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三思之道

标签:
历史时评文化杂谈 |
《淮南子·道应训》云:“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夺取胜利不难,难在维持胜利。名训背后是一则典故:春秋时期,赵襄子派兵攻打翟国,一连拿下两座城池。收到捷报后,赵襄子却担心自己德行不够,无法长久保住胜果。孔子听闻后得出结论,赵襄子将要昌盛了。“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无独有偶,近代名臣曾国藩也时常感慨:“居高履危,而能善终者鲜矣。”为此,他自省三思:思谨、思退、思变。
先讲思谨,凡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易经》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唐代魏征深谙居安忘危,处治忘乱之害,因此频频上书进谏。唐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感慨,尽管这太平盛世无内忧外患,但自己仍“日慎一日,唯惧不终。”魏征答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思退。此处之“退”,并非鼓励当甩手掌柜,它指的是私心、私欲之退,实际是公心、责任心之进,是以天下为先,以黎民为先。无论是知人善用还是处事断案,将功利之心放一放,跳出利益的裹挟,才能看得更远,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思变。曾国藩曾形容自己为官心境,“古人所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殒于深渊’,盖惟恐其不胜任也。”他觉得,所处官位越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越大,失败的几率也越大,唯有时刻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懈提升自己,才能力避风险。
三思之道,乃前人所得,复可为后人用也。尤其如今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成功概率都在迅速提升,与此同时,市场又瞬息万变,各种干扰因素层出不穷,人生的起伏,事业的成败变数剧增。众声喧哗中,凡事三思而行,将始终与胜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