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读懂陶渊明,就要读读桓温、谢安,以及司马道子等

(2023-08-08 14:18:56)
标签:

读陶渊明

分类: 文史

 

                              要读懂陶渊明,就要读读桓温、谢安,以及司马道子等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dingyue.ws.126.net/2021/0808/3c100245j00qxiigz003lc000z300p0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桓温画像

陶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365),正值大司马桓温统帅大军遥控朝政野心勃勃的年代。咸安元年(371),桓温废海西公,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简文帝在位不到一年病逝。桓温本以为简文帝会把江山禅让与他,他想来个体面夺天下,奈何有谢安、王坦之、王彪之众正立朝,使这位“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的实干家郁郁死去,桓温篡夺天下之梦破灭。桓温死于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这一年陶渊明九岁。

晋孝武帝即位伊始,有谢安、王坦之等人倾心辅佐,于是有了肥水之战,肥水之战由谢安亲自谋划指挥,获得大捷,使东晋军民信心大振,天地万物呈现祥瑞之象,给历史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肥水大捷这一年,陶渊明十九岁,他在举国大庆时一定是兴高采烈,一定是为国势好转而祈祷。遗憾的是,他对这一铭刻丹青照耀历史的这一大事没有留下具体描述的文字(也许不曾读到?):这或许是肥水大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肥水大捷之后不久,谢安就被逐放,被司马道子、王国宝这些人所不容,被谮害远离政坛。《资治通鉴》的一段话写出朝堂此时情景:

“谢安婿王国宝,(王)坦之之子也。安恶其为人,每抑而不用,以为尚书郎。国宝自以望族,故事唯作吏部,不为余曹,固辞不拜,由是怨安。国宝从妹为会稽王道子妃,帝与道子皆嗜酒,狎昵谄邪,国宝乃谮安于道子,使离间之于帝。安功名既盛,而险怶求进之徒,多毁短安,帝由是稍疏忌之”。

谢安离开权力中心,被司马道子、还有他的女婿王国宝排挤到他乡,于太元十年(385)在广陵步丘筑垒曰新城而居之,几个月后病逝。

谢安出自名门望族,东晋宰相有两位堪称特别一提,他们是王导与谢安。史家评价谢安:“谢安为宰相,秦人屡入寇,边兵失利,安每镇之以和静;其为政,务举大纲,不为小察。时人比安于王导,而谓其文雅过之”。

https://picb9.photophoto.cn/06/908/06908479_1.jpg

                                                          谢安与淝水之战


 谢安病逝时陶渊明二十岁了,有远大抱负有大志向的陶渊明不会不关注朝政兴败,他不会不关注天下大势,他不会不知道天下汹汹而弄权者任意胡为的言闻。所见所闻令他失望,他对官宦之路不得不再三思考斟酌。

晋孝武帝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帝王,司马道子与孝武帝同母,都是李夫人所生。李夫人宠溺司马道子,孝武帝偶与司马道子意见不合,李夫人总是站在司马道子一边。孝武帝宠溺僧尼,又整日昏酣,朝政由司马道子打理,而司马道子宠任邪嬖怶佞,也笃信僧佛,也是整日歌舞酒宴,他们这一对君臣兄弟使朝政纲纪紊乱到无以复加地步。

晋孝武帝在位二十五年,期间祸乱接踵而至。陶渊明随着阅历渐长,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他的思想和信念开始变化。《资治通鉴》的这段文字概括了肥水之战以后东晋政局走势,这些文字告诉我们,陶渊明尽管满怀信心跃跃欲试要出来为官,当目睹如此帝王如此邪佞险怶之臣时,他会想到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之道,他会把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看为一体,他不再为获取俸禄而出仕。陶渊明为何二十九岁才出仕,出仕那么迟,或许从以上这些分析中能够找到答案。

然而,陶渊明毕竟出仕为官了!他的思想并不固化,为谋生存终于走向纷纭叠加的社会,虽然满是困惑,还是出去为官。他为官之后再辞官再为官,思想几经变化才把步履固定下来,衡门泌水,归隐田园,直至终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