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继良:西南交通大学摩擦学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
军事历史情感文化杂谈 |
莫继良,男(汉),1982年生,广西防城港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09~2003.07,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士
2003.09~2008.06,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
2008.06~2010.08,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2010.08~2011.03,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2011.03~2012.04,英国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访问学者
2012.04~2016.12,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2016.12~今,
莫继良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摩擦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员。主要从事摩擦学及表面工程、摩擦振动噪声方面的研究,探讨表面技术如何影响界面摩擦学行为及振动噪声特性,对解决高速列车、飞机、舰船、机床等重大装备正常安全服役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SCI检索20余篇),其中第一/通信作者SCI检索论文14篇,第一作者论文SCI他引167次(单篇最高62次),获授权9项中国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关注,被英国、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学者在40多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正面引用及评价。
2009年获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1年入选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俟实之星”计划,201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7),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5年获铁道科技二等奖(排名第6)。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项,为“高速轮轨理论及技术”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成员,近年来主研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
- 莫继良
- 讲师
- 西南交通大学
- 2009年获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目录
2003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8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硕博连读)
2008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2010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2011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工程学院访问学者
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技创新项目,主研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科研方向及成果
主要科研方向包括:涂层摩擦学、转动微动损伤及防护、摩擦振动噪声。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7篇、E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获授权2项中国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截至目前,第一作者论文SCI他引30余次。
获奖情况
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9年获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8年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科学研究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织构化表面处理降低高速列车制动尖叫噪声的研究(51375408),2014.01-2017.12,主持
[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
表面处理对界面摩擦振动噪声控制机理的研究(NCET-13-0974),2014.01-2016.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面织构控制摩擦振动噪声的机理研究(51005191),2011.01-2013.12,主持
[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转动微动运行和损伤机理的基础研究(20100184120003),2011.01-2013.12,主持
[5]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课题:接触网智能预配平台研究与开发—吊弦智能预配平台研究与开发(721306-1),2013,主持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表面织构对摩擦噪声影响的研究(SWJTU09CX015),2011.01-2013.12,主持
[7]
西南交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项目:车轴钢转动微动损伤行为研究(2008Q042),2009.01-2010.01,主持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
高速列车盘形制动噪声的机理及预测方法的研究(U1134103),2012.01-2014.12,主研
[9]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机械摩擦、磨损与控制(51025519),2011.01-2014.12,主研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渣轨道扣件系统松动的摩擦学机理研究(51005192),2011.01-2013.12,主研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摩擦诱导构造纳米凸结构的原理及应用研究(90923017),2010.01-2012.12,主研
[12] 教育部创新团队科学基金:高速轮轨系统理论及技术(IRT1178),2012.01-2014.12,团队成员
代表性论文:
1) D. W. Wang, J. L. Mo*, X. H. Ge, H. Ouyang, Z. R. Zhou, Disc
surface modifications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against friction
noise.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6, 382: 101-110.
2) D. W. Wang, J. L. Mo*, M. Q. Liu, H. Ouyang, Z. R. Zhou, Disc
surface modifications for enhanced performance against friction
noise.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6, 102: 222-236.
3) X. C. Wang, J. L. Mo*, H. Ouyang, D. W. Wang, G. X. Chen, M. H.
Zhu, Z. R. Zhou, Squeal Noise of Friction Material With
Groove-Textured Surface: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Tribology, 2015, 138(2): 1-11.
4) D.W. Wang, J.L. Mo*, H. Ouyang, G.X. Chen, M.H. Zhu, Z.R. Zhou.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
and noise and the effects of groove-textured surface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14, 46: 191-207.
5) J.L. Mo*, Z.G. Wang, G.X. Chen, T.M. Shao, M.H. Zhu, Z.R. Zhou.
The effect of groove-textured surface on friction and wear and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 and noise. Wear, 2013, 301:
671-681.
6) J.L. Mo, M.H. Zhu, A. Leyland, A. Matthews*. Impact wear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CrN, AlCrN and AlTiN PVD coatings.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13, 215: 170-177.
