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倾听者
(2018-05-09 23:11: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科教学 |
论文:
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倾听者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带着孩子去踏青路过河边,孩子看到河水倒映的自己,便好奇的问爸爸:“ 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双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爸爸想了想说:“这是让人多听,多看多做啊!”故事很短却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倾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倾听”也是一个人文明交际的综合素养的体现。一个不能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的人,经常打断别人讲话听不得反面意见的人,是缺乏修养,很难与人成功沟通的。
那么该怎样理解倾听呢?
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人格尊重。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所以在日常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们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呼“我来!我来!”当教师请一学生发言时,该生洋洋得意,其余学生则有的无心聆听,有的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还有的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桌说话,认真倾听该生发言的学生少之又少。当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再请一生回答,结果他又重复上一位学生的答案。这都是不懂倾听、不会倾听惹的祸。我们的学生不会倾听,不善于倾听,更不乐于倾听,这是为什么呢?慢慢观察,细细想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它有利于与人的交往,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不光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更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专心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从而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然而,倾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升。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贴近生活让学生乐于倾听
二、细化要求让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将是一种财富。以往我们老师往往片面的认为,低年级的学生讲倾听重要性,他们明白吗?所以就用以前的手段:你不认真听,我就罚你。以此让学生明白只要不认真听,就是这种下场。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一个错误观点。这样学生只是怕惩罚而去听,是被动的听。而倾听是一种有意识、主动的听,两者完全不同,最后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和谐的气氛中渗透,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让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倾听是重要”的表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验的增多,学生就会明白倾听的重要性。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告诉他:我们不仅敢说还要会听,这样才是好学生,认真地听,我们会听出许多美妙的知识,而且认真听别人讲是对这个人的尊重和帮助。我们要从小练习这个倾听的本领,长大它会帮助我们做很多事呢!当然,要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明白,要靠我们老师耐心地引导,利用平时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
三、培养倾听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因而教师的职业赋予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使命,给了我们这个培养的机会,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地去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要想让孩子们在良好的交往中学会学习倾听,就必须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积极情感状态,逐步从受教育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现在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这个活动,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学生出于本能,都争着说。既使有些胆小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敢主动表达,但在小组内无所顾忌,能争先恐后的发言。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但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1)听后复述。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倾听能力更多的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准确的说。为此,我特意每周安排一节故事课,选择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例如,杨楠的《枪炮和糖果国》、周锐的《兔子的名片》、科罗狄的《小木偶奇遇记》等。似真似幻的童话故事给孩子们一片想像的天空。听完故事后,我请他们来复述。但这种复述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起初,我只是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故事的题目、主人公、结果等,以引导孩子专心听,认真记。渐渐地,我提问的不断深入,孩子们专心听的时间越来越长。更为可喜的是,开始只是少数孩子能回答,经过反复训练,大家的兴趣越来越浓,参与面越来越广,七嘴八舌中,一个完整的故事便形成了。有精彩的故事做训练的载体,也使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兴趣盎然,从而化难为易。由此,我带领学生向“专心倾听,并能复述”的阶段又迈进了一步。
(2)听答训练。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方式之一。如:听读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3)听记训练。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 如:口头叙述实验中需要准备的器材等,每次只讲一遍,语速稍慢。
2、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强化倾听的方法与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聆听别人的交流才能从中发现、领悟、乃至创新。因此,在课堂上,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阵地,安排有效地训练,让学生练习倾听,强化学生倾听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倾听的习惯。
总之,倾听是为学生打开更广阔交流空间的金钥匙。教师应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1)以“言语”激励。正确恰当的言语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教师可常常对学生说:“你听得真认真,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呀,大家看,这么小的错误都被他找出来了,真棒啊!老师打心眼里喜欢你。”“这位同学不光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能加上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简单的一句赞扬,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慢慢地乐于倾听。
(2)以“需要”激励。需要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属个性倾向。它是客观事物引起一个人情绪的重要中介物,同样的客体在不同人身上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需要有关。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的产生,其机理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该有效地去启发学生形成这种需要,让它产生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专心倾听。比如可以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充当“小老师”、“家长”、“小医生”等等。在教完《丑小鸭》这一课时,我提出:“有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当小老师,听完后评一评谁讲得好,会评论的同学我们选他当最佳老师。”结果学生们听得特别专心,等同学讲完后,他们兴致勃勃地举手发表意见。
(1)学生中的优秀者。对于这类榜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选出能常常做到专心倾听的学生,并郑重其事地加以表扬,还可以让他说说是怎样做到专心倾听的,中间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以便于学生学习,尽快地学会倾听。
(2)教师自身。这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既然要求学生要学会倾听,那我们自身也要专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所以,每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都要停下所有与此无关的动作,认真专心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做出相应的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也让其他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恰当引导学生像老师一样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面对榜样,每个人都可以对照、检查自己,做到自警自策,修身养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可以使先进的受到激励、平庸的受到推动、后进的受到震动。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好以上两个榜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我们的学生一旦养成“专心倾听”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一定会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长此以往,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会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地倾听和深刻地思考。学会倾听,乐于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精彩,也会使我们的学生顺利地打开学习的大门。
总之倾听与交流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达到高效。倾听是一门艺术,在倾听中沉思,在倾听中体会,在倾听中质疑,在倾听中升华。让学生学会倾听,更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为此深刻思考,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