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霖灿:花鸟与人生之石榴图

(2019-03-31 14:33:13)
标签:

文化

杂谈



     李霖灿:花鸟与人生之石榴图



中国有许多不合理的事情,这在开口石榴的主题上亦可以充分表现出来。也许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无以名之,强名之曰:“影射假借”之法——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明明是一幅石榴果实裂口的图画,却说是“榴开见子”,这个“子”原是石榴籽粒的意思,不过在这里一语双关,有《百子图》的祝寿之意在内。往昔我国是农业社会,男子就是“田”中工作的主“力”,希望人手越多越好的祝颂之词到处可见。文王百子、五世其昌,都是最好的例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徐谓的《榴实图》,可以说又另是一种怀抱了。徐文长以对角线的构图画出这幅杰作,还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徐文长在骂世人都瞎了眼,他自己正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怀才不遇,笑傲王侯,“日”字便有皇帝老子不欣赏的意思在内,所以只好颗颗明珠,一齐撒落在荒野荆榛之中了!



李霖灿:花鸟与人生之石榴图
             《石榴图》/黄慎/清



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对徐文长的水墨画大革命非常倾慕,也画了一幅《石榴图》,凌乱破碎叶,一枝老石榴,并在上面长短纵横,以草书写下这样的题识:“山深秋老无人摘,自迸明珠打雀儿。”


千古之下,我们对一生坎坷的徐渭,真禁不住要掬一把同情之泪了。世无见赏知音,只好舞文弄墨以示胸怀,感慨何其深,谁能识其心?



        李霖灿:花鸟与人生之石榴图
            《开口石榴之图》/朱耷/清  


明清之际的八大山人朱耷,本是明代宗室之后,近年来声名鹊起,因他的身世和处境都迥异于常人,所以他的画格亦高迈脱俗。他在以“传棨”为名之时,曾画过一幅《开口石榴之图》,这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名的传棨册,那时画得也很平常,但它年事已较高,意境益奇,另一幅《石榴图》就令人刮目相看了。他用笔老辣到这种程度,简化到这种程度,苍凉到这种程度,从何处得此意境,令人无限感慨。这岂止是画,简直是诗、是血、是泪!诵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了解八大山人之悲愤心绪:清灭明之后,明代宗室之处境极其艰险,诗穷而后工,悲愤泣血之余,才有这种惊人的造诣。



李霖灿:花鸟与人生之石榴图
         《六柿图》/牧溪/南宋



南宋牧溪的《六柿图》名震寰宇,不仅是花鸟画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而且充满 了诗情画意和哲思禅意,非但墨色推移达到化境,书法的意味和哲思的深邃都令人一见倾服。花果画到了这种境界,只有以无上神品之赞誉来景仰了。



李霖灿:花鸟与人生之石榴图


一连串的花果禽鸟,都是在艺术上写实、写意、写趣的佳例,也说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好鸟枝头亦朋友”使我们想到了“布谷”和“不如归去”,“落花水面皆文章”使我们想到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人间佳境,触目皆是,一朵花中见世界,几声鸟啼见真情。鸟语花香,岂止是人间的赏心乐事,亦是艺术家追求的极诣高标。交光互影地去深深体会,我们就会知道此中有真意,诵“人生短艺术长”之名言。我知道不必遥谈什么千载之后,即在眼下,也必有素心知音。



  李霖灿:花鸟与人生之石榴图
           《石榴图》/八大山人/清



 

                              摘自2019年第6期《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