7) D.W. Wang, J.L. Mo*, Z.G. Wang, G.X. Chen, H. Ouyang, Z.R. Zhou.
Numerical study of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 and noise on
groove-textured surface.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3, 64:
1-7.
8) J.L. Mo, M.H. Zhu*. Trib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WC/C coating
under dry sliding conditions. Wear, 2011, 271: 1998-2005.
9) J.L. Mo, M.H. Zhu*, J.F. Zheng, J. Luo, Z.R. Zhou. Study on
Rotational Fretting Wear of 7075 Alumium Alloy.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10, 43: 912-917.
10) J.L. Mo, M.H. Zhu*. Trib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romium
Nitride Coating Deposited by Filtered Cathodic Vacuum Arc.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9, 255: 7627-7634.
11) J.L. Mo, M.H. Zhu*. Sliding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PVD CrN
and AlCrN Coatings against Si3N4 Ceramic and Pure Titanium. Wear,
2009, 267: 874-881.
12) J.L. Mo, M.H. Zhu*. Tribological Oxidation Behaviour of PVD
Hard Coatings.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09, 42: 1758-1764.
13) J.L. Mo, M.H. Zhu*. Sliding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AlCrN
Coating.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08, 41: 1161-1168.
14) J.L. Mo, M.H. Zhu*, B. Lei, Y.X. Leng, N. Huang. Comparison of
Tribological Behaviours of AlCrN and TiAlN Coatings—Deposited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Wear, 2007, 263: 1423-1429.
15) V. Clement, J.L. Mo, M.H. Zhu*, M.X. Shen, Z.R. Zhou. Research
on the Rotational Fretting Wear of Ti6Al4V Alloy against Silicon
Nitride. Proc. IMechE, Part J: J. Engineering Tribology, 2010, 224:
1181-1187
代表性发明专利:
1)
莫继良,王正国,王安宇,陈光雄,朱旻昊,周仲荣,一种可降低摩擦噪声的织构化表面的铸铁制动盘,2016.2.4-2035.11.1,中国,201210506284.2。
2)
莫继良,盖小红,罗大兵,黄清健,陈光雄,朱旻昊,周仲荣,一种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制动噪声试验装置,2015.5.6-2024.12.18,中国,CN201420814239.8。
3)
莫继良,石心余,王正国,陈光雄,朱旻昊,周仲荣,一种摩擦噪声的试验分析方法及其试验装置,2012.9.19-2032.6.11,中国,CN201210189588.0。
4)
朱旻昊,蔡振兵,莫继良,彭金方,任平弟,周琰,周仲荣,石心余,一种试验环境可控的多向微动疲劳试验机及其试验方法,2012.7.25-2032.3.12,中国,CN201210062350.1。
5)
朱旻昊,蔡振兵,莫继良,沈明学,杨莎,周仲荣,实时观测与记录微动摩擦磨损的设备,2012.5.23-2021.9.14,中国,CN201120344190.0。
6)
朱旻昊,沈明学,蔡振兵,彭金方,宋川,莫继良,周仲荣,一种火车轮轴旋转弯曲疲劳的比例试验装置,2011.6.22-2031.3.18,中国,CN201110065980.X。
7)
朱旻昊,沈明学,莫继良,蔡振兵,彭金方,周仲荣,一种扭转复合微动摩擦磨损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装置,2011.2.2-2030.9.13,中国,CN201010279582.3。
8)
朱旻昊,蔡振兵,周仲荣,莫继良,刘启跃,石心余,一种双向微动试验夹具及其双向微动试验方法,2009.12.23-2029.7.6,中国,CN200910059909.3。
9)
朱旻昊,林修洲,蔡振兵,莫继良,任平弟,陈光雄,周仲荣,一种恒温扭动腐蚀磨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2009.12.9-2029.7.6,中国,CN200910059910.6。
(12)
朱旻昊,莫继良,蔡振兵,周仲荣,石心余,一种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及其装置,2008.7.23-2028.1.29,中国,CN200810045288.9。
(13)
朱旻昊,蔡振兵,莫继良,周仲荣,石心余,一种扭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及其装置,2008.5.14-2027.12.5,中国,CN200710050696.9。
14) J.L. Mo, M.H. Zhu*, B. Lei, Y.X. Leng, N. Huang. Comparison of
Tribological Behaviours of AlCrN and TiAlN Coatings—Deposited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Wear, 2007, 263: 1423-1429.
