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研究——结题报告
(2017-06-12 10:22:31)周至县教育局2016年度
教育科研小课题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6XKT——XXSX044 |
课题名称 |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研究 |
|||
负责人 |
张沙 |
所在单位 |
周至县马召镇知行小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错题分析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为了使教师能在常见错例分析中探索出易错问题针对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法,通过最近发展区理论、新型的因材施教观及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学习,利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经过近一年的探索研究,实践验证,总结出一套有效分析错例的策略和方法。让错例分析具有实效性,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为当前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含义。 2、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从古至今,人们对因材施教的最本质的解读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而当我们通过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来透视传统的因材施教观时,就会发现建立新型因材施教观之必要。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因此,教育者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并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关于“问题解决”中提出,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2、通过教师的指导性分析错题到学生的独立分析错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1、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收集、学习小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研究相关的著作文献。 3、启动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2月): 1、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和数学教学有关的著作文献,并对著作文献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完成对“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研究”的理论研究。 2、结合课堂教学及学生作业错题,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题,形成错题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3、完成相关的错题集分析研究、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撰写。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汇报阶段(2017年3月) 1、完成中期总结报告。 2、完善、修改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4月至2017年5月): 1、深入钻研教材(主要研究六年级教材),正确解读教材,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并涉取其中精华,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业错题,形成作业错题分析案例,设计出合理的、具有预见性的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总结反思错例研究中错在的问题。 2、深入研究《名师易错问题针对教学》,积极进行组内、组间的交流学习,观摩专家的课堂实录,和学生探讨、交流作业出错的原因,找到学生思维的起点,使学生数学知识的链条不再脱节。 3、此阶段继续完成相关的错题分析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的撰写。 第五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7年6月): 1、整理材料,梳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 2、申请结题,上交成果。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实践性成果: 1、收集、整理并学习了相关理论文献,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主要专著有: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刘加霞著。 《小学数学名师易错问题针对教学》余文森著。 《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邱学华著。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华应龙著。 案例: 《负数的认识》错题成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 课堂实录有: 论文有: 《学生的计算能力怎样培养》 《浅谈做错题集对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 2、收集整理了部分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题并进行了分析,为以后教学积累经验。 主要错例分析有: 《负数在数轴上怎么表示》 《两种相关联的两成什么比例关系》 《圆柱体积的计算》 3、结合课堂教学,完成教学设计 3篇,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若干篇,调研报告一篇、研究论文2篇。 主要教学设计有: 《负数的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圆柱的体积》 主要教学随笔有:
《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看法》、《创设情境 教学反思有: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反思、《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调研报告: 《学生数学学习中错题情况调查》 理论性成果: 1、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错例分析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尤其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纠错”,即有效“纠错”,通过分析作业中的常见错题进行有效“纠错”,就能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错例分析的意义。
3、有效分析错题的策略和方法。 (3)、写错误原因分析和说错误原因分析相结合。 (4)、让“个体分析错题”和“团体协作分析错题”相结合。 成效: 1、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文献,自己的教学素养提升很快。 2、通过常见错例研究,养成每天收集并深入分析研究错题的习惯。 3、部分学生已经养成每日错题在纠错本上及时分析错误原因的好习惯。 4、少数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能自觉自愿的对判断题进行分析批注。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 1、由于是初次做课题研究,加之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储备不足,虽然也在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分析操作,但是还是觉得在实践研究中缺乏有力的理论经验和方法的支撑。研究的过程不够规范化,更多的是从实际教学研究中体现,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内容较少。 2、错题分析工作量大,思维含量大,要做好,比较费时。相对学生而言,要长期坚持做错题分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难度较大。 3、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更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更需要专家的引领,如何才能交互无障碍? 改进: 1、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从这次课题研究中总结经验教训,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积极主动交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此来提高错题分析的有效性。 2、从常见错题中挖掘出典型错题进行重点剖析,减少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保证错题分析的持久性,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研究。
|
|||||
参考文献 |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M﹞华应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百度文库 4、朱国平,王希.《错例分析:研究学生的起点》﹝J﹞人民教育,2012.3-4 5、《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网络资源. 6、《小学数学教与学》﹝J﹞ |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