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厚伦先生,章体书法创始人,台湾书学会会员、台湾苗栗书画教育学会理事、广西钦州书画学会会员、台湾苗栗书法协会会员。2014年于爱艺网创建官方网站、展销店铺和个人专题。
先生中学毕业就挑起家庭重担,回想起往昔,先生笑谈当时国家提倡“以国家兴亡为使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自己则是“以家庭兴亡为使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生活中历经坎坷,酷爱书法,于父亲赠语“不管如何走出自己的路”,自此与书法结下了一生之缘。
心想楷书为最基本书法,也是印刷体,甚至想到汉语走出国门,传播亦是用楷书,决定全心投入楷书,夜以继日,临摹欧阳询、柳公权字帖,一日琢磨“楷书只能跟欧阳询、柳公权学习”、“老祖宗研究的书法到底怎样写最美”,自此废寝忘食钻研“楷书为什么这样写”、“楷书应该如何用笔”、“楷书每一笔应该如何组合”、“楷书每一笔到底怎么写”,通过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终得书法之道,原来每一笔画都是一个字,每一笔画都是有生命的,每一笔画都是相通的,每一个字的写成即是把握好起始点和角度后的生态融合,过程中每一笔开端即是起点也是终点,每一笔结束即是本笔的终点也是下一笔的起点,气韵呵成,笔笔饱满,笔笔华丽,先生称这也许是一种书法之道,也许是一种书法之美,这就是“章体书法”,没有中锋、侧锋之说,便是“无招胜有招”,自然之法。
关于章体书法,曾经见闻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发生在先生身上。有一次,先生被邀请参加台湾地方楷书研讨会,先后有讲师、教授等上台对楷书发展史、楷书书写和楷书达意等方面做了精彩演讲,最后有人挑衅说道先生日日揣研楷书为何不上台,先生上台后提到一点“大家讲得固然很好,但是谁知道字的"头"在哪里”,一下子大家静了下来,随着先生循序渐进地带领大家走进“章体书法”,最终挑衅者“哑口无言”,大家对这个现代楷书研究者也非常佩服。其实“最有趣”的一次还是先生在台湾教学时发生的事情,有一次教学时,先生引导学生“写好书法最重要的是兴趣”,学生答道“我不要书法,我要技术,要工作”,先生听后既可笑又可气,这也是埋藏在先生心中的痛,一方面希望更多台湾年轻人能够学习章体书法,另一方面更是希望他们能够感受书法精髓,感受书法之美,做一个有素养有造诣的年轻人。
谈到先生的微书,它是章体书法的另一种呈现形式,0.2公分大小的字体,依然力道十足,笔笔老练,精气神十足,让人赞叹不已,这种赞叹绝不仅是对于先生书法形式突破后的佩服,更是对于先生竭力身体力行挑战极限鉴证章体书法无穷魅力的感叹!偶然契机,从学生口述在大陆1公分楷书的见闻,激起了先生对书法的新挑战,对的时间点,对的人,先生找到了对的工具,自此,开启了微书创作历程—“感受世界之小”,不断地尝试,最小能够写到0.2公分大小,创作了50多万字的《台湾通史》、30多万字的《红军长征史》和多幅十多万字的微书作品等。微书创作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对视力要求也很高,所以现在先生一只眼睛视力极差,对此他只是淡淡一笑坦然面对,先生对于书法的创作可谓激情、疯狂、忘我,近期又在创作70多万字的《红楼梦》微书作品。
《万字帖》先后再版二次,第二次由原来的每行三个字变为四个字,难度是以前的几倍,因为任何一个字的失误,整页需要翻稿。《万字帖》里面有10000字,是新华字典(包含3500字)汉字数量的近三倍,每一个字都是先生用毛笔亲笔写成,可谓呕心沥血。《万字帖》不同于任何一个楷书书家的字帖,因为里面每一个字都是用章体书法(章体书法,是作者对老祖宗创作楷书的一种新的本质阐释,每一笔画都是一个字,每一笔画都是有生命的,每一笔画都是相通的,每一个字的写成即是把握好起始点和角度后的生态融合,过程中每一笔开端即是起点也是终点,每一笔结束即是本笔的终点也是下一步的起点,笔笔饱满,笔笔华丽,没有中锋、侧锋之说,无招胜有招,自然之法)创作,每一个字既是先生一生智慧的缩影,又载着先生的两岸情和文化艺术梦。
如今,章体书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先生也曾因此受过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的接待,这些成果让先生感到欣慰。不过先生心中有一个永远的梦—两岸艺术梦,陆续推出《万字帖》、创作章体微书都是为了圆梦,创作微书《台湾通史》表达了自己对台湾的热爱,创作微书《红军长征史》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陆的思念和深恋之情,创作《万字帖》希望能够把章体书法传承下去,也希望能够为祖国的文化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