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书

(2020-01-09 17:00:42)
分类: 开题论证书

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课程与教学研究 5              

 

         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施俊霞  赵卫琴                

 

负责人所在单位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2019.1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一六年一月制

 

 

一、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分工

 

具体研究任务及完成时间

施俊霞

主持人,全面负责课题的申报、实施、研究、管理、总结等

赵卫琴

主持人,协助负责课题实施、管理与实践研究

吴亚琴

负责理论及方向的指导

赵丹红

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

孙铭

实践研究、资料收集

卢星梅

实践研究、资料收集

黄瑶

实践研究、资料收集

宋晨旭

实践研究、资料收集

张华

实践研究、资料收集

刘溯

实践研究、资料收集

方啸

网站维护、资料整理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9.1.4

开题地点:溧阳市实验幼儿园多功能室

评议专家:潘卫国主任、汤建国副主任、姜田芳老师

参与人员:溧阳市实验幼儿园行政与课题组成员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1.研究的必要性

(1)理论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根据本班幼儿需求,有效利用自然、本园、本社区和幼儿家长的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使各种课程资源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本班幼儿在己有经验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正符合了这一《纲要》精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善于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具有教育价值、共同兴趣的热点及时捕捉住,与预设活动的内容有机结合,以此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这里面就隐性地说到了班本课程。很多教育杂志和书籍上都有关于班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必要性与可行性、辨析班本课程概念的内涵与实质等文章,这些文章使有关班本课程的讨论不断深化,并形成了一致观点:班本课程是值得研究的。

(2)实践价值

目前,我们幼儿园老师使用的是综合指导用书上的教学内容,不能做到完全满足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忽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所以为了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进行班本课程的研究。同时,园区内老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还不能达到看到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立马能生成课程的能力,而这样的矛盾冲突,更加证实了我们要把班本课程作为实践的点来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的实施是必要的。

 

2.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班本课程”的概念解析并不多,据收集的资料来看,只有一些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生成的活动课程其本质上也类似于“班本课程”。

3.国内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与梳理发现,目前国内有关“班本课程”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文献并不多,且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的班本管理、班本文化、班本教研、教师班本学习等方而,有关“班本课程”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目前有关“班本课程”主要沿用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所提出的观点,是以国家法规为依据,参照幼儿园的课程发展基本思想,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的科学、高效的课程。

虞永平教授在其《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一文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是班级。班级是课程实施的现实基地,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幼儿园课程将空无所依。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每一个进展都是教师在具体班级的实践中,在来自不同班级的教师的讨论中实现的。所以,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的“学前课程网站”举行了一场关于“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建设”的主题论坛。该论坛从不同角度提出关于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观点,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建设,有助于激发幼儿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意识;提高广大幼儿教师的素质是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建设的关键;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是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建设的落脚点。

4.拟解决的问题

(1)挖掘、梳理园资源,选择和运用其作为课程资源。

(2)资源与班本课程之间的有效关系分析。

(3)基于园资源开展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提炼。

(4)基于园资源的班本课程评价系统的研究。

5.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资源”: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在这里,“资源”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特点等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根据来源分为园内资源和园外资源;根据性质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

园区资源:指园区中可利用和开发的课程资源。包括园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资源室、专用教室,户外活动场地上的沙水、沟壑、草坪、山坡、小桥、(种植)园地、花草树木、饲养的动物、地面,以及器材和材料等;园内的人文资源,如家长、教师团队、园容园貌等。

班本: 所谓“班本”就是“以班为本”,即针对一个特定的班集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了班里幼儿的共同发展;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班集体中,对象局限于所在班级的全体成员;针对班级的发展实际和共有资源。既包括现有的智力资源,也包括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既包括幼儿,也涉及到老师、领导甚至是部分家长。

课程:建构主义观点认为,课程就是经验,是追随幼儿兴趣、需要和能力不断调整和推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关注经验、关注生活,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把幼儿的真实生活引入课程中, 结合本地区、本园、本班级的特色社会和自然课程资源, 激发幼儿的感官和思维, 形成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探索创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的一种班级生态课程。