15) V. Clement, J.L. Mo, M.H. Zhu*, M.X. Shen, Z.R. Zhou. Research
on the Rotational Fretting Wear of Ti6Al4V Alloy against Silicon
Nitride. Proc. IMechE, Part J: J. Engineering Tribology, 2010, 224:
1181-1187.
代表性发明专利:
1)
莫继良,王正国,王安宇,陈光雄,朱旻昊,周仲荣,一种可降低摩擦噪声的织构化表面的铸铁制动盘,2016.2.4-2035.11.1,中国,201210506284.2。
2)
莫继良,盖小红,罗大兵,黄清健,陈光雄,朱旻昊,周仲荣,一种高速列车制动盘的制动噪声试验装置,2015.5.6-2024.12.18,中国,CN201420814239.8。
3)
莫继良,石心余,王正国,陈光雄,朱旻昊,周仲荣,一种摩擦噪声的试验分析方法及其试验装置,2012.9.19-2032.6.11,中国,CN201210189588.0。
4)
朱旻昊,蔡振兵,莫继良,彭金方,任平弟,周琰,周仲荣,石心余,一种试验环境可控的多向微动疲劳试验机及其试验方法,2012.7.25-2032.3.12,中国,CN201210062350.1。
5)
朱旻昊,蔡振兵,莫继良,沈明学,杨莎,周仲荣,实时观测与记录微动摩擦磨损的设备,2012.5.23-2021.9.14,中国,CN201120344190.0。
6)
朱旻昊,沈明学,蔡振兵,彭金方,宋川,莫继良,周仲荣,一种火车轮轴旋转弯曲疲劳的比例试验装置,2011.6.22-2031.3.18,中国,CN201110065980.X。
7)
朱旻昊,沈明学,莫继良,蔡振兵,彭金方,周仲荣,一种扭转复合微动摩擦磨损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装置,2011.2.2-2030.9.13,中国,CN201010279582.3。
8)
朱旻昊,蔡振兵,周仲荣,莫继良,刘启跃,石心余,一种双向微动试验夹具及其双向微动试验方法,2009.12.23-2029.7.6,中国,CN200910059909.3。
9)
朱旻昊,林修洲,蔡振兵,莫继良,任平弟,陈光雄,周仲荣,一种恒温扭动腐蚀磨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2009.12.9-2029.7.6,中国,CN200910059910.6。
(12)
朱旻昊,莫继良,蔡振兵,周仲荣,石心余,一种转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方法及其装置,2008.7.23-2028.1.29,中国,CN200810045288.9。
主要荣誉奖励:
1) 2015年获铁道科技二等奖(排名第6)
2) 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 2012年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7)
4) 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5) 2009年获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其他获奖及荣誉称号:
1) 2015年被评为西南交通大学2010-2014年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 2015年获西南交通大学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3) 2011年入选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俟实之星”计划
4) 2008年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5)
指导学生的论文《制动盘表面开沟处理对界面摩擦噪声的影响》获“2016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12篇/248篇)
教学信息
研究生教学:
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1名,指导研究生分别获2013年、2016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创新实践项目资助1人次,协助指导国际合作研究生(法国)获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开设课程:
[1]本科生课程《专业英语(制造类)》
[2]本科生课程《高速铁路先进技术及知识》
[3]外国留学人员专业培训课程《Railway Tribology》
招生信息
每年主要招收机械方向的研究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英文读写表达能力,研究生在读期间将需学习掌握实验装置设计及搭建、实验分析测试、信号处理及分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前一篇:张美中:云浮市书协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