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OP26印象(9)_further_waiting

(2021-11-13 13:15:12)
标签:

杂谈

历史

分类: 在办公室

        毫无例外,COP26延期了,暂定延期一天,1113日结束。周五一大早(当地时间1112日早),新一版的1/CP26和1/CMA3主席案文新鲜出炉。粗粗一看,在两个高度相似的一号文件中,1.5度目标维持了4次的出现频率,2030年全球排放降低45%和本世界中期实现净零排放的表述依然保留,去煤和取消化石能源补贴的表述也还在,但增加了两个形容词,“unabated”和“inefficient”,算是提供了灵活空间。其他内容一定有所增加或删减,例如资金适应等,我就没有更多关注了。这些报道可供参考[1][2]

       CMA一号文件中,额外有这样一段关键表述:requests Parties to revisit and strengthen the 2030 targets in their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as necessary to align with the Paris Agreement temperature goal by the end of 2022,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t national circumstances[3] (要求缔约方必要时在参考国情的条件下重新审视和加强2030年目标,以和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一致,相关工作应在2022年底前完成)。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其中的“request”是由上一版的“urge”(强烈要求之意)演变而来的,语气稍有削弱,但依然比巴黎协定往前迈进了一步。在COP一号文件中与之相关的表述为Invites Parties to submit views on how to enhance climate action on land under existing UNFCCC processes and requests the Chair of the Subsidiary Bod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ice to prepare an informal summary report thereon and make it available to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at its twenty-seventh session(大意为邀请缔约方就如何加强气候行动进行交流,在COP27之交由SBSTA进行汇总)。两者差别还是挺大的。说到它们的其他区别,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美国不重返巴黎协定的话,它只将接受COP文件的约束,而不受CMA文件约束。而现在几乎所有的COP缔约方都是CMA缔约方了,大家都履行约束性更强的条款,公约下文字的象征意义更多一些。

       非正式盘点大会进行了三个多小时,Sharma诚恳地要求各缔约方就眼前的僵持提出建设性建议。结果可想而知,有些认为太弱,不能再退了;很多认为不平衡,资金等还要加强;不少表示不满——案文超越巴黎协定、忽视历史责任、忽视CBDR等。很多国家的发言引来雷鸣掌声,例如欧盟、肯尼亚等,包括俄罗斯和加拿大——他们说了,我们曾经很消极,但现在改过自新啦,强力支持会议取得成功。其实掌声是没有用的,遥想2018年波兰卡托维兹COP24,面对沙特对IPCC1.5特别报告的强烈反对,大部分国家都义愤填膺,也纷纷强力回击,激起掌声无数,有什么用呢?最终大会决议还是不能说出大多数国家想说的话——谁让会议磋商原则是“协商一致”呢?有时候真需要Espinosa那样的强势主席。没有掌声的那些讲话才更关键。沙特并没有特别发威,只是采用一贯冷嘲热讽的语气说,1.5度目标谁敢反对,只是如何实现?现场也有掌声呢。代表LMDC的玻利维亚维持了记者招待会上的立场,大家冷对。China delegation发言的重点是科学和规则,希望遵守五年一次的承诺提交频率,并遵循CBDR原则,希望在规则方面享有灵活性,被解读为:China still pushing back against countries delivering enhanced climate plans in 2022(来源同上)

       例行的主席记者召开会没有举行。现场之焦灼可见一斑。尽管站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的立场对主席案文表示支持,但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确实激进了,想协商一致通过难于上青天。英国不会没考虑到,应该有预案,应该能避免哥本哈根式的失败。

       有评论已经开始为大会定调了,表示在格拉斯哥有两个COP26并行,一个是broad COP (广义COP),一个是narrow COP (狭义COP),后者可能失败,但瑕不掩瑜,前者已经成功地凝聚了更大范围的强化行动共识,特别是产业界和企业界,这就功德无量了。

       200个缔约方参加的COP大会中,最后形成的总是各方立场交集最小的“minimum consensus”,更何况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化退化的当下。还是那句话,全球气候治理存在“不可能三角”,在强调治理全面治理和国家主权的情况下,折损的必然是治理效率。气候危机再大,在政治因素面前都不算什么。

        正好参与了一个网络会议,讨论“ZGR的私德”,开篇就引用梁启超先生的话:公德是ZGR最缺乏的一项素质。在气候治理领域,这句话适用于全球。人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美好幸福生活没有任何错误,they are living for today。错在各国国家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公共领域,各国只有“私德', 没有“公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却没有一个“国际政府”。200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国国都要走,你方唱罢我登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而那是靠能源和排放支持的,已经无比脆弱的地球等不到低碳能源彻底打败高碳能源的那一天了。虎狼屯于阶下尚谈因果,政治家们还在脸红耳赤地掰哧谁该做什么,怎么做,气候大会年年开,气候峰会隔三差五演,看不到希望的信号。在所有政治家眼里,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力、国际主导权比天大、比地球重要。心急如焚的科学家们无论如何发布报告、发表宣言、创新视角都撼不动政治家们的立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5be2b020102ylx0.html) That’s it. No surprise on COP26。挺遗憾的,COP26真的是the last best choice, 谁能指望埃及(COP27东道国)和阿联酋(COP28东道国)有所作为呢?
COP26印象(9)_further_waiting
一贯严肃的大会主席Sharma(希望他力挽狂澜)
COP26印象(9)_further_waiting
现场的年轻人(图片均来自ENB)


[1] https://www.businessgreen.com/news/4040226/cop26-draft-text-promises-push-countries-strengthen-climate-action-plans

[2] https://www.cnn.com/2021/11/12/world/cop26-agreement-climate-intl-hnk/index.html

[3] https://www.businessgreen.com/news/4040207/cop26-live-blog-fresh-draft-texts-published-glasgow-summit-enters-final-stretch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