6.研究保障

(1)能力保障:课题组长分别是市级的骨干教师和辖市区的骨干教师,曾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过省教育学会课题及大市、辖市级的规划课题,并有明确的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皆为各类优秀教师,有一定的课题研究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主持或参与过大市、辖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三年来有五十余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面向大市、辖市展示过十多个教学活动现场。这些老师作为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能最大化地保障课题研究的运行和深入。课题组成员主持和参与的这些课题在研究中积累的经验与资料使本次研究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起点上。

2)技术保证:定期邀请市专家进行指导,积极寻求智慧支撑和力量援助,促使课题研究始终朝着科学、前瞻的方向行进。

3)制度保证:教科研工作由园长室统筹、教科室负责管理和实施,建立了较为严格、科学的教科研运行制度,能有计划地组织学习、调研、交流、评议等,保障课题研究常态化、高质量进行。  

4)设施、时间、经费等保证:我园是一所公办园,有着先进的设施设备,在当地享有盛誉。园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园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策略之一。因此,无论是对本课题的指导、策划、组织、协调,还是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和物质条件的保障,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研究目标与内容设计

1.研究目标

1.进行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完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审议机制,保障课程质量,促进师幼自主发展。

2.通过分析统整,逐步规范、完善班本课程资源库建设。尝试建立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促进园本课程的完善和优化。

3.通过了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幼儿成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内容

(1)根据各班幼儿需求兴趣和资源的不同特点等方面,对园区资源做科学而充分的分析,形成资源素材库。

(2)将素材库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尝试分析资源与班本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且整理成册。

(3)利用园资源分年龄段开展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用游戏化的方式推进,使幼儿的学习更加充满游戏化和个性化。

(4)从班本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资源利用和课程实施的评价等方面梳理、积累班本课程实践经验,提炼班本课程的课程组织模式与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或策略等,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3.研究重点

内容3、4作为课题的过程性研究,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可以分年龄段、分研究重点的方式开展研究。内容2既是我们的研究内容,也是我们的研究成果。

)研究的组织实施与分工落实

1.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从“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献研究入手,对园区中各年龄段幼儿发展兴趣、需求,不同资源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观察法、行动研究等方法,梳理并分析园区资源,研究分析资源与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利用资源分年龄段进行班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积累班本课程实践经验,提炼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辅以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1)观察法:具体研究具体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做法,获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比较和判断,遴选出有代表性的做法。主要有两种方式:现场观察,即在班本课程开发的某一环节进行观察,主要以有目的的观察为主;录像观察,即根据班本课程开发进程,将典型的活动或较为突出的问题拍摄下来,通过看录像对课程开发进行再理解与再认识。

(2)案例研究法:教师将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以课程叙事或者连续观察案例的方式整理成集,用“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解析和解读,在案例中加深对班本课程开发的理解。

(3)行动研究法:以班级或者年级组为单位,在班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后期和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观摩研讨和课程审议,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本班班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和在研究现阶段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并进行讨论提出改进策略,引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计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

结合本园区实际情况在研讨的基础上确定命题(吴亚琴);

撰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报课题(施俊霞);

针对主题开展文献研究(施俊霞、赵卫琴);

开展课题组成员“班本课程”“园区资源”等理念的学习(赵卫琴、孙铭);

进行开题论证(施俊霞);

修订课题实施方案(施俊霞)。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

系统梳理并分类整理班本课程实施中的园区资源,分析资源和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分年龄段进行班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运用现场观摩、课程审议、观察反馈、主题沙龙等方法研究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路径,梳理班本课程实施案例;(小班—赵丹红、赵卫琴,中班—吴亚琴、黄瑶,大班—施俊霞、卢星梅)

从班本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资源利用和课程实施的评价等方面梳理、积累班本课程实践经验,提炼班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与策略,探索课程组织模式。

进行管理、培训、教研方面的跟进研究,完善相关机制(吴亚琴、施俊霞);

开展期中研讨和阶段成果汇报(施俊霞、赵卫琴);

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及有关调整(施俊霞);

