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子只有20颗牙齿,成人却有28颗?

标签:
儿童牙科健康育儿 |
中国有句俗话“七坐八爬九发牙”,简单来说就是宝宝七个月能做起来,八个月学会爬行,九个月开始长牙,父母常常用此来评估宝宝的发育情况。
其实早在胚胎一周至五周时就有生牙上皮的产生,当宝宝出生的时候,乳牙已经在牙床里发育完成。
一般而言,第一颗牙萌出的位置是下排两颗门牙,大概在4~7个月大时长出,门牙萌出后的4~8周上排的4颗乳门牙也跟着萌出,接着一个月后下排两颗侧门牙会冒出来,这时候上下共8颗牙齿长出来后,接着是上下后面第一乳臼,乳犬齿,最后长出上下后面第二乳臼齿,共20颗乳牙,一般在两岁半前完成。
6-7岁乳牙逐渐脱落,恒牙替代乳牙萌出,这个阶段成为替牙时间或混合牙列,一般在12-13岁时期所有恒牙完全萌出,正常来说恒牙一共有28-32颗,真正行使功能的牙齿只有28颗。
那为什么乳牙只有20颗?而恒牙却有28颗呢?
第一个就是我们人类的基因决定了牙齿的数量,在胚胎时期我们的生牙上皮就已经产生,出生后乳牙就已经在牙床里面发育完成,乳牙的牙胚就只有20颗,所以乳牙完全长出来也就20颗。
比如狗狗幼年时期的牙齿就有28颗,成年后有42颗,这也是它们的基因决定了牙齿的数量。
第二个就是颌骨的原因,小孩子的骨骼太小装不下28颗牙齿。我们成年人也一样,有些人28颗牙齿,有些人30颗或者32颗牙齿,这都是正常。原本我们是有32颗牙齿,因为我们吃的食物越来越精细,颌骨得不到充分的刺激,慢慢退化缩小,这时候32颗牙齿就站不住脚了,牙齿也跟着慢慢进化为30颗或者28颗牙齿。
20颗牙齿会影响到小孩咀嚼食物吗?
不会,口腔保健的目标是至少要有20颗功能牙,当然保存的越多越好,如果少于20颗功能牙,食物得不到充分的咀嚼,会影响到宝宝的消化功能,所以宝宝的乳牙也要好好保护,家长们别以为乳牙早失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恒牙迟早要长出来代替乳牙,其实乳牙早失也有很大危害的。
【乳牙早失的危害】
1、若孩子多颗乳牙早失,进食时可能会“囫囵吞枣”,食物没磨碎便送进胃中,引起消化不良。
2、可以使缺失牙旁边的牙齿发生倾斜或者移位,占用了缺失牙下方恒牙的萌出位置,使恒牙因间隙不足而错位萌出造成牙列拥挤不齐,继而导致咬合紊乱,形成错颌畸形(小歪牙)。
3、可以导致缺失乳牙下方的恒牙过早萌出。正常的恒牙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萌出顺序,乳牙早失,其下方对应的恒牙失去乳牙的阻挡而过早萌出,早萌的恒牙由于牙根长度不足以承受过大咀嚼力,会造成恒牙受损。
4、如果多个乳牙早失,会使咀嚼效率和功能减退,影响孩子进食,进而引起消化不良。
5、如果单侧乳牙早失,孩子会自动避开缺失牙侧咀嚼,而用另一侧健康的牙齿进行咀嚼,进而导致一侧咀嚼肌发达,左右脸不对称,影响美观。
6、牙齿缺失,颌骨得不到咀嚼的生理刺激而发育不良,表现为颌骨狭窄或短小,使恒牙的数量没有减少,牙量大于骨量,使恒牙萌出后排列拥挤。
所以家长们要尽力保护孩子乳牙完整,定期带孩子检查牙齿,避免乳牙早失,有一口完整的牙齿,才能吃嘛嘛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