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论文《浅谈小班的数学游戏化教学》
(2018-05-15 09:57: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资源共享 |
浅谈小班的数学游戏化教学
关键词 : 小班数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属于皮亚杰所说的逻辑数理知识,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存在于实际的物体之中,而是超出物质现实之外,在人脑中建立的一种联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它还指导我们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在游戏中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知识。
数学操作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将操作经验加以交流、整理、归纳,主动积极地去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建立理性的概念。
例如:小班幼儿按物点数时,我利用桌面游戏中的雪花片作为教材。让幼儿先观察雪花片的颜色,然后让幼儿学着自己数数,与此同时教会幼儿点一个数一个的正确数法,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时,就用手在被数的物体周围重重地点一下,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东西的总数。由于幼儿对这些五颜六色的雪花片很感兴趣,因此学习知识的劲头很足,很快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按指定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了。正是因为活动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所以幼儿在跟教师数数时态度非常积极,接受很快,效果很好。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操作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不但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且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操作的材料也更为广泛、更具有趣味性。
二、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进来。
在教学中要让小班的每一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幼儿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幼儿只是充当小观众,那么参与性就太小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小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尽量设计出能让所有幼儿参与的游戏。
与此同时幼儿与教学活动环境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情感。创设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产生某种情绪的态度,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景效应。例如:在认识“大、小”时,我设计了一个给“大大小小”送礼物的游戏,在活动室摆放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物品。活动开始时先出示大小不等的两只熊,取名“大大”和“小小”,然后分别比较它们的特点,从而认识大小标记,再请幼儿分别给他俩送礼物,大的礼物送给大大,小的礼物送给小小。在送礼物时幼儿能通过在活动室的寻找,成功的利用目测、比较的、实践等方法理解了大小。在游戏中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很快就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大小的不同之处。这样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成功送对了礼物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数学游戏生活化,让幼儿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找”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发现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那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让幼儿不用直观教具,只用口头语言进行学习数学知识的游戏。例如:吃面包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面包“变魔术”,幼儿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都抢着说:“面包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又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面包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动脑筋的好习惯,还避免了浪费的现象。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有效途径。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欢,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游戏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游戏的童趣、充满了想象的活力。教数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仅课堂才是孩子学数学的唯一地方。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法,孩子都会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快乐的成长每一天。
参考文献:
[2] 张静.《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第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