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广西人物馆
广西人物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773
  • 关注人气:1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辰:清代大画家、被誉为“丹青圣手”

(2016-08-04 20:02:34)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广西古代人物

 罗辰:清代大画家、被誉为“丹青圣手”



清代岭南艺坛,广州、桂林为两省艺术家集聚的要区。嘉庆、道光年间的桂林画家罗辰,是游走于岭东西的一位书画大家。

   

    罗辰的父亲罗存理也位是名重一时的画家,字神谷,号梓园,平素衣冠古朴,喜谈吐纳之术。山水法巨然,纵横驰骤,喜作穷岩绝壑,灌木丛莽,齐名于当世名家陈老莲、黄瘿瓢、罗两峰诸人。梓园一生好游,自署“五岳游人”,挟绘事游京洛间,又历湖北、江浙各地。晚年寓湖南,湘人争相延请设馆授徒。罗辰女公子杏初(1803~1880年之后),号琼仙女史。称“工诗画,有家法,蜂、蝶、蝉、雀尤精。所作多署其父名,为时珍重。”罗辰妻查瑶溪亦擅诗画。一门三代,均有画名于时,《粤西画识》立传。

    罗辰(1770—1844),字星桥,别号罗浮山人。幼年随父萍踪浪迹,好读书且尤喜驰马试剑。文试未中,改试武生,作《从军赋》,嘉庆二年(1797)赴湖北投戎行,未叙功而返。之后,星桥为人幕客,时时优游山水,吟诗作画。曾营建有芙蓉池馆,筑涵碧小楼。大约嘉庆二十五年之后,直到道光十三年前后,罗辰大多时间寓居广州,周游官客之间,或不时出旅山水胜地,曾游罗浮山,归绘《朱明洞天图》,作有《珠江柳枝词》、《东湖》等纪咏之作。

    芙蓉池馆是罗辰苦心孤诣的园林精品,久已残毁,踪迹全无。所幸《芙蓉池馆诗草》卷端存“芙蓉池馆图”一帧可见真切(图1)。此处为榕湖南岸旧地,与大榕树遥遥相对。嘉庆、道光年间,周围一带水面十亩许。芙蓉池馆,“前揖群岫,后枕清溪”。园内一池澄湖,荷花满目。当夏秋之际,漂红浮翠,香远溢清。深秋冷风乍起,秋雨骤来,又得“留得残荷叶雨声”之境。湖中一袭小径,将水面分为两半,馆之东南角,是一间带花架的凉亭。西南角小屋两楹。循径过一单石板桥,拾级而上,左有小楼掩映绿树丛中,右为垂柳低拂碧水。园西北角有字型回廊,馆内的建筑名涵碧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楼房,北接坡埠,南临碧水,楼上宽敞高轩,四面通透,登临凭眺,佳景愉目无过于此。罗辰《涵碧楼赋》说:“作小楼一间,绕以台榭,用供凭眺。每当风日清美,轩牖洞开,山翠湖光,扑襟染袖,令人应接不暇,遂颜其楼曰涵碧。”许懿林《松石书屋集》有《芙蓉池馆访罗星桥先生》诗说:“跨蝶归来已白头,芙蓉门巷锁深幽。沿堤但遣花迎客,一路扶人上小楼。”

旅寓广州时期,罗辰入两广总督阮元幕府。阮元道光六年(1826)作《芙蓉池馆诗叙》记载主宾道光三年结缘的经过:

    道光癸未,观兵西粤,访芙蓉池馆。颇治亭榭林花,凿山股泉,仿佛城南韦杜。问主人,则泛掉苍梧。遣信,期会于西江之舟中。相视而笑,欣然恨相见之晚。遂维舟,同返仙城。

    主宾之间关系融洽。闲暇无事之时,主人阮元、客卿罗辰以及“二三宾佐,弹棋读画,说鬼谈谐,备极诙谐”之致。阮元曾亲自为星桥删定诗作,辑刻为《芙蓉池馆诗草》。之后,李鸿宾(1767-1846)接任两广总督,罗辰继续在李幕,直到返归故乡。

