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蔡晓庆
蔡晓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6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2018-04-06 09:28: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过去“满堂灌”的

被动式学习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要掌握的不仅是概念、定义、原理、基本事实,还应该包括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经受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更多地强调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重视培养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那么,怎样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呢?下面我就联系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作为教师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课堂上要时刻不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站在讲台上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更不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可以补充再答;不清楚地可以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可以指正,积极营造民主、积极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二氧化碳的制取》时,请了两位同学在讲台上演示,我在下面指导。到了验满这一环节,燃着的火柴没有按照原计划熄灭,台上台下的同学都着急,我让大家找原因,谁先找到,谁就去代替台上的同学做演示实验。有人说气密性不好没收到二氧化碳,马上有一位同学说,刚做过气密性实验,装置不漏气。有人说收集到的可能不是二氧化碳,回忆到生物课上学过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可暂时没有澄清的石灰水,同学们在下面展开热烈的讨论,台上的同学也没闲着,拿着燃着的小木条试个不停,就是不灭,一急之下伸入瓶内木条灭了,同学们高兴地叫了起来。等他们停下来,我问:验满要在集气瓶的什么部位验“满”?一片寂静之后,有同学说集气瓶上要盖上玻璃片!我一看,果真没用玻璃片。我让想到玻璃片的同学演示,实验很成功。但是被换下的同学不服气,拿出一本习题让我看上面的装置图,图上验满没盖玻璃片,我仔细地看了题,原来是一道找错误的题。我让他先读题,再看图,他才服气。当然,盖玻璃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种民主愉悦的氛围,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了最佳效益。

二、重视教学语言和课堂节奏

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主要靠语言来实现。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逻辑严密,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进而打动学生的心。所以,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动性。 在讲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当学生亲身实验了用高锰酸钾为原料,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要点“查、装、定、点、收、离、熄”七字决,随后,我借汉字的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一句话,学生在为之一笑的同时,学习方式得以转换,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记忆习惯得到改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一节课内,讲授要有紧有松,紧松适当;内容要有难有易,难易交替;语言要有快有慢,快慢合拍。这一方面可以照顾中下等成绩的学生,使之能跟上老师讲的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疲劳有节奏的得到恢复,使学生听起来有愉快的节奏感,让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得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三、强调学生全体参与和个性张扬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到课堂上,学生才能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因此我在化学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悟,遇到不懂的自己利用工具书、网络查阅或在小组内讨论,这样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才会持久有效。当然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独立的意识,因此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为学生搭建一个主动探究、释放个性的平台,促进教育教学主动活泼地进行。如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我围绕氢氧化钠这个重点词,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氢氧化钠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在空气中放置有什么变化、怎样称量、怎么知道它在空气中是否变质、有何用途……根据提出的问题和现有的条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答案,而问题和答案都是他们自己找到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无不张扬着他们个性的魅力,这也是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表现。

四、善于质疑和提问,及时评价和鼓励

善于创设质疑的情景、巧妙的课堂提问方式都是打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思维空间的“金钥匙”。这就要求教师要因人、因课善疑巧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用设疑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诱发认知探究,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就以二氧化碳这一节教学为例,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在电影、电视里,你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景,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呢?(2)进入久未开启的果窖、菜窖前,为什么先做灯火实验?(3)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等等。又如,分子一节开门见山地问1+1=?然后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1+1≠2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纷纷猜测,他们对此困惑不解,希望知道其中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课堂的学习气氛就比较浓。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问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题目和答案均不必完全局限于教材,但必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问题提出后要允许学生有时间思考,为学生创设质疑情景,鼓励争论。古人云:“学贵有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广开言路,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从而实现“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的教学设想。例如我在教《燃烧与灭火》时,同学们交流讨论“根据自己的住宅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这样的问题发散性很强,也无需强调答案的统一,学生只要把握自己住宅的特点就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参与回答的积极性就很高。当然教师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时也要及时给予评价。对表达错误或不完整的学生要婉言引导,不讽刺、不挖苦、不训斥、不指责。如:“回答得已经很不错了,再想想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再想得更周全些好吗?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享受哪怕并不完美的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友善与激励,何愁课堂气氛不生机盎然!

  总之,如何营造课堂气氛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注重营造主体主动参与课堂的氛围,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那么我们的学生各方面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也必将拥有一个轻松、和谐、高效的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