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2016-08-08 20:14:10)
标签:
教育高中考试心理一豆烛光 |
分类: 一豆烛光 |
安徽安庆市郊区教育局
考试焦虑是学生对考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对高中生来说,考试焦虑心理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从积极的一面看,它是学生对考试态度认真、动机强的表现,特别是在精神紧张起来之后,如同战士要进入临战状态,必须有一种积极的备战紧张心理,在思想情绪上,对面临的战事有着一种积极应战的紧张的心理状态。从消极的一面看,考试焦虑心理不仅可能妨碍考试,而且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场景、考试过程、考试结果整天提心吊胆、惴惴不安,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会陷入“以怕为中心,以不会为半径所画出的唯恐应试中不会,唯恐监考太严,唯恐考砸了丢人的怪圈”。
农村高中毕业班学生,相当一部分把高考当做唯一的一次跳出“农门”的机会,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不少学生考试焦虑程度已经远远超过适宜水平。在临考之际,他们不仅有烦躁、压抑、愁苦等内心活动,还有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爱发脾气、经常失眠等行为表现。其结果是:由于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焦虑,反而因为焦虑水平过高而使考试成绩不理想。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且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和班集体荣誉感驱使着我们在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
学生形成考试焦虑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此,要矫正焦虑心理,首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形象修整。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对“即将面对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参考有关心理学理论,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有必要向学生推荐包括三个步骤的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
1、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担忧。要求学生对自己有关考试的担忧进行检查。一是让学生把想到的一切担忧都写下来,不要分析这些担忧好不好,也不要怕重复。二是让学生整理已写下的担忧,去掉重复的内容,把各条担忧比较一下,把实质相同的合并起来。三是让学生按担忧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各项目 。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学生对考试的担忧大都具有二重性,既有现实合理的一面 ,也有非现实、不合理的一面;或者从某个角度看是合理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不合理的。我们让学生寻找担忧中是否包含以下几种认识结论:
第一,你的担忧是否有事实根据?有的学生常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拿自己的不足跟与他人的优势比较,反而会越比越自惭形秽,越比越使自己的考试焦虑水平升级,越比越加重对考试结果的担忧。我们要求学生对每一种评价都要进行自问:“有什么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是正确的吗?”“这些“事实”充分吗?”“这种比较有什么依据吗?”
第二,你的担忧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因为一次考试不好就推想将来一定考不好?是否某一章、某一科目没掌握好就认为所有章节、所有学科都没掌握好?
第三,你的担忧是否极端化?你是否把自己的不足、缺点过分夸大了?而把自己的能力、长处过分缩小了?
3、引导学生与担忧置辩。要求学生针对担忧不合理之处,以事实、理性的常识予以辩驳。即使是“合理”的担忧也可以对它进行危害分析。因为任何担忧都可能有以下几种危害:一是使人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复习;二是使人背上思想包袱;三是使人紧张,影响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帮助学生合理地认知担忧,并树立积极的态度。
二、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行为矫正包括学生的自我放松、帮助学生切实搞好迎考复习和对学生进行考试过程超前辅导等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放松”。“紧张”有加,“放松”不够,这是高中生高考前的普遍现象。我们要求本班所有的住校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拟订一份休闲活动安排表,对此,不少学生表现出不理解,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制订了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和石刻表才是理所当然,而要让他们拟订休闲活动计划,如同成心要大家玩物丧志一样不可思议。我们认为:积极的休闲可使注意中心转移,使焦虑、紧张情绪得到发泄和松弛。绝大多数学生把自己一天中的休闲时间安排在晚饭后,把一周的休闲活动安排在周日,或郊游、散步,或打篮球、乒乓球、听音乐,或阅读课外书刊,或三五结伴去游泳等。实践证明:积极的休闲不仅可以松弛身心,排除心理焦虑,还可以满足爱好,获得知识。
2、协调任课教师搞好考前复习。学生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焦虑原因之一,在于平时对所应试的科目学习、掌握、了解没有一定的把握,唯恐不会。越是担心,焦虑水平越高,心理压力越重,考试的成绩也就可能越糟。班主任是教师群体对学生进行整体教育邪恶核心。在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较为充分地发挥了这一“核心”作用,协调本班各学科任课教师以群体的强劲合力教育学生。高考复习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后进生的辅导,这样做法既不符合教育方针,也不符合教学规律。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坚持抓中间、带两头,分层次教学,分类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较大的收获。我们还要求各学科教师都要在高考前至少出两套模拟试卷,同时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要广,难度要适当加大,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心理提前量的准备和心理适应过程。
3、搞好考生的“战前”指导。有些考生的考试焦虑是唯恐监考太严,对紧张的考场氛围不适应,担心拿到试卷后不知所措。我们在高考前两天都要给考生上一堂辅导课,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后,不要急于答卷,而是要静静地坐下来稳定一下情绪,待心态平稳后,再通览试卷,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易后难或先多分题后少分题地去逐步作答。答完题后,再统览全卷,找出问题及时修改。
认知矫正和行为矫正相结合的考试焦虑心理辅导,让那些焦虑严重的学生的焦虑症状得到了缓解,使绝大多数学生考试焦虑接近于适宜水平。按照耶克斯——多德逊定律:适宜水平的焦虑能导致最大的作业效率,所以,这样心理辅导方法颇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原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人民教育》1999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