------------------------------------------------------------------------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二)—— 艺圃

苏州园林(三)—— 怡园

苏州园林(四)—— 网狮园

苏州园林(五)—— 留园

 

国之瑰宝

再访徽州——徽派老宅苏州园林(三)—— 怡园

 转载-苏州园林:1--2-艺圃园-3-怡园-4-网狮园-留园- (2014-06-23 23:20:53)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1874-1882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位于今苏州繁华的商业区人民路1265号,门外喧闹一片,门内则怡然宁静,真是一处闹中取静之所。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占地面积不大,约九亩多点。在苏州各大著名的园林当中怡园是最晚修建的一座。虽然其历史文化底蕴不如其他园林那样丰厚,名气也不如其它园林那么响当当,但其艺术上的造诣却是令人钦佩不已——它吸苏州各园林之所长。怡园的造园艺术形成了集锦式的特点,通过紧凑的布局,得宜的手法,使怡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怡园由于空间范围的局限和与隐逸意识相联系,没有强烈彩饰的建筑,各建筑雕饰上的搭配却是相得益彰,小巧的造型格局及自由的构图格局,使得怡园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了恬淡清新的朴实之美。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进入大门,穿过幽静的庭院及“四时潇洒亭”,走过长廊,即可至石舫。石舫屋作舫形,故名“石舫”,又称“白石精舍”。内设石质家具,此处歇脚,既清凉又清静。坐在室内,读一读墙壁上悬着的郑板桥一幅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也是非常惬意的事。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穿过迎风月洞门,随即步入了园子的核心部分——池塘与假山区域。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建园时主人还购得三个废园里的湖石,加以集中布置,所以园内湖石既多且美,无论立峰、横峰、花台、驳岸等,都玲珑剔透,并随意点缀,突破成规,甚具自然之趣。怡园的假山,参照了环秀山庄大假山的布置;假山中的洞壑,也有狮子林山石的影子。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的池塘,也与网师园中的池塘有相近之处。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廊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家王羲之、怀素、米芾等书法的刻石101块,称为“怡园法帖”,这些书法艺术成为苏州诸园之冠。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虽小,但景物却很丰富多彩,园景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层次分明,疏朗宜人。如此清雅极致的园林能够脱颖而出倒也有一番缘由,据记载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时,当时请来画家任阜长、顾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了园林的筹划与设计。怡园中一石一亭均是先拟出稿本,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一景一物,均慎重斟酌之后方定稿。园成之后,江南名士多来雅集,名盛一时。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1919年仲秋,怡园园主为弘扬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吴兰荪等人,特邀上海、扬州、重庆、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会后,李子昭作《怡园琴会图》长卷,吴昌硕作《怡园琴会记》长题以志其盛。顾麟士在《怡园琴会图》上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一时传为佳话。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目前,怡园内仍有大量琴案之类的家具。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苏州园林(三)—— <wbr><wbr>怡园

 

   怡园,小巧精致,闹中取静,她那曲径通幽的美景总是让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怡园一般鲜见旅行团来访,即使是普通游客也不是太多,因此对于钟情于她的人士来说倒是个福音,避免了喧嚣与繁杂,能让人在恬静之中,用心用情去慢慢欣赏怡园的粉墙黛瓦、绿树浓荫和假山奇石,去细细品味苏州园林真正的文人气质。

 

 

 

怡   园

李鸿裔

 叠石疏泉不数旬,

 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夕桃花雨,

 便有红鱼跳绿萍。

 

 

 

 

---------------------------------------------------------------------------------------------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二)—— 艺圃

苏州园林(三)—— 怡园

苏州园林(四)—— 网狮园

苏州园林(五)—— 留园

 

国之瑰宝

再访徽州——徽派老宅苏州园林(四)—— 网狮园

 转载-苏州园林:1--2-艺圃园-3-怡园-4-网狮园-留园- (2014-06-25 09:13:53)

