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20学年初三中考备考方案
(2020-10-25 16:36:13)
标签:
365 |
新学期伊始,中考硝烟已开始蔓延!先做最远的规划,再做最近的事情,为让一整年漫长的中考备考能始终坚持方向,避免奔走中忘记初心,现把一年的备考规划如下:
一、初三中考工作目标
1.尖优生
尖优生的完成目标拟在入学时区设定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本届初三实际,力争稳中有超:
|
年级段 |
20 |
200 |
1000 |
3000 |
9000 |
|
初始指标 |
0 |
3 |
17 |
74 |
265 |
|
初二上 |
0 |
2 |
18 |
66 |
249 |
|
初二下 |
1 |
1 |
17 |
77 |
283 |
|
初三目标 |
1 |
3 |
18 |
80 |
290 |
2.总分平均分排名
根据本届初三自初一以来的发展趋势,我校拟定中考总分平均分排名目标为:
|
年级段 |
总分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道法 |
历史 |
|
初一下 |
24 |
23 |
29 |
22 |
|
|
26 |
20 |
|
初二下 |
24 |
30 |
22 |
24 |
23 |
|
20 |
18 |
|
初三目标 |
18 |
20 |
18 |
20 |
18 |
20 |
16 |
16 |
二、现状分析
(一)我们的优势
1.积极的大氛围
从区到镇到社会、家长,对教学质量越来越重视,这给广大老师压力,然而,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如果因势利导这种压力也会转化成激化老师工作激情的动力。特别是在上级部门“壮腰工程”的整体规划下,随着考评机制的优化,奖励力度的加大,老师们研究教学、优化模式、提高质量的主观能动性被空前调动起来。
近两年来,学校以立足课改,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抓手,狠抓学风建设,优化课堂流程,完善激励机制,规范教学行为,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和严谨乐教的教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呈上升趋势,这为中考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大环境。
2.往年成功的经验
上一年的初三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引以及师生拼搏下,取得满意的成绩,其管理过程中很多优秀经验成为指导本学年备考的一个宝藏,为中考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资源。
3.有实力的教师团队
学校在开学前抽调了大批优秀教师充实初三教师团队,由原初二的骨干教师与去年初三的优秀教师组合成的初三教师群体,既有冲劲又有经验,为中考目标实现提供了保证。
4.良好的学生面貌
从初一开始,学校和年级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规教育,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比较纯正,跟老师关系融洽;自我认知上,学生对自己比较有要求,不希望成为年级或群体中的落后分子,这为中考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二)我们的短板
1.学生人数较多,尾巴大。
本届学生总人数本部有890人,加上科创班共有952人,每班平均有52--53人。在优生人数与以往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人数多意味着分母大,兼之落后面中的低分层尾大不掉,这对提高总分平均分是一个挑战。
2.教师的眼界不够开阔,教研自觉意识不强。
3.教师的自主自觉自动性不足。
作为教师,服从工作安排是职责要求,但是只做安排的事情,会不利于团队的成长。目前有部分老师习惯于埋头耕自己的田地,或者只根据年级、学校的要求去耕自己的田地,在如何更有效更科学提高产能、如何实现质量最大化等问题上缺乏主动思考与行动。假如能充分调动起大家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那么成绩的提高会更加有保证。
4.教师团队新人较多,需要指导。
本届初三人马,7个备课组长除了化学外,其他6个都是第一年担任初三备课组长;教师中,有8名老师第一年上初三。这些都是新鲜血液,为初三备考提供了新的活力、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也为君兰中学未来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人才。但无可避免,对于这些新上任的备课组长和科任老师,更需要方向引领。
三、备考措施
(一)成立初三备考工作领导小组
为统一协调,全面指导,整体推进初三备考工作,提高初三备考的方向感、精准度与执行力,学校成立初三备考工作领导小组,框架如下:
组长:杨立新
副组长:黄一新、杨明伟、冯惠能
执行副组长:何玉芝
组员:尹小琴、霍雁崧、胡海妹、程文婷、陈林海
林少庄、谢玉芳、杨小玉、熊云腾、谢卫民
(二)加强队伍建设,浓厚教研意识,实现精准备考
1.加强师德修养,严肃教风教纪,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建设一支教育情怀深厚,专业水平精湛,富于拼搏,勇于开拓的初三教师团队。
2.加强课标钻研,梳理学科结构,精研历年省题,吃透教材考点,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条理,教研有深度,培优有目标,辅导有措施,冲刺有方向。
