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请.评审书 小学高段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6-09-03 12:42:2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2016年度微型课题
申请·评审书
所在单位
申
报人
课题名称
所在组别
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制
2016年1月修订
填
1.申请表必须如实填写各项内容,要清晰、工整,按表格设计填写不得改变表格形式。
2.申请表一式三份,统一用A4纸印制,于左侧装订成册,并与电子版送交延安市教研中心课题管理办公室。
3.全文统一用宋体,题目为4号宋体加粗,正文为小四宋体、两端对齐。正文段落行距为固定值,18磅。
4.所填内容必须为研究者原创,如有网上下载、剽窃、抄袭他人作品,一经查实取消结题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5.本评审书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承担信誉保证并在封面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地
联系电话:0911-2380600
传
电子信箱:yaktbzy@163.com
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16年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书
|
申 报人 |
高晓华 |
学科 |
数学 |
学历 |
本科 |
职称 |
二级 |
|
|
课题名称 |
小学高段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
|||||||
|
工作单位 |
延安慧泽小学 |
电话 |
13892128772 |
邮箱 |
409013990@qq.com |
|||
|
申报人 简 |
1999.8---2002.7就读于湖北省孝感学院 2003.8---2008.7在宝塔区冯庄学校任教 2008.8至今,在延安慧泽小学任教 |
|||||||
|
选 题 缘 由 |
一、选题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贴近儿童生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期,而学习数学的本质概括地说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核心任务。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掌握知识作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忽视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理解不深、不准,运用不灵活;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不善于归纳总结;思维缺少条理,解应用题找不准数量关系和突破口等;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经常导致小学阶段数学还行,上初高中就能力不足了,也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实施思维能力训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理论依据 数学思维就是数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华罗庚曾谈到:“数学能力主要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既具有思维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数学思维本身的个性,是由数学对象,并且主要是由数学问题推动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方面主要从学生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进行简单的推理;能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培养思维习惯,有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新课程理念表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要得到进步和发展。就是说,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在生活中、操作中、探究中学习数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实用价值 小学高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同时知识面临着整合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的思维习惯决定着知识掌握的质量,也决定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期望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学生思维方式、习惯、知识掌握结构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便于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能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数学式的思考。即培养逻辑思维,即顺序思维习惯,会不断试误、排除、转变方式、逆向思维(从问题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会用它们解决问题。 2.提高思维的质量。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遇到难题不知从何处开始思考,有些虽然在思考但通过对话发现,思维实质处于停滞的状态,缺少观察分析、缺少积极的尝试、变通。在教学中通过思维程序化、借助思维工具(例如:会用线段图、几何图数形结合帮助分析思考),提高思维质量。使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会借助思维工具。 3.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尝试、归纳总结,经历知识的形成,牢固掌握知识核心,形成知识结构。 4.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专业发展。
|
|||||||
|
研究设想 |
(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过程设计,字数不少于1000字) 四、研究内容及目标 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原因;研究从老师的角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转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通过实验,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2、使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能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数学式的思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自我调控的习惯;学会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5、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批判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创造性等。 6、为教师更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分析和指导,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促进课程改革。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密切关注国内外小学生思维能力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调查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调动学生内在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能力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 4、个案研究法:以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为主,重点对思维训练教学的有关案例进行研究。 5、总结经验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 六、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4—2016.5) (1)界定课题、开题论证申报阶段。 (2)收集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深入调查、分析归纳存在问题及成因。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6—2016.8)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观察、实践,案例分析,撰写过程性反思或教学随笔等。 (3)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思维训练的教学策略。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整,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9—2016.12) (1)整理研究材料,确定研究成果。 (2)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分析和反思性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3)形成相关材料及论文。 (4)上报专家组鉴定结题。
|
|
所在单位 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
|
区县教研室 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
|
市教研中心 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