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谣言学校》

(2022-04-09 23:19:17)
标签:

时评

文化

杂谈

    

     《谣言学校》


     

      好的文学作品,不分古今中外,亦不拘是否反映了多少的时代精神,总是值得我们阅读的。谢立敦的《造谣学校》即为一例。

谢立敦是英国的戏剧作家,生于一七五一年,卒于一八一六年,原籍爱尔兰。英国有许多喜剧作家都是爱尔兰人。爱尔兰人好像有俊俏幽默的天性,特别擅长刻画喜剧中的人物。《造谣学校》是他的代表作,布局之紧凑,对话之幽默,俏皮、雅洁,以及主题之严肃,均无懈可击。上承复辟时代喜剧的特殊作风,下开近代喜剧如萧伯纳作品的一派作风,全属于“世态喜剧”的一个类型。

《造谣学校》主要布局是写两个性格不同的弟兄,弟弟查尔斯是一个挥霍成性的浪荡子,但是宅心仁厚禀性善良;哥哥表面上是循规蹈矩、满口仁义道德的文质彬彬的君子,实则是个伪善的小人。经过几度测验,终于露出本来面目,显示了无可逃遁的真形,其间高潮迭起,趣味横生,舞台的效果甚好。像这样的布局,在戏剧中并不罕见,但是背景的穿插布置颇具匠心,所以能引人入胜。最能令人颀赏的不是戏中所隐含的劝世意味。戏剧不是劝善惩恶的工具,戏剧是艺术,以世故人情为素材,固不能不含有道德的意义,但不必有说教的任务。此剧最有趣味的地方之一应该是司尼夫人所领导的谣言攻势。此剧命名为《谣言学校》即作者寓意所在。

长舌妇是很普遍的一个类型,专好谈论人家的私事,嫉人有,笑人无,对于有名望有财富有幸福生活的人们,便格外地喜欢飞短流长,总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地找出一点点可以訾议的事情来加以诽谤嘲笑,非如此则不快意,有时候根本是空穴来风,出于捏造。《造谣学校》一剧有很著名的一例:

有一晚,在庞陶太太家里聚会,话题转到在本国繁殖诺瓦斯考西亚品种羊的困难。在座的一位年轻女士说:“我知道一些实例,丽蒂夏·派泊尔小姐乃是我的亲表姐,她养了一只诺瓦斯考西亚羊,给她生了一对双胞胎。”——“什么!”丹狄赛老太婆(你知道她是耳聋的)大叫起来:“派泊尔小姐生了一对双胞胎?”这一错误使在座的人哄堂大笑。可是第二天早晨到处传言,数日之内全城的人都信以为真,丽蒂夏·派泊尔小姐确实生了胖胖的一男一女;不到一星期,有人能指出父亲是谁,两个婴儿寄养在哪个农家。

谣言是这样的,有人捏造,有人传播,传播的时候添油加醋,说得活灵活现,听的人不由得不信,说派泊尔小姐生了双胞胎,这还不够耸动,一定要说明细节才能取信于人,所以双胞胎是一男一女,生父是谁,寄养在什么地方,都要一一说得历历如绘,不如此则不易取信于人,这才是造谣艺术的基本原则之一。再如一个女人的年龄永远是一项最好的谈论资料。如果一个女人驻颜有术,则不知有多少人千方百计地要揭发她的真实年龄,种种考据的方法都使用得上,不把一位风姿绰约的女人描写成一个半老徐娘则不快意。如果一个女人慷慨豪迈,则必有人附会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用一些谰言套语,暗言她过去生活的糜烂。对女人最狠毒的诽谤往往来自女人。《造谣学校》里的几位夫人、太太是此道的高手。捏造谣言的,其心可诛;传播谣言的人,其行亦同样的可鄙;而假装正经表面上代人辟谣,实际上加强诬蔑者,则尤为可哂,例如《造谣学校》中的坎德尔夫人即是。彼德爵士说:“当我告诉你她们诽谤的人是我的朋友,坎德尔夫人,我希望你别为她辩护。”因为她越辩护,越加深了那诽谤的效果。

彼德爵士说:“上天作证,夫人,如果他们(国会)以为戏弄他人名誉是和在花园里偷取猎物一样的严重,而通过一个‘保存名誉法案’,我想很多人要因此感谢他们。”司尼威夫人说:“啊,主啊,彼德爵士 ,你想剥夺我们的权利吗?”彼德爵士说:“是的,夫人,以后不准许任何人糟蹋人的名誉,除了有资格的老处女和失望的寡妇。”这是讽刺。谒止谣言不能寄望于立法。我们中国一句老话:流言止于智者。流言到了智者的耳里,即不再生存。可惜的是,智者究竟不多。

 



 

        摘自梁实秋《雅舍随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