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监会连续喊话背后:万亿险资如何玩转房地产

(2016-10-11 15:30:54)
标签:

杂谈

​       彩贝财经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期,银监会突然变得高调,接连向行业喊话,保监会主席项俊波11日在党报发文表示,再次重申“保险姓保”理念,警告个别公司正在偏离轨道,存在潜在风险隐患。

  此前一天,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参加保险行业协会年会时指出,保险公司治理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期,要坚持不懈增强保险公司治理有效性,监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正副主席连续两天向行业喊话,这在银监会历史上极为罕见。加上这次发文,这已是项俊波年内第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保险姓保”概念,此前两次时间在7月和8月,那会正是险资举牌A股最疯狂期,尤其是

  “宝万之争”中大出风头的万能险,作为股权之争“利器”引起巨大争议,随着保监会9月对各类人身险产品监管升级,险资在股市渐入低调。那么此次,银监会喊话的寓意何在?喊话对象是谁呢?

  在揭开银监会意图前,我们再看今天一则重磅消息。据彭博报道,知情人士称,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计划重点打击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并打击违规资金参与土地交易。在楼市调控如火如荼之际,显然,银监会这次喊话对象是隐藏在房地产市场的险资力量。

  银监会喊话透露了两个信号:一是险资已成为房地产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是房价泡沫的重要推动者;二是本轮楼市调控或比想象中严厉,险资扎堆房地产的风险或将撼动“保险姓保”的本质。

险资如何玩转房地产?

  2012年,一系列保险资金运用新政出台,极大放开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险资犹如脱笼困兽,一骑绝尘,买房、买地、买上市公司股权、买未上市公司股权、买债,总之就是买买买!

  房地产作为优质标的,这些年一直备受保险资金的青睐,那么,险资投资房地产的路径是什么,我们来梳理一遍:

  1、险资买房买地。在不动产投资领域,随着2012年保监会要求降低,给众多中小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开通了一条康庄大道,比如今年,前海人寿、中英人寿保险和永诚保险均有独立拿地记录。但相比而言,大型险资拿地更凶猛,其中,去年中国平安有近20次拿地记录,为历年之最。

  2、险资买上市公司股权。由于险资投资不动产存在20%比例限制,且禁止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但并并没有限制其充当房地产公司的股东。

  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24家险资总共在A股买入54只地产股,如果算上碧桂园、朗诗等内房股,险资举牌地产股超过60家。从进入时间看,险资2015年上半年前仅持有6只地产股,下半年新进数量猛增至19只,今年上半年又增加14只,呈现疯狂围猎之势。且持股比例超过5%的共有万科、金融街、金地集团、廊坊发展、华鑫股份和天宸股份6家。其中,险资分食万科是今年A股最受关注的事件,也引起空前的争议。

  面对“一言不合就举牌”的险资,万科管理层表现出极大抗拒情绪,也给其它股权分散的房企敲响了警钟。不过,并非所有企业对险资入股都十分抗拒,现在越来越多房企在增发时选择主动引入险资作为投资者。而在二级市场上,举牌概念、多数也受到投资者追捧。

险资为何如此偏爱房地产?

  这一年多来,险资四处出击,举牌了很多家上市公司,投资首选,房地产绝对当仁不让,无论是买地还是买股,房地产俨然成为保险资金眼中的一块“大肥肉”,从目前看,保险与地产正呈现愈来愈紧密的捆绑关系,为什么险资如此喜欢房地产?

  首先,险资有钱任性。数据显示,仅今年1-8月,全国人身险业实现规模保费已达2.67万亿,同比增长62%,超过2015年全年。其中,新单保费2.05万亿元,同比增长81%,续期保费达到6175亿元,同比增长20%。保险资金来势汹汹,最大的原因就是有钱,而这些规模庞大的资金需寻找更为稳定安全的投资渠道。生命人寿、安邦、平安等频频投资上市房企便是例证。

  其次,资产荒下的必然选择。在资产荒背景下,房地产是国内少有的配置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资产类型,险资投资房地产,多数并不是投机,而是长期持有,这充分体现出险资对房地产市场趋势的看好,同时也符合险资稳健增值的要求,可谓相得益彰。

  再次,房地产股估值合理。保险资金偏爱地产股,是由于其资金成本较高,必须寻求较高ROE(净资产收益率)标的,房地产行业当前整体估值水平仍维持在较低位置,相对中小创估值安全度高,优势明显。此地产股有稳定的资本回报率和分红、有良好的现金流,符合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

险资举牌地产赚钱了吗?

  站在房企背后,保险无疑是实力资金的代表,但险资蜂拥入股上市房企,究竟能否赚到钱?风险和收益几何,值得关注。

  从房地产看,伴随险资投资加码和楼价上涨,险资们从中获取的收益非常可观。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平安等4家上市险企投资性房地产金额合计达到440亿,较2013年二季末259亿增幅达70%。其中,中国平安以334亿元居首,较2013年二季末增幅达到109%。

  从地产股看,绝大部分被举牌的个股在年内表现抢眼,给险企带来不菲的收益。比如前海人寿和安邦举牌万科A,均赚得盆满钵满。此外,包括金融街、金地集团、廊坊发展等,年内表现均远远跑赢指数。

  不过,虽然险资普遍纸面上盈利,但由于其中长线持有的特质,对政策和行业风险抵御不足。现在资产荒压力很大,而保险业保费收入却逆势而上,在这种情况下,险资哄抢房地产变得理所当然,但这也产生了僧多粥少的问题,比如万科市值已高达3000亿,再举牌究竟风险大还是机遇大,谁也不能保证。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行业本身,当前房地产泡沫较大已成共识,各地楼市调控正如火如荼,一旦房价真正出现拐点,届时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是否会因此大幅恶化?这种风险不容小觑。

  在楼市连续重磅调控之际,银监会这次喊话可谓“用心良心”,但对于已经深入介入到房地产的险资来说,是死扛还是适时脱身,仍需要继续观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