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2017

标签:
恒温恒湿科研单位生物安全食品药品实验室整体实验室装修 |
分类: 生物安全实验室 |
固定污染源废气
前言................................................................................................................
1
2
3
5
6
7
8
9
10
附录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重量法。
本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和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
站、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站、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北京市朝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所、青
岛容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敏友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固定污染源废气
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重量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工业窑炉、固定式燃气轮机以及其它固定污
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当测定结果大于
当采样体积为
2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GB/T
HJ
HJ
HJ/T
HJ/T
HJ/T
JJG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颗粒物
燃料和其他物质在燃烧、合成、分解以及各种物料在机械处理中所产生的悬浮于排放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
3.2
标准状态下干废气
温度为
指体积和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干废气体积和浓度。
3.3
等速采样
将采样嘴平面正对废气气流,使进入采样嘴的气流速度与测定点的废气流速相等。
3.4
烟道内过滤
在烟道内对颗粒物进行等速采样,并将颗粒物截留在位于烟道内的过滤介质上的方法,
烟道内过滤采样装置示意图见图
http://s6/bmiddle/006ye6Pqzy7oHKALQNv95&690
1-温度探头;2-皮托管;3-采样头;4-采样嘴;5-温度测量;6-静压测量;7-压差测量;8-支撑管;9-冷却和干燥系统;10-大气压力计;11-吸气单元和气体计量系统;12-截止阀;13-调节阀;14-泵;15-流量计;16-温度、压力测量;17-干式体积流量计
图
3.5
采样平面
采样点正交于烟道中心线的平面。圆形烟道示意图见图
http://s7/bmiddle/006ye6Pqzy7oHKFXETYe6&690
1-烟道顶端;2-采样平面;3-采样孔(法兰);4-采样线;5-气流方向
图
3.6
测量系列
在工况基本相同、污染处理设施保持稳定运行的条件下,在同一采样平面内进行的一系列测量。
3.7
全程序空白
采样过程中采样嘴背对气流不采集废气外,其它操作与实际样品操作完全相同获得的样品。
3.8
同步双样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量过程中,使用同一测量系列(使用同一采样孔采样时)或在同一
时间使用两个对称的测量系列(使用不同的采样孔时)得到的两个样品。
4
本方法采用烟道内过滤的方法,使用包含过滤介质的低浓度采样头,将颗粒物采样管由
采样孔插入烟道中,利用等速采样原理抽取一定量的含颗粒物的废气,根据采样头上所捕集
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抽取的废气体积,计算出废气中颗粒物浓度。
5
5.1
干残留量≤10
5.2
滤膜直径为(47±0.25)mm,应满足如下要求:
a)最大期望流速下,对于直径为
对于直径为
b)选择石英材质或聚四氟乙烯材质滤膜,滤膜材质不应吸收或与废气中的气态化合物
发生化学反应,在最大的采样温度下应保持热稳定,并避免质量损失。
6
6.1
6.1.1
冷凝法和重量法测定装置应分别符合
定装置的要求。
6.1.2
仪器法测定装置通常由采样单元、湿度分析单元和数据处理与记录等单元构成,应具
备湿度校准功能。
6.2
废气温度测定装置应符合
定装置应符合
6.3
6.3.1
颗粒物采样装置由组合式采样管、冷却和干燥系统、抽气泵单元和气体计量系统以及
连接管线组成。组合式采样管中由低浓度采样头及采样头固定装置代替滤筒及滤筒采样管
外,采样装置其余均应符合
样管和采样头结构。
6.3.2
采样管应由耐腐蚀、耐热材料制造。采样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长度,并有刻度标志,以便在合适的点位上采样。组合式采样管示例图见图
采样管部件孔径的任何变化均应平滑过渡,避免突变。
http://s8/bmiddle/006ye6Pqzy7oHKXQ9Lha7&690
