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到太可爱的动物就有股冲动想捏?心理学家表示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大脑活动

(2018-12-14 11:54:13)
标签:

生活

宠物

心理

情感

趣味

你是否在看到可愛的婴儿或是小动物的时後内心就會產生出一股又咬又捏的冲动呢,别意外,你正处于一种称为「可爱侵略性」的现象。这是前几年刚出现在行为心理学的学术名词,现在神经科学家首度确认了背后的神经机制,证实可爱侵略性与大脑奖励系统、情绪处理系统息息相关。
可爱侵略性(cute aggression)概念最早于 2013 年出现,2015 年时耶鲁大学两名心理系研究生 Oriana Aragon、Rebecca Dyer 进一步针对该主题研究,定义出这名词,起源对象通常是人类婴儿、软 Q 小动物,当人们面对这些可爱的生物时,可能会出现咬紧牙关、拳头发抖、和一股想用力揉捏啃咬对方的强烈冲动,但你实际上不会伤害对方,这就是可爱侵略性的威力。

现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临床心理学家 Katherine Stavropoulos 又透过脑电图监测证明,事实上不只心理有股渴望,你连神经都在蠢蠢欲动。但放心,你不是变态。
当 Katherine Stavropoulos 在 2015 年听闻可爱侵略性研究后,她想知道人们出现想捏咬可爱生物的冲动时,大脑有否跟着反应出与冲动相关的活动模式?她先假设这股冲动可能与大脑的奖励系统或处理情绪的情感系统有关,也可能两者都涉及,接着招募 54 名年龄介于 18~40 岁的参与者接受脑电图监测。

参与者总共观看 32 张照片,分为四大组:可爱的婴儿(经挑选眼睛更大、更水润者)、一般婴儿、可爱的动物(未成年)、一般成年动物,参与者需针对每张照片给出感受评分。

同一时间,研究人员也监测参与者在观看不同照片时的大脑活动,也因此发现了大脑奖励中枢、情绪处理系统参与可爱侵略性现象的直接证据:人们想捏咬可爱生物的冲动,与大脑奖励系统的反应有极强烈相关性。

从本质上讲,Katherine Stavropoulos 认为这次研究强化了一个观点:可爱侵略性现象其实是因为对方萌到超出大脑负荷,为了恢复正常运作,你的大脑只好发号较激进的命令来中和情绪,好让你可以平静下来。

Katherine Stavropoulos 还说,卖萌是种进化,这些生物利用软萌优势来确保人们会妥善照顾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