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3日

分类: 文史 |
读陶渊明(一)
陶渊明(365年—427年),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自号五柳先生。何以自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已作回答,我们读读这篇文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写于哪一年?有作于他出仕前的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先生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认为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文章开篇大有揶揄自嘲之势;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几句,简洁明快,五柳先生概括出自己几近饥寒交迫的窘迫境况。面对如此生存,五柳先生却是“晏如也”,却是一再声明自己有一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人生态度;他不仅如此,还毫无保留地表明自己的理想和志趣。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和葛天氏这两位上古帝王,他们治理下的国家是民风淳朴,百姓安乐祥和。陶渊明的文章念念不忘无怀氏和葛天氏这两位上古帝王并以此作结,意在与他生活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既表达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有着美好理想追求,同时对世风日下的黑暗现实也在针砭与嘲讽。
两晋社会门阀世家的子女像陶渊明已近三十岁还没出仕还没步入官宦生涯的人极少。如果诚如王瑶先生推断,《五柳先生传》是他二十八岁未仕之时的作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五柳先生迟迟不仕的理由?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