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香探古到香溪----香溪、香头地名钩沉

标签:
兰溪香溪地名玉兰历史文化 |
分类: 浙江兰溪文史专题 |
----香溪、香头地名钩沉
张晓敏(原创,2017年7月16日)
香溪镇位于兰溪市北部,境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素有兰溪“北乡门户” 之称。镇政府驻于香溪集镇,集镇所在地即香溪村,该村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兰溪建县之初就有了,是兰溪历史上著名的“香溪市”所在地,在历史长河中,此地曾经设过盐仓,马铺、香溪税课局、巡检司等政府机构,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千年古村。
http://s1/mw690/006wOl4Dzy7cI69KmWIf0&690
香溪的来历
香溪,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名,其地名的来历,与香山息息相关。香山同样是个优美动人的名字,香山地名的来历如下:在今香溪集镇东南的工农水库一带山上,古代盛产野生玉兰树,该品种玉兰的先开花后长叶,花白如玉,花香似兰花。花芽前一年秋季形成,次年春天,玉兰花开,山上好似白雪皑皑,非常壮观,玉兰花散发的馨香几里外都能闻到,此美景芳香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该地特有现象,古人就把该山取名为香山。《正德兰溪县志》记载:“香山,县北三十里,山产玉兰,无叶而花白有香,故名。”
http://s1/mw690/006wOl4Dzy7cID3aPxS00&690
在香山西麓,有溪流缓缓流淌,该溪的源头是香溪南部山区的湛里源,往北经姚郎、保卫、延庆岭、抵达香山脚下,再经豹山北麓流入兰江。古代生态环境好,溪水非常清澈,每年清明左右,玉兰花盛开,在香山西麓,玉兰花的香味特别清新,古人就把流经此地的溪流叫香溪。《正德兰溪县志》:“香溪即兰溪之下流,兰香至此益清,故曰香溪”。其意思是:香溪,即兰溪下段的支流,因玉兰花香至此更加清新,所以叫香溪。
http://s15/mw690/006wOl4Dzy7cID59BEi7e&690
在我国传统地名学中,地名渊源解释一直为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定的命名原则。比如在自然地理命名中,“因山为名”、“因水为名”非常普遍,因为古代生产力落后,尤其是在农村,地标性大型建筑不多,古人习惯参考村庄附近的溪、塘、山等自然景观之名称来为村庄命名,香溪村就是典型的“因水为名”,因为村庄紧临香溪,村以溪名,也叫香溪。
香溪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该村历史上出过范浚、章品等历史名人。村庄东面,有始建于宋代、重建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砖塔,该塔1992年公布为是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香溪村居民以范、章、陈、汤等姓氏为多,建国后分香一、香二、香三、香四、香五5个行政村, 2016年兰溪行政村规模调整,香一、香二和松树潭村合并,定名为“宝塔行政村”,香三、香四、香五和密山村合并,定名为“双溪行政村”。
http://s13/mw690/006wOl4Dzy7cI6j0LmIac&690
沧海桑田,自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兰江遭遇那场有史料记载的特大洪水之后,香溪村西面的兰江河道有所改变,到清代后期,已大段西移三里多路,江水完全从洲上村西边经过,期间,村西的古河道逐渐淤塞成田地,如今,村西尚有古码头遗迹,是河道变迁的实证之一。
今香溪镇区域以前属于武昌乡,以前武昌乡比现在的香溪镇还大,包含现在的整个香溪镇和原石渠乡区域,概而言之,香溪镇是“镇以村名,村以溪名,溪以香名。”
香溪又叫“香头”,在本地人口语中广泛流传。“香头”之来历,与水潭有关。在今香溪集镇东南部位,古代有个大水潭,香溪(源头是湛里源)、缪源、盛源之水在该潭汇合,再经该潭流入兰江。这个大水潭在古代称“香溪潭”或“香山潭”,如嘉庆《兰溪县志》提及:“香溪潭,县北三十里,在香溪中......”光绪《兰溪县志》也提及:“香山潭,香山下,今淤,有缪源、盛源之水来汇……”
“香溪潭”是潭以溪名,“香山潭”是潭以山名,在口语中为图简便及避免“溪”、“山”混淆,简称为“香潭”。在本地方言中,“潭”和“头”谐音相近,所以香潭又称香头,这是有迹可循的,例如:与香溪村隔条兰江的女埠街道汇潭村,方言中就叫汇头村。因而在某些古文献中也香溪和香头并有,香头也就成为香溪之别称且传承至今,其人文韵味之深可见一斑。人世沧桑,物换星移,“香溪潭”早在明代万历年之前就已经淤塞,流经该潭的香溪也改道而流。
关于香头的来历,有人认为香溪村在香溪的尽头,所以叫“香头”。其实,溪的尽头是水之所在,不适合建村住人,按风水学理解,也是不合理的,县志中也明确记载,香溪之尽头即汇潭,在《汉语大词典》中,溪头的意思是溪边,所以笔者更倾向香头地名起源于香溪潭之说。
地名不可轻易更改
“香溪”和“香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大量历史、经济、文化等信息之地名,称其为“非物资文化遗产”也不为过。尽管如今该地有了新地名,但在当地人民群众的乡土情感中,千年传承的“香溪”、“香头”,如同老祖宗的名字一样,仍旧是那样的亲切,因而在他们生活中依然口耳相传,这其实是历史文化血脉的延续。据此,研究、保护、利用好此类老地名,在丰富文化内涵、记住乡愁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