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随笔由一副对联说起
(2021-04-12 15:16:32)
标签:
读史小札 |
分类: 文史 |
我们穿越历史隧道才会发现,无论人类社会怎样更迭嬗变,总是有山岳耸峙沧海横流相伴。乾坤从不因人事善恶而颠倒而隳颓而消亡,时光总是回环往复向前流淌。再读《晋书.王尼传》,再回视两晋社会图景之后,尚如是瞻望。
我的思绪驻足于魏晋时期。公元306年,在那寒风凛冽的十一月,西晋的第二任皇帝晋惠帝吃了面饼中毒而死。这位听蝦蟆声一片便问鸣声是为官乎为私乎的有些痴呆的帝王,四十八岁那年被乱臣贼子鸩杀了,据说这是太傅司马越所为。在八王之乱中,东海王司马越是最后得势的,他立司马熾为皇帝,是为晋怀帝。晋惠帝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晋怀帝也没有逃脱厄运也是傀儡,朝政当然是东海王司马越执掌。公元309年,怀帝永嘉三年,太傅司马越专擅威权,遂大肆诛戮异己,侍中尚书何绥在被杀之列。
何绥的祖父何曾,生前显赫时一直为司马氏篡夺天下摇旗呐喊,匍匐在司马懿麾下。司马炎袭晋王位,以何曾为丞相。身为晋王丞相的何曾依样摇旗呐喊,为司马炎受禅让即帝位可谓功莫大焉。司马氏取代了江山,何曾于是进爵为公,拜太尉,随之而来的太保太傅太宰侍中如故的官运接踵而来。何绥的父亲何遵,蹈袭门阀世家,也高官厚禄自来。祖父以及父亲如此政治背景,何绥何以被杀?
何曾父子有一共性,即穷奢极欲,纸醉金迷,而且肆情骄矜。何绥蹈袭奢靡家风,轻狂傲物,没把司马越放到眼里,这位何绥那曾料到如此这般必死无疑。
何绥及其子孙身后事,早已被一位没有产业没有官职而且饥寒交迫四处漂泊的人所断定,被战乱弄得无家可归而在天底下到处流浪的王尼所断定。
王尼虽然居无定所到处漂泊,可是不缺少朋友。他的朋友圈中不乏名士不乏权贵。这种吊诡大概唯独在那个两晋时代存在。王尼与友人评论时政,评论人物,或为人卜算命运,大有发人所未发标新立异处。他曾下了个判断,他对友人说:“伯蔚(何绥,字伯蔚)居乱而矜豪乃尔,岂其免乎!”
何绥官居侍中尚书,并不拥有军队,没有军权,他靠着门阀显赫而矜豪睥睨,靠着摇唇鼓吻煽惑人心博取声名,在那样的乱世,居然凌傲世物,必定自遗其咎。
听了王尼对何绥的判断,一位友人对王尼说道:“伯蔚闻卿言,必相危害”。
友人担心何绥听到此言会来加害王尼,王尼回答说:“伯蔚比闻我言,自已死矣。”
王尼对何绥一家素无恩怨,王尼当然不会诅咒。王尼的判断果真准确,何绥还没有听到王尼的判断,果真被杀害了。刘舆、潘淘谮之于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杀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何曾评价晋武帝不为远虑,将造成天下大乱;何曾知道自己一家子孙也将遭遇其中,在大乱中必不生存,何曾是多么明智;可是何曾却仍旧以豪华奢靡骄矜肆慾影响着子孙,最终将以此灭族,如此看来,何曾又是多么糊涂!”
司马光又指出,“何曾身为宰相,知道司马炎奢靡腐败要带来社稷祸患,可是不犯颜直谏,而一味醉生梦死,阿谀奉承,何曾不是一个忠臣!”
司马光是在评价晋武帝评价何曾,还是通过对晋武帝与何曾的评价而推崇王尼的判断呢?
何绥被王尼言中;何绥的四个儿子同样是简慢矜豪,秉承祖上传下来的家风,奢靡贪吝,凌驾人物,遭到庙堂不容,“乡閭疾之如仇”, 《晋书》或许采纳王尼的判断,为此总结道:“及永嘉之末,何氏无种矣”。
何氏无种,即名门望族的何家再也不能薪火相传了,这是何等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