    星桥诗书画兼擅,山水工于布置,花卉墨竹,并臻逸致。见于题咏的有临桂商书浚《仲穆以星桥山人墨竹索题,因成一律》诗云:“缥渺茶烟隔院轻,湘帘不卷簟纹平。斜阳四壁影先到,秋雨一灯寒有声。风骨如何同我瘦,轩窗都爱此君清。凉风吹透阑干曲,翠袖娉婷倚不成。”(《存恕堂遗稿》)。许懿林《题星桥墨梅册子为一琴作》有“星桥前身梅花侣,手折梅花入毫楮。君自画梅梅点头,我到问梅梅欲语”之句。他自己的《芙蓉池馆诗草》涉及书画的十之三四。略略录题就有:《吴门一亭索画,以壶山桃花图赠之》、《题御琴独坐图》、《为王千波作华麓躬耕图并题》、《题潇湘旧雨图并序》、《题侯麓姊丈桐阴读易图》、《题李佩之水部观源图并画》、《莲龛方伯命画香橙小册并题》、《写梅寄西川戴思训孝廉并系以诗》、《题唐荔园卷子》、《画牡丹为阮芸台宫保寿》、《题阮芸台宫保差别图》、《题朱小香少府修篁把卷图》、《题画》、《题陈丹崖桂舫图》、《题李园卷子》、《题胡嵩峤孝廉山外山山馆图》、《为友人画梅》,等等。赠诗、赠画、题识,不一而足,可见星桥生涯无时不在画中游。(刘汉忠)



桂林人杰地灵,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享誉全国的文士。清代以诗、书、画三绝闻名的罗辰,便是其中之一。

  罗辰(1771~1838年),字星桥,号罗浮山人,临桂(今桂林)人。《中国历代人名大词典》、《清画家诗史》、《广西百代诗综》等典籍均载有他的传记。他性喜山水,擅长诗歌、书法和绘画,被时人誉为“漓江三绝”。

  传承家学,热心报国

  罗辰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他祖父是雍正乾隆年间著名的画家。父亲罗存理,自号五岳游人,亦是清代广西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擅长山水画,尤以画桂林山水出色。他的人物画,用笔超脱,独辟蹊径,与明末清初大画家陈洪绶和“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罗聘齐名。有《孙期逐豕图》等作品传世,现珍藏于广西桂林图书馆。

  罗辰自幼受艺于其父,性情才艺都深受其父影响。约10岁起,即跟随父亲四处漂泊。在飘浮不定的生涯中,罗辰一面勤学苦练,精研诗、书、画,尤其在画山水、花卉兰竹和金石篆刻方面狠下功夫。另一方面,他还习枪弄棒,驰马试剑,练就了一身武功。他猿臂善射,能开两石弓,尤善马上击刺。

  罗辰试图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于嘉庆元年(1796年)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后来又参加乡试,却没能中举。此时,虽正值乾嘉盛世,但国力日渐式微,内乱频起,其中以白莲教在湖北的起义最为突出。于是,热心报国的罗辰又参加武举考试,成为一名武生。他赶往湖北投军,想在清廷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军事行动中建功立业,并壮志凌云地写下了《从军赋》。不料起程不久,湖北战事平息,他的愿望随之落空。

  常做幕僚,广游名胜

  罗辰文武双全,见闻广博,许多巡抚、布政使一级的官员都想招揽他作幕僚。厌倦了漂泊生活的罗辰将父亲灵柩运回桂林安葬后,便寄身豪门,给达官贵人当幕僚。

  道光三年(1823年),两广总督阮元特地造访芙蓉池馆(罗辰的书斋名)。此时罗辰正在苍梧游历,阮元便派人捎去书信,约见罗辰。两人于西江舟中会面,相视而笑,洽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阮元聘请罗辰为幕宾,两人同返广州。罗辰自此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幕僚生涯,先后寄身阮元、广州将军庆保和两广总督李鸿宾幕下。其间,罗辰写了不少奉和诗,如《庆将军西园分赋》、《画牡丹为阮芸台宫保寿》等;还参加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道光六年(1826年),阮元调任云贵总督,李鸿宾继任,次年,庆保出任广州将军,罗辰继续为这两人作幕僚。其间,为湖广总督吴荣光绘制了《游踪图》,声震画坛。道光十三年(1833年),庆保、李鸿宾相继调离广州。此时罗辰已经62岁高龄,他怀念桂林的青山绿水,于是回到了家乡。在穗期间,罗辰多次游历有道教“第七洞天”之称的广东罗浮山,对道士生活心向往之,“罗浮山人”一号即由此而来。

  回到故乡后,罗辰精心构筑了观景楼涵碧楼,吟诗作画。没多久,个性豪放的他静极思动,先后游历了湖南湘潭、岳麓山、南岳衡山以及长沙等地,与友人酬唱吟诵,乐在其中。

  钟爱家乡,吟诗作画

  罗辰是诗人,有诗集《芙蓉池馆诗草》传世,收录诗文四百多首。这些诗文记载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也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一些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加上较高的艺术修养,无论是写诗作画,还是游记,他都有值得称道的作品。他的不少诗作,既有诗情,又有画意,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有浓郁的乡情。

