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墨彩:清代御窑珐琅彩瓷器特殊品种,真品价值千万!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珐琅彩瓷是极为名贵的品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尤其在清代,珐琅彩瓷一直是专为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更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其瓷质细润、色泽鲜艳,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http://s9/mw690/006xhFJjzy7l01sthagf8&690
康熙晚期珐琅彩传入宫廷以后,雍正年间迅速发展起来。据造办处史料记载,瓷用珐琅彩料从依赖进口料到造办处珐琅作配料成功,数年间取得可喜的成果。雍正九年(1731年)“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做得……水墨竹子茶碗一对,……水墨梅花六寸盘一对,”雍正十年(1732年)四月二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水墨珐琅甚好”,七月二十七日太监沧州传旨:“着烧珐琅画墨地白梅花四寸磁碟一对”,八月十五日司库常保奉上谕:“珐琅盘碗、茶圆、酒圆俱造烧得甚好,嗣后将画水墨的多烧造些。”九月初一日,“将脱胎填白磁酒圆四件上画珐琅墨菊花”。九月初九日司库常保奉旨:“绿地黄菊花盘子上山水青色甚好,再画水墨山水器皿俱用此青画”(朱家渭选编《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
http://s5/mw690/006xhFJjzy7l01uKacQ14&690
在清官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精心彩绘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也得到谕旨烧造珐琅彩瓷。雍正六年(1728年)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办处收贮的料(指珐琅)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尔等查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尧烧造磁器用。”(年希尧以管理淮安关税务之职兼管景德镇御窑厂事务,传旨烧造瓷器,由年希尧家人持样交御窑厂烧造办理。)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旨:“将三足圆形珐琅洗做几件,要直墙,三足平底,白珐琅里黑珐琅外墙,其外墙周围画花卉。再给年希尧亦照此样式,口径三寸至八寸的每样烧造几件,俱用白里,外面釉水花样任其酌量配合,亦做样呈览烧造。”景德镇御窑厂不但得到造办处收贮的珐琅色料,而且与造办处珐琅作同时得到谕旨烧造同样的“三足圆形珐琅洗”,其样式要求非常清晰、具体。
http://s9/small/006xhFJjzy7l01zqUoo88&690
雍正十三年(1735年)冬月唐英撰《陶成纪事》,记录了当时御窑厂烧造的主要品种计57种,其中有“新制彩水墨器皿”。景德镇陶瓷行业把色彩装饰的瓷器称为彩瓷,如五彩、粉彩、素三彩、新彩等,彩即是一种彩料,所谓“新制彩水墨”是指当时御窑厂新配制的一种黑料,用珐琅彩工艺绘制的创新品种,也就是墨彩的前阶段。
http://s10/mw690/006xhFJjzy7l01JlnHb59&690
乾隆初年,景德镇御窑厂继续配制黑色彩料,督陶官唐英喜爱用之于瓷上写字作画。清代墨彩是用黑色彩料在瓷胎釉面上绘画(人物画中脸部、手的皮肤略敷淡红色),再入炉烘烤,色料经久不脱落。
雍正“珐琅墨彩”从创烧之初就成为瓷苑明珠。其艺术特征与其他珐琅彩瓷完全一样:准确生动的形象,细腻精致的用笔,浓淡多变的色调(黑色),诗、书、画、印交融一体的意境。
乾隆年间,唐英以其文艺家的修养和督陶的便利条件,亲手绘制了墨彩作品,并以诗句和书法丰富了墨彩的形式,拓展了墨彩的境界,提高了墨彩的艺术品位。
http://s13/mw690/006xhFJjzy7l03DySaEec&690
清 乾隆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人物四寸碟一对 (台北故宫藏)
在此期间,“珐琅墨彩”中还创造出一新颖品种样式——雪景山水。它以墨彩的黑料为主,描绘山石、树木、楼阁的轮廓,用白色粉料填绘景物上的积雪,仿传统山水画雪景风格。画面一片琼瑶,荒寒寂寥,显现出超尘脱俗的艺术特色。
墨彩简便的彩绘工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等特点,也运用到18世纪中叶的对外贸易瓷器的装饰上。用墨彩料描绘欧洲风情、宗教题材和人物故事的画面,并在其上运用金色色料配合装饰。
http://s14/mw690/006xhFJjzy7l03Hz2up1d&690
015年12月2日上午11:15,香港佳士得2015秋拍“踈影暗香——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专场仅推出一件拍品,即清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以估价待询的形式上拍。起拍价为1400万港元,最终以7500万港元落槌,8524万港元成交。
此碗为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外壁一面以工笔画一梅树,密而有绪,尤显画家功力。碗半壁以浓墨行书题五言诗句:“月幌见踈影,墨池闻暗香。”句首以金红料钤“凤采”、“寿古”及“香清”三印。雍正皇帝对珐琅彩制作事事关心,在清宫档案中不难发现其命令珐琅作制作诗、书、画、印纹样的瓷器,更要求先呈送画样让其过目,可见雍正帝对珐琅彩之重视,及其儒雅秀气的艺术品味。本拍品原为英国收藏家Donald Bonney的旧藏之物,据悉其在1976年前就已入藏。直到1986年,继由Paul Freeman珍藏。
在瓷器收藏家的心目中,雍正珐琅彩碗是可遇不可求的珍物。而在这些斑斓娇豔的极品瓷器之中,有一品种如梅花犯寒而开,孤芳自立,别具风情,最为隽秀雅致─ 那便是清宫档案中所记载的水墨珐琅。水墨一词本来专指以浓淡不一的墨色在纸或绢上作画,只因白瓷画上赭色珐琅,特具诗情画意,故在此假借形容。珐琅彩中的上品,俗称「古月轩」者,以结合诗、书、画三绝而为人称道,而水墨珐琅最能展现三绝合一的境界。
http://s11/mw690/006xhFJjzy7l03LWShA5a&690
雍正珐琅彩本属凤毛麟角,极少在拍卖场上出现;本季香港佳士得秋拍,「踈影暗香-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专场中的雍正水墨珐琅彩碗更是从未公开拍卖过,此碗的珍稀矜贵可想而知,经过场内外众多藏家的轮番竞价,最终以8524万港币的高价成交。
Lot 2888 清雍正 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 蓝料双方框 《雍正年制》宋体字款 直径10.1cm
题诗:月幌见踈影,墨池闻暗香。
钤印:凤采,寿古,香清。
估价待询
成交价:85,240,000 港币(含佣金)
来源:Donald Bonney,伦敦,据信入藏于1976年以前Paul Freeman,伦敦,入藏于1986年。
另可参考一对相似的水墨珐琅彩碗,上书与本碗一样的诗句,为希普斯理(Alfred E. Hippisley)旧藏,现藏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著录于2013年伦敦出版《Chinese Ceramics, Highlights of theSir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164-167页,馆藏编号PDF827及PDF828。与本拍品相比,此对碗呈直口,绘画风格也略有出入。
http://s13/mw690/006xhFJjzy7l03S7fw84c&690
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通体施润泽白釉,器内平素无纹,外壁一面近圈足处画一虬劲梅树,枝干挺秀,枝干横亘,随碗形而生。枝头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绽瓣盛开,以淡墨细笔描画,轻盈洁白,各有姿态。树底生矮竹几丛,枝叶以双钩笔法勾勒,密而有绪,极尽工巧。碗半壁以行书书五言诗句二句,句首以金红料钤一印,句尾压尾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