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岗:讲求“尽其方”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少时在一旧书上读到,包拯欲上任为官,嫂嫂担心其不能胜任,就做了个谜案测试,悄悄把一煮鸡蛋给几个丫头中的一个吃了,然后对包拯说:“她们谁吃了鸡蛋,你破破这案吧!”包拯略思,给每个人一杯水,让丫头们喝水漱口,再吐到各自杯里。果然,一丫头的水杯里泛着蛋黄渣末。虽然只是一则小故事,却也给人启示,凡事多有好而简便的招儿,方法及工具类事物不能小瞧。
汉武帝末年,盗贼增多,于是立“沈命法”,规定“成群盗贼出现未发觉,发觉了而未捕获到定额的,二千石以下官员至主管此事的下级官吏皆处死。”然而此后,盗贼愈多。原来,底层官吏能发现盗贼但唯恐不能捕获而被杀,故而不言;郡府担心被连累,对瞒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干脆不上报。于是,盗贼反倒无人管了。
同样是盗贼四起,东汉光武帝的做法是,派遣使者下到各郡,听任盗贼相互揭发,五个人共同斩杀一人的,免除罪行。官吏们只以捉获的成效论处,那些郡守、县令犯了辖区内有盗贼而不收容捕捉罪过的,以及因为害怕、软弱丢弃城池和职守的,都不视为过失,只有包庇隐藏的才定罪。于是追捕落到了实处,盗贼们逃跑散伙。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找对,事半功倍。方法何以找对?欧阳修有言:“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尽其方”不是说遇难题有办法,而是要千方百计去穷尽一题多解,一难多策,并首选最佳,不可求其次再次,万不可选择最坏。好方法总有“简、巧、妙”的品相,总有“合情合理阻力小,投一石而得几鸟”的特点。本文前述方法,大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