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3)韦晴光:1988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男双冠军(南宁)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广西体育人物 |
1988年汉城奥运会,韦晴光和陈龙灿为中国乒乓球收获了第一枚奥运金牌。
韦晴光,男,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1962年7月2日生于广西南宁,8岁入市业余体校,1972年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并进入广西队,1984年代表广西获得全国团体、男单、混双三项冠军,次年又获得全国男双冠军,进入国家队。1987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8年当选全国十佳运动员。
- 1962年7月2日
- 乒乓球
- 中国队;日本队
- 1988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男双金牌
1987年和1988年,韦晴光与陈龙灿合作,先后获得第39届世乒赛和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男双冠军。1990年北京亚运会后退役。
1991年,韦晴光前往日本打球,1997年加入日本国籍,改名伟关晴光,2000年代表日本出战悉尼奥运会。后曾兼任日本乒乓球队教练。2007年退役,之后一度担任日本乒乓球国家队教练、青森山田学院教练等值。现定居日本,从商。
运动生涯
8岁入市业余体校,1985年底入国家集训队。原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现代表日本出战。广西南宁人。
韦晴光于1972年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并进入广西队,1984年代表广西获得全国团体、男单、混双三项冠军,次年又获得全国男双冠军,进入国家队。
1987年和1988年,韦晴光与陈龙灿合作,先后获得第39届世乒赛和汉城奥运会男双冠军。北京亚运会后退役。
1991年,韦前往日本打球,1997年加入日本国籍,改名为韦关晴光。转而代表日本打球,曾出战悉尼奥运会。现任日本乒乓球队教练。
获奖记录
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男子双打金牌得主;
1987年 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8年 当选全国十佳运动员;
1984年 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混合双打和团体三枚金牌;
1985年 获全国锦标赛男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两枚金牌;
1986年 获亚洲杯乒乓球冠军;
1987年 在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与陈龙灿配对,获男子双打冠军;
1988年 在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与陈龙灿配对,获男子双打冠军;
1989年 在第40届世乒赛上获男子双打第三名 。
职业生涯
在广西队里被称为“韦伯伯”的韦晴光在23岁的年纪才终于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对韦晴光这位新来的“高龄队员”来说,跨进国家队的大门,除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欣慰,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在训练馆,通常是主力队员在一楼训练,而韦晴光却被安排在教练极少光顾的三楼训练。当时国家队实行一年一调动的集训,如果当年状态不佳,马上就会被淘汰出国家队,在广西队练就的拼命三郎的劲头让韦晴光坚持了下来。
1986年,在汉城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韦晴光夺得了男单冠军。这样,在获得全国冠军之后,他又获得了亚洲冠军,在他的奖牌记录上,仅缺的只是一块世界冠军的奖牌了,这时,教练郗恩亭决定培养他从双打上突破。
1987年在备战将于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韦晴光和陈龙灿这对首次配对的双打组合令人意外地捧回了男子双打冠军,一举扭转了中国队在前几届世乒赛上没有男双冠军的尴尬局面。
哭笑的英雄,肉体的众神:原色·奥运冠军录: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决赛上,韦晴光每打一个好球就会挥拳呐喊,而这种叫喊声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乒乓球训练独特的标志。
韦晴光与陈龙灿搭档为中国队夺得汉城奥运会的第四枚金牌。1990年之后,韦晴光东渡日本,现已加入了日本国籍,改名为韦关晴光。“韦伯伯”进国家队:
早年经历
1973年,11岁的韦晴光被选入了广西体工队进行集训。但仅仅三个月之后,韦晴光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肝炎,被广西集训队除名了。
“当时就不愿意进宿舍,看着别人训练就难受,躲在厕所里偷偷地哭。”回家以后,父亲带着韦晴光到医院复查,发现韦晴光只是因为运动量过大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并非肝炎。然而广西队一再以肝炎为由,拒绝让韦晴光回集训队。
半年以后,停办了8年的广西体育运动学校重新恢复,韦晴光的父亲冒着大雨,骑着自行车驮着儿子来找当时的体校教练罗二强,恳求罗教练收下韦晴光。广西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业余体校,半天学习半天训练,但他已经很知足了,训练也格外刻苦。
1975年在代表广西参加第三届全运会少年组的比赛中,韦晴光惨败而归,他第一次有了退缩的想法。韦晴光的父亲曾有过多年的军旅生涯,为了儿子能进广西队,他跑到广西队里面,向队里立了个军令状:“你要把他练死了,那我负责。”父亲的一纸军令状令人动容。1977年,15岁的韦晴光再次进入了广西乒乓球集训队。
