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鲁卑陬
鲁卑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36
  • 关注人气: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治通鉴》随笔再读张九龄再读郭汾阳

(2023-10-20 13:00:30)
标签:

《资治通鉴》随笔

分类: 文史

       《资治通鉴》随笔     再读张九龄再读郭汾阳  

《资治通鉴》对张九龄的记述很值得一读。武惠妃要替换太子,要把自己生的儿子立为太子,李林甫为了实现野心,于是甘为武惠妃出谋划策,甘为效力。武惠妃为了拉拢张九龄,张九龄却到皇帝那里去揭发检举,《资治通鉴》这样写道:(武)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支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渐疏之。张九龄全心全意为社稷,从此遭来武惠妃和李林甫的谮害,得到一个被罢黜的结局。

https://f10.baidu.com/it/u=3607504788,2241796064&fm=173&app=25&f=JPEG?w=500&h=300&s=E67033D44F60710D5A4815C20100D0B2&access=215967316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评价道:张九龄抱忠清以终始,敻乎为一代泰山乔岳之风标!王夫之又说: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为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义安。张九龄一去,奸佞邪嬖的李林甫之流得势,从此大唐盛世步步走向衰落。

王夫之对张九龄的历史评价得到人们的赞许。张九龄感人至深,为此

我曾写过一篇《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这篇文章发在人民网强国博客,还发在天涯论坛。文章发表后,被一个叫做公元2012的网友抄袭,他抄袭得连文题都没变即发在网上,还发在他的个人图书馆来忽悠人们订阅,以赚钱财;这个偷盗者是把我的这篇文章一字不变地放在他的文章中间,他抄袭得很隐蔽很拳术很诡谲,不过还是被人们发现了。我虽然已经投诉,但是这个公元2012网友抄袭的文章还在网上招摇撞骗。这就是互联网的现状,岂非咄咄怪事?

诗句网、历史密码网、问答百科、搜问百科等网站大概是出自对张九龄的景仰转发了我的《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虽然没署上作者名字,有的只署以综合的字样,这些网站总算比那个干戈之盗好点!

读《新唐书》、《资治通鉴》之后,我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发在网上,除了《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自己比较喜欢,还有一篇《郭子仪有惊无险的一生》也很喜欢,但没有发,自己留读。

郭子仪,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他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他为大唐帝国荡平驱除来犯之敌立下赫赫战功。《资治通鉴》记载,肃宗宝应元年以郭子仪为汾阳王;《资治通鉴》又记载道:(德宗建中二年)六月,汾阳忠武王郭子仪薨。汾阳王,汾阳忠武王,是朝廷对郭子仪的封赐,郭子仪又名汾阳,即由来于此。

https://so1.360tres.com/t010a80e86b106c4518.jpg


《资治通鉴》概括道:天下以其身(郭子仪)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郭子仪是一位深得民心的社稷之臣。对郭子仪有这些层面描述,我们把它称作郭子仪现象。郭子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我在《郭子仪有惊无险的一生》中表达了对郭汾阳的崇敬之情,《郭子仪有惊无险的一生》没有遭到掠夺,大概是没有见世面的的缘故吧。

以上又把陈年旧事说了说,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前几天才知道现世当今也有一个叫张九龄也有一个叫郭汾阳的。在百度那里可知:此张九龄19941123日出生于中国北京市,本名张仲元,中国相声演员、德云社九队队长;此郭汾阳于201515日出生,是德云社掌门人郭德纲的小儿子。此张九龄此郭汾阳为什么用唐朝的两位贤臣名字来命名?现世当今的这两个人不仅红火在舞台上,而且红火在网络上,在百度上一搜即可看到他们的信息。德云社掌门人郭德纲给自己的儿子命名郭汾阳,把他麾下的一个张姓演员又标树着名叫张九龄,他是想用先人的名讳撑起门面做起更大的文章吗?

据说德云社全称是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的,相声有责任传播历史文化,既然标有文化传播字样,就不能忘记,避讳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一项内容。所谓避讳,即国家有国讳,家族有家讳,还有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等等,不能把这些传统文化都当作陈规陋习来对待。把张九龄和郭汾阳的大名加在一个年轻相声演员身上,加在一个小孩子身上,把他们直呼而来,很不妥当。如果唐朝的那位张九龄是你的(德云社的那个张九龄)先祖,如果唐朝的那位郭汾阳是你的(郭德纲的那个儿子)先祖,如此犯讳先祖,该是多么尴尬。

不是所有的避讳都不要,该避讳的就应该避讳,国讳,家讳,我们更应该注意。唐朝鼎盛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唐朝赖以安危殆三十年的郭汾阳,他们的名字被当今一个年轻相声演员和一个小小的孩子重名,而且是同姓重名,是应该想一想。

百度之后,我们于是再次重温《资治通鉴》,再进而想一想唐玄宗是怎样由盛而衰,想一想郭子仪是如何做到历仕四帝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的;悠悠岁月,满是故事,如是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