  网师园,建于南宋时期,原本只是取名“渔隐”的小型私人花园,后经过多次修建,于清朝乾隆时期改名为”网师园“。网师园至今仍保留有私人花园的趣味与特色,是整个苏州园林中最为小巧精致的一家,面积约为八亩。网师园最重要的特色是“夜花园”,也就是夜间传统音乐表演与园林艺术的结合。夜游网师园,能欣赏到传统音乐与昆剧表演。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网师园,在苏州老城中南部,可通过带城桥路或网师园巷到达阔家头巷。前行数十米,即到网师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穿过三进住宅部分及长廊,从左边即可步入园子的核心部分——池塘与假山。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园子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处于假山之中,隐逸于花草树木之中,能使人静心,排除杂念思考问题。处于高出,也可欣赏整园的美景,非常的惬意。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池塘四周建筑虽多,但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敞亮。也因此虽景满但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这种运用对比与衬托的手法来使视觉上更加开阔,这种手法在艺圃的园林设计中也有运用。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曾曰“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在池塘东南水湾处,有一座小桥,名曰”引静桥“。桥呈弓形,全部采用金山石造就。体态十分小巧,长才2.4米,宽不足1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引静桥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桥顶还刻有一形牡丹浮雕,线条柔和,花形秀美,可以让人欣赏把玩。桥下是一条溪涧,自南蜿蜒而来。两岸用写意法叠成陡崖岩岸,藤葛蔓蔓,涧水幽碧,虽涧宽仅尺余,但似深不可测。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从假山背后绕出,走过一段长廊,即是旧日园主书斋所在,环境清幽静谧,乃读书之佳处。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信步至池塘的西面,迈入”潭西渔隐“石门,就是“殿春簃”小院。“殿春簃”小院也是旧日园主读书作画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小院一侧叠石为台,台中种植芍药,称之为芍药园,因芍药花开在春末,前人有尚留芍药殿春风之句而得室名。它是网师园的书斋,也是激励主人发奋攻读的处所。小院环境清幽,建筑、山石、花木布置得体,显得简洁利落、工整典雅、明快朴素和自然。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小院的小径花街铺地也颇具特色,用不同色彩的卵石组成鱼与渔网图案,更隐隐透出“渔隐”的意境,很是巧妙,寄托了主人归隐山水的超然之情。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曾以“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成为次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首例蓝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从而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以“精品园”著称的网师园,主厅万卷堂前的砖雕门楼雕刻精致,饱经沧桑300余年后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其保存完整,以至于笔者曾误认为此乃近年修复之作。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网师园中的家具陈设也很讲究,充分体现出当年大户人家的殷实与礼仪上的隆重。室内家具皆为清式,不是笔者所喜。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苏州园林(四)—— <wbr><wbr>网狮园

 

  网师园作为姑苏园林中的小园经典,其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其美妙高超之处则在于精巧清俊,气新韵奇,于咫尺之地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常在一花一木、一亭一榭的培植与构架中,包含了绝大文章。笔者前往游览之时,恰逢艺术类学生围坐于池塘边写生作画,又是一番景致。

 

 

 

---------------------------------------------------------------------------------------------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二)—— 艺圃

苏州园林(三)—— 怡园

苏州园林(四)—— 网狮园

苏州园林(五)—— 留园

 


苏州园林(五)—— 留园

 转载-苏州园林:1--2-艺圃园-3-怡园-4-网狮园-留园- (2014-06-26 17:18:22)
标签: 

留园

 

七巧桌

 

苏州园林

 

燕几

 

园林

分类: 游记

  留园占地面积大约35亩,在私家园林里属比较大的。造园时,不知道是不是主人低调含蓄的缘故,留园的大门却很小,简单朴素,不太起眼。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乾隆五十九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清嘉庆三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清嘉庆七年,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清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巷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清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清光绪二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留园最著名的是多姿多彩的假山奇石,这与它的三任主人徐泰时、刘恕和盛康都是好石之士不无关系。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的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据说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留园内各区域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留园的设计者,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各条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因此,造型各异的空窗、漏窗取景及洞门的点缀,也是留园很突出的特点。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进入大门,穿过长廊,左转,便是园林的池塘假山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涵碧山房和明瑟楼。明瑟楼就像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船舱,两座建筑组成了一艘形神兼备的“写意抽象式”画舫,微风吹拂,波光荡漾,这艘船宛如在清波碧水中缓缓航行一般。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穿过山涧、小桥,爬上假山,即可至"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了。亭中的石桌取材灵璧石。可亭所处位置比较高,视野开阔,是园子里观赏美景的最佳处所。笔者随即在可亭歇脚片刻,美景尽收眼底,清风拂面,荷香扑鼻,令人陶醉。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涵碧山房、明瑟楼与可亭形成了一个对景。所谓对景,就是从甲观赏点可以观赏到乙,从乙观赏点可以观赏到甲,这种呼应的设计很有意思。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假山之上还有数株几百年的老银杏树,粗大斑驳的树杆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如大伞般的树冠直插云宵,蔚为壮观,其中年代最久远的一棵已经有340余年,让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曾有文章记载,留园所藏古典家具中,有一套工艺精巧的七巧桌(见下图右图)。这套桌子有三角形、菱形正反型、长方形,可以分开用,也可以各种组合来用。如同七巧板,提供了无数变化的可能。此桌请客吃饭比较好玩,3人可拼三角形、4人可拼正方形、6人可拼六边形。笔者慕名问遍园中工作人员,皆回答从未听说。不知是此件家具已经被收藏起来,还是已经花落别处,总之未果,颇为遗憾。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苏州园林(五)—— <wbr><wbr>留园

  留园园林规模比较大,景致特点也比较明晰,适合旅行团游玩,因此园内团队较多,但比起拙政园和狮子林要好很多。团队游玩的间隙,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细欣赏美景。 

 

 

---------------------------------------------------------------------------------------------

苏州园林(一)

苏州园林(二)—— 艺圃

苏州园林(三)—— 怡园

苏州园林(四)—— 网狮园

苏州园林(五)—— 留园

 

国之瑰宝

再访徽州——徽派老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