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转载博文 |
第二次培训活动课例评点
本次活动主题
一、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素质观察
二、统编语文教材与阅读课堂教学的课型创新
一、教师课堂阅读教学素质观察(高层理念的养成)
1.三个基本要素: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积累。
2.三个重要提高:提高读写训练的教学能力,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教学论文的写作能力。
3.五个技术要领:提取教学资源,设计实践活动,运用板块思路,进行主问设计,着眼集体训练。
4.六个细节要求:坚持利用课文,克制碎问碎答,关注时间效益,丰富活动形式,提高语言质量,强调课中积累。
5.评课步骤:看教学流程,作课例分析,说课文研读,讲新的创意。
二、统编语文教材与阅读课堂教学的课型创新
1、关注统编教材的教学特点
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加入的“活动探究”)
文学教育(知识教育)
综合利用(单元导语、预习要求、课后练习、思考探究、自读提示)
教师语言质量(术语、评价语、指导语)
术语:细节描写,故事情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景状物,铺陈排比,烘托,称谓语,文章起笔,叙事诗,传记文学,传奇,科幻小说,第一人称口吻,画面感,韵律美,制造悬念,埋下伏笔,误会,一波三折,象征,描写。
如《驿路梨花》(1)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3)阐释各处“梨花”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文章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评价语:简洁精炼,铿锵有力,直抒胸臆,精致凝练,富有诗意,别具一格,经典作品,刚健朴质,民歌特色,神奇色彩,生动传神,简洁风格,弦外之音,诗中有画,清新流畅,耐人寻味,抑扬错落,饶有趣味,含义丰富,寄寓情思,真情洋溢,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感人至深,意境悲凉,议论静警,幽默诙谐,意趣横生,饱含着感慨,哲理的光彩,寄托着深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指导语:精读,通览,略读,简要分析,涵泳品味,扫视文段,提取信息,把握关键词句,揣摩品味含义,体味表达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表现力,找出评价性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体会作品情境,感受作者情怀,感受文章的意蕴,把握严谨的思路,说说语言风格的不同,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解释其衍生的意义。
2、 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关于教学设计“五句话”)
(1)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非常讲究“课文研读”,十分重视“教学思路”,关键在于“课堂活动”,时时关注“能力训练”,精心考虑“知识积累”。
(2)课堂教学五个永恒的关注“点”: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知识渗透,集体训练,气质养成。(育人)
(3)课堂实践活动的质量保证:教师的教材研读与教学资源的提取,教师的实践活动理念与集体训练的意识。
(4)把握让教学更加高效的细节:坚持利用课文,克制碎问碎答,关注时间效益,丰富活动形式,强调课中积累。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简做法:板块思路,主问设计。
举六个例子说明利用课文落实学生的实践活动
A.以少胜多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练,认读识记字词;第二练,将此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三练,四字词语赏析;第四练,说明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第五练,当堂背诵。
B浅中见深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概写。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朗读。体味故事的层次美。3.“三问三答”。推进故事情节,显现故事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形成奇妙的波澜;4.探究话题。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场景设置,对话设置,人物潜台词,斗转)。
C.四两千斤
《记承天寺夜游》:一起朗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一起赏析话题:赏析层次,起承转合,文章结构章法的特点,阐释各段落的作用。
D.集中视点
《驿路梨花》:作用赏析,不旁逸斜出,着眼于一个知识点。阐释故事中“大山(设置场景)、我(线索、视角)、小茅屋(故事场景)、瑶族老人(精神代代传,用来讲故事的美好)、小姑娘、梦、梨花(承上启下、渲染烘托)、悬念(美好)、虚写”的作用。
E.创意组合
《论语》十二章:1.略读,背诵。学习本课有四种收获:激励志向,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积累语言。2.细读。孔子赞颜回以及自己,文段情长,意蕴丰厚,章法美妙,手法高深。抒情式起笔,议论式收笔,收尾照应,议论以及对比,叙议结合,再次议论点题。朗读、背诵、翻译训练,对比阅读。
F.着力训练(浅中见深,易中要有难)
《蚊子和狮子》:训练三法,读清故事层次,表达人物语气,表达故事情景;说话三练,略讲故事,创意复述,人物评说;品析三练,情节分析,语言分析,寓意解析。
3、新教材下的课型
A.课型: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一节课,一组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如:教读课,自读课,拓展阅读课,朗读背诵课,读写结合课等。
B.“课型”研究:着眼于丰富“课”的种类,即课型设计要适应时代的进步,要创新现有的课型,要创造全新的课型。
C.“课型”创新研究:要做到学生充分活动,课堂积累丰富,要做到语言训练充分,技能训练扎实,知识积累到位。
D.目前需要关注的课型:
教读课型 自读课型
语言学用课 读写结合课
朗读训练课 专题研讨课
文学欣赏课 一次多篇课
实践活动课 名著阅读课
“微”课型 “双”课型
E.教读:一种阅读教学的课型。重在教师对学生阅读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教给学生以阅读的方法。
F.自读:一种阅读教学的课型。重在学生的自主实践,实践阅读方法,增加语言积累,增加动笔机会。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读,大量的教学时间由学生使用。重点让学生有如下学习方式的自读实践。
学会朗读、摘抄、批注、整理、比较、发现、提取、横联、质疑、微写。
课型创新——双课型
双课型:用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教学的阅读教学的课型。
一篇文章的教学:
第一课时:完成“基础层级”的教学任务(追求厚实);
第二课时:完成“发展层级”的教学任务(追求精深)。
基础层级:
1.背景介绍
2.认字识词、语言学用
3.文意知晓、文意概说概写、课文译写
4.课文听读、朗读训练、背通句段
5.文思分析、文脉梳理、顺序理解
6.段意概括、段意的作用理解
7.感受事物、人物形象
8.基本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理解
发展层级:
1.课文美点品析
2.课文精段的深读、比读训练
3.课文某个部分的精读训练
4.课文文句的语言品析
5.文学作品的手法欣赏
6.课文集美式创些
7.课文作文
8.专项的语言学用训练
9.难度大的读写能力训练,如“作用”分析,效果阐释,特色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