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玉米甜酒制作方法

(2016-08-31 09:50:08)
标签:

玉米甜酒

酿造

健康

美食

甜酒作为历史悠久的发酵饮料酒,因其酒精含量低,营养丰富,酸甜可口而深受人们喜爱,传统甜酒的生产多以糯米和大米作为主要原料,由于原料供应紧缺,价格偏高,我国甜酒事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其严重束缚。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高产农作物,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相对于大米而言,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并且淀粉含量高。研制和开发以玉米为原料的甜酒,不仅可以拓宽甜酒酿造的生产原料,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玉米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http://s14/large/006x58uKzy74qd9jU4tcd&690   玉米甜酒,外观澄清透明,无杂质异物,色呈橙黄,气味醇香,味道甘甜,酒度15度左右。其制作方法如下: 

   一、原料   

   1.已精选、饱满、无霉变、无虫咬玉米,或精炼油厂去胚后的玉米胚乳渣。  

   2.纯化甜酒曲。  

   二、工艺流程   

   玉米胚乳渣: 新玉米磨粉->笼蒸->发酵->过滤->杀菌->成品  

   三、操作要点   

   1.玉米磨粉  

   选取籽粒饱满、无霉、无虫蛀、精选过的当年新鲜玉米,晒干、磨成玉米精制粉。

   2.人笼蒸熟  

   称取玉米面粉,按面粉:清水=4l的比例,将清水浇洒在面粉上面,充分搅拌均匀,然后置于铺纱布的蒸笼层中,用大火进行汽蒸,蒸至上大汽后,保持约5 min,揭笼盖,移面料出笼,及时压碎结块,再浇洒比第一次稍多的清水,继续上笼,用大火汽蒸;待重新上大汽后,保持30min,当面粉表观松散,下呈稀糊状,熟透无夹生时,出笼摊晾。  

   3.入缸发酵  

   取出笼上冷却好的熟面粉,按料:曲=1601的比例,加入纯化脱毒甜酒曲,充分拌匀,然后装入陶瓷大缸,密封缸口,放置在比较热燥的地方,保温发酵2535h,适度取出。

   发酵过程是关键阶段,切记六字秘诀:保温,热燥,密封。在发酵快要结束时,可取出少许酒醪尝之。如果呈酸味,说明还没有发酵好,应尽快降温停止发酵;若尝出苦辣味,则发酵已过,就不能再饮用了。因此发酵适度很重要,要依发酵可控条件,凭经验掌握。

   4.人袋过滤  

   将发酵好的酒醪装入洁净布袋压滤,滤液静置两天左右,虹吸上层清液,即得生甜酒。

   5.高温杀菌  

   将制得的生甜酒,盛人供消毒杀菌的容器中,水浴加热至80度左右,保温20min左右,进行杀菌;然后取出灭菌容器静置分层,虹吸上层澄清液,盛人已消毒的酒瓶中密封,贴标签,阴凉处存放,即为成品,可直接饮用或上市出售。  

    玉米甜酒酒度不高,酸度小于0.5,平均1.5 kg料可产出0.5kg酒,酒糟可喂猪。这种项目很适合乡镇企业选择,同时与玉米精炼油厂结合利用,一举两得。

http://s15/mw690/006x671Jzy74tuCkiKOde&690
玉米酒 以玉米为原料酿制的甜酒,营养丰富,香味沁人心脾,是中度甜酒产品的又一奇葩,有关加工工艺如下:

一、原料:玉米或精炼油厂去胚胎后的玉米胚乳渣。二纯化甜酒曲。

二、操作要点一玉米磨粉。选取籽粒饱满、无霉、无虫蛀、精选过的当年新鲜玉米,晒干、磨成玉米粉。二入笼蒸熟。称取玉米面粉与清水按4l的比例混合,将清水喷洒在面粉上面,充分搅拌均匀,然后置于铺纱布的蒸笼层中,用大火进行汽蒸,蒸至上大汽后,保持约5分钟,揭笼盖,移玉米粉出笼,及时压碎结块,再喷洒比第一次稍多的清水,继续上笼,用大火汽蒸;待重新上大汽后,保持约30分钟,当玉米粉表观松散,不呈稀糊状,熟透无夹生时,出笼摊开晾凉。

三、入缸发酵。取晾凉的熟玉米粉与纯化甜酒曲按1601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后装入陶瓷大缸,密封缸口,放置在比较燥热的地方,保温发酵2535小时,适时取出。在发酵快要结束时,可取出少许酒醪尝之。若呈酸味,说明快发酵好了,应尽快降温停止发酵;若呈苦辣味,则发酵已过,就不能再饮用了。因此发酵适度很重要,要依发酵可控条件,凭经验掌握。

四、入袋过滤。将发酵好的酒醪装入洁净布袋压滤,滤液静置两天左右,然后虹吸上层澄清液,即得生玉米甜酒。五高温杀菌。将制得的生玉米甜酒装入已消毒的容器中,水浴加热至80℃,保温20分钟左右,进行杀菌,然后静置分层,虹吸上层澄清液,装入已消毒的酒瓶中密封,贴标签,置于阴凉处存放,即为成品,可直接饮用或上市销售。

http://s3/mw690/006x671Jzy74tuLnceC7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