1-采样头;2-采样头压盖;3-密封垫圈;4-抽气管;5-测温元件;6-保护套管;7-S
图
6.3.3
采样头由前弯管(含采样嘴)、滤膜、不锈钢托网、密封铝圈组成。前弯管应由钛或不
锈钢等高强度材质制成,采样嘴的弯管半径大于等于内径
网通过密封铝圈装配在一起。采样头上应有唯一编号,以保证采样的记录。采样头的前弯管
表面应平滑,连接点应尽可能少,内表面应方便清洁。每个采样头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单
独存储,避免污染。
采样头在装配好后,整体应密封良好。采样头结构图见图
http://s9/mw690/006ye6Pqzy7oHL3maCIe8&690
1-前弯管;2-滤膜(φ47);3-不锈钢托网(φ47);4-密封铝圈
图
6.3.4
采样嘴入口角度应不大于
少包括
采样嘴要求见图
采样嘴应满足以下要求:
a)
b)采样嘴的设计应避免造成采样嘴附近气流的湍动;
c)采样嘴应有恒定的内径,采样嘴最小长度应为采样嘴内径,或至少为
d)距离采样嘴顶端
e)采样嘴上游不得有任何零部件;
f)
g)
http://s12/mw690/006ye6Pqzy7oHLdqLSXeb&690
注:采样嘴要求:t≤0.2mm,φ≤45°
图
6.4
6.4.1
6.4.2
一点,控温精度±1,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RH
6.4.3
JJG
6.4.4
6.4.5
7
7.1
采样位置和采样点应符合
采样孔内径应不小于
7.2
7.2.1
采样嘴直径。
7.2.2
烯材质堵套塞好后装进防静电密封袋或密封盒内,放入样品箱。
7.2.3
显变化时,应及时检查校准或更换。
7.2.4
要求。
7.2.5
7.3
7.3.1
7.3.2
7.3.3
7.3.4
7.3.5
使用微电脑平行自动采样,采样过程中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的气流速度应基本相等,
相对误差小于
的加热功能。加热应保证采样顺利进行,温度不应超过
7.3.6
的盒或密封袋内,再放入样品箱。
7.3.7
间和移动方式与实际采样相同。全程序空白应在每次测量系列过程中进行一次,并保证至少
一天一次。为防止在采集全程序空白过程中空气或废气进入采样系统,必须断开采样管与采
样器主机的连接,密封采样管末端接口。
7.3.8
7.4
样品应妥善保存,避免污染。
8
8.1
冷凝法和重量法测定废气中水分的步骤应符合
中水分的规定,仪器法测定废气中水分的步骤可参照
合
中压力、流速测定的规定。
8.2
8.2.1
采样前,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超声波清洗前弯管、密封铝圈和不锈钢托网,清洗
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以去除各部件上可能吸附的颗粒物。
将上述部件放置在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
石英材质滤膜应烘焙
冷却后,将滤膜和不锈钢托网用密封铝圈同前弯管封装在一起,放入恒温恒湿设备平
衡至少
8.2.2
选定已按
次,每次称量间隔应大于
以
将相应采样头再平衡至少
大于
次称量的质量差仍大于
8.2.3
将按
清洗,清洗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清洗后,在烘箱内烘烤采样头,烘烤温度为
时间
设备平衡条件不变。
8.2.4
将按
采样前后采样头重量之差,即为所取的颗粒物量。
应对称重后的采样头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滤膜破损或其他异常情况,若存在异常情
况,则样品无效。
9
9.1
颗粒物浓度按式
9.2
颗粒物的浓度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0
10.1
10.1.1
10.1.2
10.2
10.2.1
在采样前、采样后称重时,必须进行天平校准。
10.2.2称量的质量控制
a)采样前、采样后平衡及称量时,应保证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条件一致。应避免静电对称量造成的影响。
b)保证同一称量部件在采样前后称量为同一天平,并避免称量前后人员不同引起的误差。
c)采样前后,放置、安装、取出、标记、转移采样部件时应戴无粉末、抗静电的一次性手套。
10.3
10.3.1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HJ/T397中现场采样质量保证措施的要求。
10.3.2采样过程中,采样断面最大流速和最小流速比不应大于3:1。
10.3.3
10.3.4任何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样品均无效。全程序空白增重除以对应测量系列的平均体
积不应超过排放限值的10%。
10.3.5
10.3.6
10.3.7
于
10.3.8
附录
(资料性附录)
同步双样的测定
A.1
见本标准第
A.2
见本标准第
A.3
见本标准第
A.4
见本标准
当同步双样位于不同采样孔时,两个样品的各测量点应位于同一采样平面内,各对应测定点的流速应基本相同。
A.5
见本标准第
同步双样对应的各测定点、测量步骤和测量时间应相同,如果其中一个样品停止采样,另一路也必须停止采样,直到查清停止采样的原因。
A.6
A.6.1
本资料由江苏万融实验设备有限公司转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