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朝军机处的规矩:擅入者,死

(2017-02-20 10:39:13)
标签:

军机处

清朝

分类: 清朝历史

        大家知道,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作为文官首领的“丞相”就从中国历史上彻底消失了。此前,这个制度已经存在了近两千年。丞相被废后,代表文官意志的“相权”被“皇权”彻底吞并,皇帝成了真正的唯一的话事人,官僚们蜕化成皇帝的奴才。

        但是,废除丞相后,丞相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就落到了皇帝身上。皇帝感觉工作量太大,难以承受。怎么办呢?于是就设立了内阁,由内阁的大臣们替自己干活。清朝初期,萧规曹随,照着明朝的办法实施。但自从清朝的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清朝的权力中枢就转移到了军机处。

        事实上,军机处不过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们相当于皇帝的幕僚。在整个官僚制度中,军机处并非正式的衙门,不像六部,都有自己堂皇的机构。

        军机处的办公场所,不过是几间简陋的房屋。而且随着皇帝的住处迁移,随时变更。比如,皇帝住在宫里时,军机处就在宫里;皇帝到了颐和园,军机处就随迁到颐和园。

        军机处的办公场所异常简陋。同治年间,军机大臣李鸿藻身患腿疾,不能久坐。但军机大臣们除领班外,坐的都是没有软靠背的凳子。领班军机大臣奕䜣,为了照顾李鸿藻,就上奏慈禧太后,希望为李鸿藻换一把带软靠背的围椅。但是慈禧始终没有答应。

        皇帝们为何要让权力中枢如此简陋呢?为的就是时刻提醒军机大臣们,军机处不过是个没有名分的非正式衙门而已。所谓位低而权重,以防止出现权臣。

        军机处虽然简陋,但军机处的规矩却十分严格。因为军机处事关帝国机密,所以,保密工作特别严格。不是在军机处任职的人员,是不可进入军机处的。如果擅入,那就是死罪。即便是军机大臣召见官员问话,如果此官员不在军机处任职。那么,军机大臣要走出军机处的房门,站在门外的台阶上问询,而不得把官员带进军机处。

        军机处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军机章京相当于军机大臣的助理,人称“小军机”。军机处的上班时间很早,军机大臣要在每天五六点开始办公,而军机章京更早,四点就要开始。好在他们的下班时间也早。如果不是特殊时期(比如正发生战争),军机大臣一般在上午十点前就可以下班了,军机章京稍微晚一点,但也不会超过11点。

         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都分满汉两种,基本的模式是满大臣主事,汉大臣干活。除了晚清外,领班军机大臣一般都由满大臣担任。

        作为皇权的威胁者之一——亲王,按例是不得进入军机处的。在晚清之前,只有雍正的十三弟胤祥进入过军机处。不过,那是个特例:一来,当时西北正发生战事,是特殊时期;二来,胤祥一直是雍正的铁杆心腹,雍正对他绝对放心。

        到了晚清,由于外患频发,亲王对皇权的威胁几乎是零,所以亲王不得进入军机处的规矩被打破,像恭亲王奕䜣、庆亲王奕劻都曾进入军机处,而且还担任着领班军机大臣。

       1911年4月,苟延残喘的清朝为了续命,终于响应呼声,开始变革,成立了责任内阁。之后,军机处正式被撤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