收集相关的过程性资料(张华、刘溯)。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年2月至2021年6月)

吸纳同行、家长、幼儿或借助第三方对梳理出的园区资源和班本课程实施案例进行评价(黄瑶);

提炼研究成果并编制成册(吴亚琴、施俊霞);

完善和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宋晨旭、张华);

撰写结题报告(施俊霞);

申报结题并举办成果鉴定活动(吴亚琴)。

(四)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关于班本课程开发”的理性认识

文献综述

2018.12

施俊霞

吴亚琴

“园区资源”的罗列整理和归类

调查报告

2019.1

孙 铭

黄 瑶

“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研究

  活动图片、视频等素材

 

2021.1

 

 

全体

成员

论文集

案例集

  班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申报、课         审议、课程评价等相关制度和流程

相关制度

2021.1

施俊霞

赵丹红

 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的中期总结

中期报告

2021.1

施俊霞

吴亚琴

2.最终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 的相关课程

课程案例

2021.2

赵卫琴

全体成员

  施“班本课程开发”相关的研究论文

论文

2021.6

全体成员

“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21.6

施俊霞

)课题立项以来所开展的工作

1.相关理念的搜索与学习

围绕“园区资源”及“班本课程”,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搜索,列出了文献资料清单,并在共同学习、相互讨论、逐步内化中初步形成了对“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认识,为全面开展研究做好铺垫。

2.课题方案的论证与修订

课题立项后,我们搜索了相关的资料,不断推敲、琢磨,并且邀请了省、市教科研方面的领导及专家和我们一起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在吸取多方建议的基础上,对课题的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内容设计、实施计划等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并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落实,使课题研究更具引领性、科学性、操作性。

3.学习已有课程审议流程和制度,学习关注幼儿生活和兴趣并进行价值判断研讨

我们开始学习把课题精神融汇在日常生活当中,尝试以班级孩子的兴趣点或问题为切入口。学习园部比较规范的对班本课程的方案预设、实施方法的相关课程审议和制度,为之后开展班本课程做一些准备。

  4. 园区资源整理与分析

  对园区资源做初步的分析,形成大概的资源素材库,并且进行分类整理,尝试研究分析资源与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这将是我们下一个阶段要开展的工作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2019年1月专家组潘卫国主任、汤建国副主任、姜田芳老师等一行人对《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听取了课题组PPT汇报,看阅了开题论证书,形成如下意见:

一、可行性评估

1.课题选题有其必要性

(1)我们是在使用的综合用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忽略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因为不可能完全满足幼儿,所以为了让课程更适合幼儿,我们需要进行班本课程的研究。

(2)可能老师实施的能力还不能达到看到孩子的需求立马生成课程的能力。

我们有这样的矛盾冲突在里面,所以我们要把他作为实验的点来进行研究。

课题的目标定位比较好,内容也比较贴切。

过程比较详实,可操作性比较强。

二、建议

1.在概念的鉴定上要再斟酌,如题目“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需要再咬文嚼字,“开发”是潜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它包含一些技术手段、需要有创新。

2.把握好研究目标的层次性,建议将目标改为:

(1)利用园区资源在大、中、小不同年龄段进行班本课程的开发。

(2)在形成班本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3)通过研究让老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得到发展。

3.再次思考研究内容,如利用园本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的路径是什么?建议先根据研究目标梳理园区资源,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课程形成班级资源库,最后再按年龄段进行园区课程资源梳理。

 

专家评估组同意课题开题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1.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在本课题中“班本课程”以班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班级内老师和幼儿共同生发的课程。

利用园区资源进行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班级的课程,能够与班级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园区资源,赋予或者挖掘园区资源的教育价值,整合利用本园、本班级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进行班本课程的动态实施研究。

2.研究目标

1)利用园资源在大、中、小不同年龄段开展各类班本活动,探索班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2)师幼共同对园区资源做科学而充分的分析,形成资源素材库,并且分类整理,研究分析资源与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3)通过研究,建立因园资源而生成的课程活动的课程组织模式,更新教师资源观,提高教师班本课程实施能力。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