  对功业的憧憬是罗辰诗文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年时期的罗辰恰逢康乾盛世的晚期和嘉庆初期。乾隆帝文治武功,威振八方。面对物阜民丰的现实,年轻的罗辰慷慨高歌,通过诗文表达自己对功业的憧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伏波引送黄耦宾明府归闽》:

  君不见,伏波山上石峨峨,千古功名石不磨。君不见,伏波山下水沄沄,欲洗当年薏苡冤。今日送君犹到此,使我感君怀古情。黄夫子,须满欲,为君翻作伏波引。我本岭西一愚夫,以我能图五岳图,君谓世上虎头非君乎?男儿生当学新息,立功万里死绝域。否则读书击剑兼饮醇,安能低首下气常向人!黄夫子,且莫饮,笑口常开泪姑忍。君看欧冶地上剑,剑光如血还如电。人生岁月空悠悠,绝业名山努力求!

  这首诗是罗辰送别友人黄耦宾回福建时所作的,反映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热烈奔放的风格。

  抒发闲情逸致是罗辰作品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罗辰晚年,对功名已无欲求,觅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他的《南溪山踏青歌》云:

  南溪山头多晴岚,南溪山下桃花酣。朱涂粉抹尽春色,扑面芳尘三月三。

  香毂辚辚飘绣箔,嫩寒陡觉春衫薄。游丝飞袅燕子风,落花乱点青油幕。

  载酒招邀兴正浓。我来南山第一峰。层峦苍茫翠欲滴,清冷一脉遥相通。

  逼人香过春山麝,蜕骨腥闻洞底龙。忆昔仙人驭龙去,仙踪尚在云深处。

  如今涧水响潺湲,飞英逐浪红殷殷。过眼韶光似流电,行乐及时开心颜。

  声声杜宇催归急,夕照牛羊下原隰。雨态烟情睇绿杨,丝丝欲系青骢缰。

  缭绕暮烟四深碧,画意与诗谁短长?

  当然,在罗辰的诗文中,更多的是对故乡山水美景的赞扬。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兴坪是阳朔与桂林之间漓江最美的一处,历来有“果然佳境在兴坪”一说。在阳朔县兴坪镇的漓江畔,有一座上尖下圆的山峰,从山顶到山脚有一圈一圈的螺纹,顺山而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像一只正在江边觅食的田螺,叫螺蛳山。从古至今,诗人纷纷赞美螺蛳山。罗辰也不例外,他的《漓江螺髻》诗云:

  青螺如髻秀堪餐,峰影斜连万笏寒。秋水一江明似镜,晓来只照碧云鬟。

  罗辰用水墨画写意的手法,前两句写阳朔的山,后两句写漓江的水,各种意象均以螺蛳山为中心,构思颇有特色。加上语言明丽流畅,其整体格调,与桂林山水秀美的意蕴十分协调。

  地处漓江东岸的画山,海拔536.3米,五峰相连,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峭壁临水,高宽各百余米的石壁上,青绿黄白众彩纷呈,浓淡相间,斑驳有致,宛如一幅神骏图,最多能看出九匹马来,因有“九马画山”之名。见到如此美景,罗辰忍不住赋诗一首:

  山以画为名,画自天公设。人间老画师,到此寸心折。斯世无荆关,画意对谁说。

  罗辰有画集《桂林山水图》传世。《桂林山水图》共三十三幅,其中桂林山水图占二十二幅,另附附近州县山水图十一幅。这些图,既有反映独秀山、华景洞、象鼻山等桂林八景的,也有反映全州的湖山、兴安的海洋山、灵川的吕仙山等景点、景观的。罗辰的画凸显了桂林山水的意蕴:春天葱茏俊秀,夏日浓郁热烈,秋天高远爽洁,严冬峻拔凝重;丽日里神采飞扬,烟雨中气韵万千,轻风里摇曳多姿。他的每幅画里,均有题记和小诗,诗画俱佳。

  在清代广西的诗坛画苑,罗辰有着独特的地位。他的诗文曾“佳句飞入鸡林(朝鲜)”,影响播及海外;他的书法被誉为“野凫翻云气度奇”;他的画作精于布置,所画花卉墨竹飘逸有致,被时人称为“集董源、米芾、徐熙、黄筌(均为历史上的著名画家)于一体”。 

  值得指出的是,罗辰的妻子查瑶溪,也能诗善画,有诗文集《芙蓉池馆集》传世。罗辰的女儿罗杏初,也颇有乃父风范,不仅继承了罗辰的花卉画法,同时在动物画方面也别出心裁,所画的蜂、蝶、蝉、雀等,都非常精致。由于罗辰一家几代都是诗画名人,故时人评其“罗氏一门三代风雅,殊为桂林山水增色”。

 作者: 康忠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