在广西队里被称为“韦伯伯”的韦晴光在23岁的年纪才终于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对韦晴光这位新来的“高龄队员”来说,跨进国家队的大门,除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欣慰,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在训练馆,通常是主力队员在一楼训练,而韦晴光却被安排在教练极少光顾的三楼训练。
当时国家队实行一年一调动的集训,如果当年状态不佳,马上就会被淘汰出国家队,在广西队练就的拼命三郎的劲头让韦晴光坚持了下来。
新德里世锦赛从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1986年,在汉城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韦晴光夺得了男单冠军。这样,在获得全国冠军之后,他又获得了亚洲冠军,在他的奖牌记录上,仅缺的只是一块世界冠军的奖牌了,这时,教练郗恩亭决定培养他从双打上突破。1987年在备战将于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韦晴光和陈龙灿这对首次配对的双打组合令人意外地捧回了男子双打冠军,一举扭转了中国队在前几届世乒赛上没有男双冠军的尴尬局面。
汉城奥运会日益临近,但就在此时,受到奥运会参赛名额的限制,韦晴光和陈龙灿这对双打世界冠军被拆开了。国家队内部对男双组合的配对方式存在分歧,韦晴光自身也很想跟陈龙灿配下去,直到1988年2月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集训,三个月的集训将最终确定出征奥运会的队员名单。“当时的情况我记得挺清楚,5点多钟的时候,(队里)在做身体训练之前就说,今天正式宣布参加奥运会的名单,心情紧张极了。
私下里一直没有透露风声,当时龙灿他们可能知道了,但我一直不知道,郗指导也没跟我说。宣布名单了,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是我,还是小斌?还是马大?还没弄清楚的时候,韦晴光!哇,就是那种开放的感觉,感觉机会来了!”对于韦晴光,当年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如期举行。26岁的老将韦晴光一步一个台阶,登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没想到我在23岁进入国家队,在短短的不到4年中,还能够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对我来讲,人生之中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永远地置诸死地而后生,韦晴光的人生就如那白色的乒乓小球,跌落了又再会弹起,尽管旋转不定,却充满了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
“高龄”身份
2007年已经过去,几周前,如火如荼的“好运北京”以国人深爱的乒乓球作为奥运筹办决战年的收官之作。两个月前,在日本,45岁的前中国乒乓国手韦晴光宣布退役。当我们坐在北京大学崭新的乒乓球馆观看张怡宁、王励勤等国手激战正酣时,不会忘记,十年前的汉城奥运会上,韦晴光和陈龙灿为中国乒乓球收获了第一枚奥运金牌。
1988年乒乓球首次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但是当时中国队正处在一个低谷时期。男单头号选手江嘉良未能进入四强。中国乒乓球队将希望寄托在男双决赛上,当时的男双搭档是陈龙灿和韦晴光。决赛中前两局打成1∶1平,关键的第三局,对手的一次失误让中国队向胜利迈进。最终陈龙灿和韦晴光获得了中国乒乓球队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已经26岁的老将韦晴光是在最后时刻才搭上了奥运会的大名单。
“没想到我在23岁进入国家队,在短短的不到4年中,还能够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对我来讲,人生之中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回忆往事,韦晴光历历在目,他似乎总和“高龄”脱不了关系。11岁进入广西体校,却因身体原因遭受了被除名之痛。15岁,在父亲立下“你要把他练死了,那我负责”的军令状后,韦晴光再次进入广西乒乓球集训队,成了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23岁,已被人戏称为“韦伯伯”的韦晴光终于跨入了国家队大门。1991年,韦晴光从中国国家队退役,前往日本熊本,为寿屋公司队效力至2001年。
1997年,韦晴光加入日本国籍,改名伟关晴光,成为中日友好交流的使者。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挂拍晚会上,面对从中国和日本各地赶来的近百名昔日队友和教练,韦晴光感慨万千,数度落泪。
“当了30年运动员,现在退役了,心里真舍不得。”根据统计,他在中国队期间共获得奥运金牌1枚,亚运会金牌1枚(另有银牌2枚,铜牌1枚),世锦赛金牌1枚(铜牌1枚),亚锦赛金牌1枚,全国锦标赛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1枚),全运会铜牌1枚;他在日本则曾获得世锦赛铜牌1枚,亚锦赛银牌1枚,亚运会铜牌1枚,日本全国锦标赛冠军4次、亚军3次以及其他重大赛事的冠军11次。
直到2004年,42岁的韦晴光仍然在日本全国锦标赛上获得亚军,并在12强大赛中夺冠,显示出极强的运动生命力。韦晴光说:“‘挂拍’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他表示,仍会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最热爱的乒乓球事业中去。就像在酒会上致辞的日本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宫崎义仁所说的那样:“辛苦了!不过我觉得好像还要说:以后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