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磷酸化修饰
(2016-08-19 09:53:50)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modificatio
1.磷酸化简介
蛋白质磷酸化(Protein phosphorylation)是生物界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指由蛋白质激酶催化的把ATP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上的过程,或者在信号作用下结合GTP,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通的调节方式。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被生物学家看作是一种动态的生物调节过程。磷酸化涉及细胞信号转导、神经活动、肌肉收缩以及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分化等生理病理过程,在细胞中,大约有1/3的蛋白质被认为是经过磷酸化修饰的。在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2%的基因编码了500种激酶和100种磷酸酶。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对许多生物的细胞功能起开关调控作用,是一种普遍的重要调节机制。因此,蛋白质磷酸化的分析和磷酸化位点的鉴定已成为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2.磷酸化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磷酸化是通过蛋白质磷酸化激酶将ATP的磷酸基转移到蛋白的特定位点上的过程。大部分细胞过程实际上是被可逆的蛋白磷酸化所调控的, 至少有30%的蛋白被磷酸化修饰。磷酸化的作用位点为蛋白上的Ser, Thr, Tyr残基。在磷酸化调节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都发生改变。可逆的磷酸化过程几乎涉及所有的生理及病理过程, 如细胞信号转导、肿瘤发生、新陈代谢、神经活动、肌肉收缩以及细胞的增殖、发育和分化等。
1)细胞内的信号蛋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共价结合ATP所提供的磷酸基团;另一类则在信号作用下结合GTP,通常以GTP取代GDP。
2) 这两种胞内信号蛋白的共同特征是,在信号达到时通过获得一个或几个磷酸集团而被激活,而在信号减弱时能去除这些集团,从而失去活性。在信号中继网中,某个信号蛋白磷酸化通常造成下游的蛋白依次发生磷酸化,形成磷酸化级联反应。
3) 蛋白质的磷酸化主要集中在肽链中的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这些残基上具有游离的羟基,且本身不带电荷,当磷酸化作用后,蛋白质便具有了电荷,从而使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引起蛋白质活性的变化,这也是蛋白质磷酸化的意义所在。
3.蛋白激酶介绍
蛋白磷酸激酶是能催化磷酸基团从磷酸供体转移到受体蛋白的酶,通常ATP的γ位磷酸(或其它三磷酸核苷)为供体。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根据受体氨基酸的特异性,将蛋白激酶分为以下几类:
①
②
③
④
⑤
蛋白激酶在信号转导中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活性,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绝大多数信号通路组分可逆激活的共同机制,有些蛋白质在磷酸化后具有活性,有些则在去磷酸化后具有活性;其二是通过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使信号逐级放大,引起细胞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