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橹:诗坛“泰斗”、著名诗歌评论家

标签:
军事历史时尚文化杂谈 |
分类: 广西籍科研“大牛” |
- 叶橹
- 中国
- 江苏南京
- 1936年
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评论写作,195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激情的赞歌》、《关于抒情诗》等文,预见了闻捷、公刘等诗人的重要性。1957年刚大学毕业的叶橹,却被错划为“极右”,被迫辍笔,在广西劳改队和江苏高邮的农村生活中度过23载。1980年复出,先后担任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教师、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1989至1991年间,叶橹为《诗歌报》主笔的“现代诗导读角”专栏,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艾青诗歌欣赏》(为“新中国文学大师名著赏析”丛书)、《现代哲理诗》、《诗弦断续》、《诗美鉴赏》、《中国新诗阅读与鉴赏》、《季节感受》、《<漂木>十论》、《现代诗导读》等多部作品。其中《艾青诗歌欣赏》曾深得艾青本人激赏,推为诗歌批评的范本。近作《<漂木>十论》,是最早对洛夫长诗《漂木》这一出现于21世纪初的重要作品的系统性评论。
20世纪80年代,在现代主义诗歌大潮中,叶橹先生以“辩护人”的身份推动了中国先锋主义诗歌的发展,是中国青年诗人的鼓舞者、理论推动者。其弟子有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毕飞宇、著名文学评论家葛红兵、作家陈美彬等人。共发表评论、随笔等文字约200万字,曾担任过第二、第三届中国诗集奖以及紫金山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的评委。
叶橹,原名莫绍裘,祖籍广西平乐,1936年7月生于南京,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权威诗歌评论家、扬州大学教授。对诗歌文本及重要诗人的出现有着卓越的洞察力,发现或推介了昌耀、闻捷等当代重要诗人。1989年至1991年为《诗歌报》主笔的“现代诗导读”专栏,极大地影响了朦胧诗之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大学期间即在《人民文学》发表作品,1957年被打成右派,流放苏北农村,1980年复出。曾在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任教,后调入扬州大学任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艾青诗歌欣赏》《现代哲理诗》《诗弦断续》《诗美鉴赏》《中国新诗阅读与鉴赏》《现代诗导读》《漂木十论》等。《叶橹文集》共三卷,收录了叶橹教授的部分文章,计120多万字。
前一篇:麦结华:我国基础数学教育家
后一篇:冯干文:广西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