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鲍鹏山:《水浒传》中的《西游记》

(2020-05-16 06:39:25)
标签:

文化

杂谈



鲍鹏山:《水浒传》中的《西游记》



读《水浒传》,读着读着,会恍惚;以为自己在读《西游记》。

比如这样的场景:

宋江一人深夜在清风山上走,被一条绊脚索绊倒,随后走出十四五个伏路小喽啰来,把宋江捉翻,一条麻索缚了,将宋江解上山来。

押到山寨里,小喽啰把宋江捆作粽子相似,绑在将军柱上,小喽啰说道:“等大王酒醒时,剖这牛子心肝,做醒酒汤,我们大家吃块新鲜肉。”

到二三更天气,大王起来了,是锦毛虎燕顺。

燕顺一看绑着个人,道:“正好!快去与我请得二位大王来同吃。”

这里的描写,是不是很像《西游记》中类似的场景?

《西游记》写的是妖怪,《水浒传》写的是人类。

《西游记》中的妖怪,就是人类;《水浒传》中的人类,往往也就是妖怪。

小喽啰去不多时,只见厅侧两边走上两个好汉来:矮脚虎王英和白面郎君郑天寿。

三个头领坐下,王矮虎道:“孩儿们,正好做醒酒汤。快动手,取下这牛子心肝来,造三分醒酒酸辣汤来。”

这个王矮虎的口吻,是不是绝似《西游记》中妖怪的口吻?口口声声“大王”,口口声声“孩儿们”,都与《西游记》如出一辙。

一个小喽啰掇一大铜盆水来,放在宋江面前;又一个小喽啰卷起袖子,手中明晃晃拿着一把剜心尖刀。那个掇水的小喽啰便把双手泼起水来,浇那宋江心窝里。宋江叹口气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

这种故弄的惊险,也正是《西游记》的套路。



鲍鹏山:《水浒传》中的《西游记》


这一场景中,又是锦毛虎,又是王矮虎,又是白面郎君,就是《西游记》中山中妖怪的称呼。而宋江,像了唐僧。

还有更像的——武松像了孙悟空。

武松被发配至孟州牢城营。

差拨来点视,顺便按照潜规则,要收取武松的“人情”,可是,他发现武松好像并未准备好送钱给他,便破口大骂。

武松道:“你到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

“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

半文的银子当然没有,国库没铸造半文的银子。

银子少,没半文;拳头多,有一双。

曾经送给景阳岗上的老虎,现在也可以送给你。

这已经够气人了。还有更气人的。

下面话题一转,银子又有了:

“碎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

怎么样?老爷银子有的是,就是不给你。

“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到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

 我们此前知道,武松拳头厉害。但他此时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另一个特长:嘴头也厉害。

 他的拳头可以杀人,他的嘴巴也能杀人。

这样的伶牙俐齿,邪中含正,泼中有义,处弱势而嘴不软,在险地而心不惊,端的就是一个泼皮猴头做派!

那差拨大怒。差拨只有大怒——现场还真的占不了武松的便宜。我们想想,孙猴子武功极高,确也常常败阵,可是,他何曾让别人在言语上占过什么便宜?

猴子的嘴头功夫高过手头功夫。武松现在也是这样。

大怒的差拨只好去了。

不久,只见三四个人来单身房里叫唤新到囚人武松。

武松应道:“老爷在这里,又不走了,大呼小喝做甚么!”

五六个军汉押武松到点视厅前。管营喝叫除了行枷,下令开打一百杀威棒,一帮人便上来要按住武松。

武松道:“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打虎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便不是阳谷县为事的好男子!”

声口越来越像那个西游的猴头了。

以至于两边看的人都笑:“这痴汉弄死!且看他如何熬!”

可是,这武松今天要把“猴头”进行到底。

——“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

那些人“都笑起来”。

为什么笑啊?

这就是西游记式幽默效果啊。


         鲍鹏山:《水浒传》中的《西游记》


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确实经打。武松可是爹娘生养的血肉之躯啊,他能顶得住无情毒打夺命棒吗?这武二,还确实二,猴头不也常常二劲十足么?

可是,管营突然要将就他,问:“新到囚徒武松,你路上途中曾害甚病来?”

这是潜规则:大凡花了银子或者有什么人情的,推说在押解来牢城营的路上患病未愈,就可以先免了这一百杀威棒,称之为“寄打”。管营此时的话,明显是提醒武松,利用这个规定,免了这顿打。

但是,武松并不领情。

武松道:“我于路不曾有害!酒也吃得!肉也吃得!饭也吃得!路也走得!”

连续四个“也……得”,泼赖伶俐,典型的泼猴口吻。

但奇怪的是,今天管营好像铁了心要周全他,道:“这厮是途中得病到这里,我看他面皮才好,且寄下他这顿杀威棒。”

两边行杖的军汉也看出了管营的想法,便低低地对武松道:“你快说病,这是相公将就你,你快只推曾害便了。”

武松道:“不曾害!不曾害!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钩肠债,几时得了!”

连续两个不曾害,何等不正经,何等调侃,何等撒泼!直让我们怀疑:此刻的武松,被泼猴附身。

大概是《水浒传》的作者,此刻被吴承恩附身了吧。



鲍鹏山:《水浒传》中的《西游记》




 

                                           摘自2020年第6期《非常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