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元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8-02-15 13:41:30)
标签:
评价体系学生发展全面发展 |
分类: 一豆烛光 |
实施多元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安庆市宜秀区教育局教研室
由于出生人口的负增长和农业人口的转移,我区所辖6个乡(镇、办)56所村小学生数不足25人的班级多达60%以上。随着教育资源的日益充裕,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如何让小班额的资源优势(教师,教学活动、时间、空间,教学设施的占有度,其中对教师的占有包括:教师的关注度、教师的情感以及与教师的对话和交流)在促进学生发展、教育质量提高方面发挥作用、产生效益?如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发展均衡?区教研室申请并主持的安徽省201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中农村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理性思考后而做出的积极回应:找准多元智能理论与小班化教育核心理念的契合点,发掘“小班化教育”资源优势,开展促进学生各项智能发展的校本研究,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更公平、更充分的个性化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随着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进,我们主动将课题研究与“综评实验”对接,将研究与实验的着力点聚焦于“教学评价”,要求课题组成员学校就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尝试。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体系,凸显评价的导向、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其不断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至少拥有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或者说八种求知方式。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使得每一个体的智能组合不同,每一个体的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不同。传统上我们所认为的“差生”,只是由于其语言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表现不够好,但他在其他几项智能的表现上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的差异。而在小班化教学情境下更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因此,我们要求执教小班的教师要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并从备课、讲课到练习、作业的布置,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目标,提供不同选择,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求执教小班的学科教师:
1、课堂教学要分层设计。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教学环节和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使能力稍差的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兴趣,发展思维。结果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提高。可以分为基础性作业和难度不等的选做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提高学习兴趣。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自我发展
针对以往学生评价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且过于强调评价的鉴定性的弊端,在多元智能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各校建立了教师、家长、社区、同伴和学生自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如,有的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多元智能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档案袋中“记载”的是每个学生多项智能发展的作业和作品,通过定期查阅、反思和讨论这些档案,追踪学生的智能发展过程。不少班级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卡,从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坚持锻炼、团结互助、孝敬父母、自理自立等多个方面来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收获。每月一评,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社区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能够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能准确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项品质或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家长、教师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验,学校改变了评价内容过分倚重学科知识的现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改变了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努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每周一评的学习评价表格中,我们设计的内容分为“课上参与”“作业情况”“动手实践”“习惯素养”四方面内容。其中“课上参与”又分为“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创新火花”三项;“作业情况”分为“能完成基础题”“能完成灵活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三项;“动手实践”则分为“能根据老师要求完成既定任务”“能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实践”三项;“习惯素养”分为“带齐学习用品”“书写整洁美观”“团结协作互助”“正确评价自己”“吸取他人长处”“勇于改正错误”等六项内容。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
在评价中,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及测评内容,选择了多样化的测评方式,将动口、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如我们将语文能力测评分为“笔试”与“综合素养”两大部分,并采用分项考查、分级评定的办法。在“综合素养”中又设立了“朗读”“背诵”“书写”“积累”“口语交际”五大部分。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检测,并分项记录成绩。如“口语交际”的考试在学期中就开始进行,通过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确定等级。在“笔试”中,每份试卷的每一种题型都有三级梯度的题目供学生任意选做,基础题做对得满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再做选做题,做对的加分。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为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提供了“挑战”与“冒尖”的机会。
在期末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二次评价的机会。目的是把进步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重新测试的过程就是一种复习巩固、提高和发展的过程。经过二次测试,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也能拥有自信。
一个学期结束,我们将综合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质性的评价。以朴实、生动、饱含激情的评语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通过实践使我们感悟到。评价不应是千人一面的“套印模子”,而是引导和培养个性的“催化剂”;不应是分数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助推器”。多元化评价正在为每一个学生找回自信,正在使每一个学生享有成功,正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原载:安徽省教育厅主办《教育文汇》(半月刊)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