3.把学校教研、区域教研结合起来,多向兄弟学校学习成功的经验,注重中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为明确奋斗方向,采取得力措施提供依据。
(三)着重尖优生培养
尖优生的培养是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也符合国家对创新高尖人才培养的方向,所以在初三的这年,为让本年级的尖优生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得到更大的提升,有如下几个打算:
1.尖优生培养对象选拔。根据初二的两次区统考成绩,把全级中考文化科平均分最高的100名同学组成成绩平行的两个尖优班,保证整体学习氛围。
2.任课老师的配备。两个尖优班采用同一套教学人员,均为除备课组长外,具有独立教研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为尖优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师资上的保证。
3.灵活评价机制,激化竞争活力。班级管理上,尖优班与平行班分开评价,尖优班的评优采用2选1的方法,以此奖掖先进,鞭策落后,最大程度上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在学科评价上,采用本部尖优班与北中科创班对比评价的方式,设定卓越目标达标奖项,以超标与满分为主要奖励项目。
4.引入动态管理,实行尖优班学生动态晋退机制。依照“班籍固定,生源流动”的指导思想,建立尖优班学生晋退淘汰机制。基本操作是:根据区考成绩的排名,给尖优班每个学生确定需要守住的目标(区、校排名位置),月考级别以上的考试成绩没达到一定排名,首次将提醒预退,三次(含三次)以上则要无条件退出尖优班的日常学习,但保留班籍。同样,对于平行班的学生,假如成绩能达到年级一定排名,将获得申请晋级尖优班的资格。
5.制定尖优生“一人一档”追踪指导机制。年级给尖优生制作个性文档,并配备“一对一”的导师,尖优生导师需从生活、学习、心理、情感等各方面关心、指导、培养尖优生,特别是定人追踪尖优生历次考试的学业发展趋势,为尖优生量身定制查漏补缺、清除短板措施,为尖优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6.注重成绩的分析和对比,对目标生进行人盯人的战术。借助大数据分析与错题集的运用,科学分析、科学指导、精准对标,最终实现精准扶持,提升成绩的目的。
7.提倡个性化作业,精准练习,满分思维。
(四)重点突破,整体提升
1.指标到班到人。按分班成绩,给每个班每个老师下指标,以指标为考核主要依据,让老师心中有对象,课堂有学情,培养有重点。
2.做好数据分析。经常性的数据分析,有利于老师纵横对比,找到自己的着力点。
3.严格学生管理。只有良好的班风、学风、级风才能有整体成绩的提升。因此,以《君兰中学学生违纪处理办法》为依据,加上住宿准入制度、手机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管理制度,借力班组文化建设所产生的正能量,制度管理与文化浸润相结合,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级风。
4.抓课堂,抓细节。成绩从学习习惯抓起。从课前准备、文件袋管理、做笔记要求、作业完成制度、坐姿要求等细节着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每周一测,以测代练。年级调整辅导课编排,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同时每周安排3到4个学科进行年级统一的每周一测,以短、平、快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为后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和突破口。
6.系统推进教学,精准辅导学生。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对全学年的教学进行规划,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整理,网络化、系统化、明确化、显性化进行复习。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跟踪,精准化辅导。
(五)多方联动,组合出击
1.深化课改要求。运用课改班组文化建设要求提升班风学风,探索“苏派课改”体系与各学科特色、学生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2.德育保证,文化熏陶。成绩的进步必须要以思想的端正为前提。为达此目的,我们将依托年级广播、主题班会、级会、节假日小活动等平台,为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养分。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这既是中考体育的要求,也是学生持续学习、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体质保证。
4.加强后勤保障。与饭堂,宿舍加强沟通,为学生的生活提供尽量多的便利。与信息科加强沟通,保证各种电教设施运作顺畅。
5.加强与教学教研部门沟通,针对学科短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拓视野,提升老师们的教研能力。
6.以制度促管理。尽早制定班级考核制度、公布中考奖励方案,让老师明确目标,努力前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