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网:《华文月刊》杂志总编辑王继庭在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文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标签:
文化 |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 大家好!
- 来的都是老师,行家里手。我应邀来海南参加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学习的。感谢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出版社给我提供了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有幸结识这么多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老师和朋友。
- 今天我的心情很激动,也深受感动和鼓舞。在纸质文学受到网络文学冲击、文学杂志发展不景气、读者受众少的情况下,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出版社果断决定,筹备编辑和出版《税收文学》,这是一个有着战略眼光的决策,也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决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 今天大家在这里参加座谈,主题是税收文学的创作研讨。那么,行业文学杂志究竟如何办,路子怎么去走。我作为《华文月刊》的总编辑,想通过我们编辑出版的这本文学杂志,谈谈我们的思路和杂志发展历程,也许对税收文学的创作以及文学杂志的创办,有一些可资借鉴的作用。
- 一、《华文月刊》的创办
- 《华文月刊》是一本民办的大型文学期刊,创办于2014年7月,到今年10月为止已有5年多时间。杂志先后编辑出版了62期,总发行量超过50万册。从今年9月号开始,《华文月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国际统一刊号、国内中图刊号双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最近这两年来,(不包括海外)单期印数15000册—18000册,拥有基本作家队伍3600多人。
- 二、《华文月刊》的现状
- 在纸质文学杂志遭遇市场寒流和网络冲击,纷纷倒闭停刊的情况下,《华文月刊》能够坚守阵地,守住文学堡垒,完全得益于《华文月刊》编委会一班人有着文化自信、繁荣文学的责任担当,也显示出编委会一班人打造文学平台、刊发优秀作品、推出文学大家的决心和意志。(说道冲击和萎缩,举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公开、不公开出版的文学期刊数量,以及今天的数量。)
- 《华文月刊》立足国内,着眼世界,不仅拥有国内读者和作家,还与海外华人读者和作家建立了密切联系。目前我们不仅有纸质平台,还有网络平台。现有成熟作家群和创作基地20多个。比较活跃的,国内有陕西渭南作家群,内蒙古阿拉善作家群,新疆西部作家群,江苏苏吴常南作家群,山东鲁南、胶东作家群,湖北陈家大院网校,安徽淮南、皖南作家群,东北大连、黑河作家群,江西赣南作家群,贵州黔西作家群,四川成都作家群;国外有澳大利亚作家群、东南亚新马泰作家群、美国作家群、加拿大作家群等。
- 各级文联和作协编辑出版的文学期刊面临萎缩,民办期刊如何生存发展,包括办刊资金如何筹措,稿件质量如何保证,发行渠道如何拓展,这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和官办文学期刊相比,我们的处境更加艰难,所以我们必须突破制约生存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在萎缩的文学期刊市场杀出一条血路。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目前《华文月刊》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提升。一个文学杂志是否有影响,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作家队伍,另一个是读者。这里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第一组数字就是国内外很多知名作家乐意把他们的作品交给我们,每期刊发知名作家作品比例,占到百分之三十;第二组数字就是读者订购杂志的数量。初步统计,目前读者通过邮购的杂志数字,已超过500份,有的读者已连续订购三年。这些都说明,作者和读者对《华文月刊》的认可。
- 发展是第一要素。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在文学重镇陕西搞了“建立《华文月刊》与读者、《华文月刊》与市场新型关系”的试点,与“渭南小说界”联手举办作家作品研讨会。这一举措受到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先生的高度重视。从今年5月份开始,陕西省作协官网《陕西作家》平台、《文学陕军》公众号,连续对《华文月刊》的举措和动作,先后十一次进行专题报道。《华文月刊》还和《陕西文学》《陕西文谭网》《西安商情网》《渭南小说界》,构建了辐射范围越来越大的“两刊两网一界”互动平台,团结了一大批作家,推出了一大批精品。今年7月份,我们还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搞了《华文月刊》创作基地试点,神州文学院、阿拉善阅读平台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作协与中国作协签约培养作家的基地,也加盟《华文月刊》,成为《华文月刊》的创作基地。
- 培养大作家、大诗人、大评论家,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从2017年10月起,《华文月刊》先后开辟“重点推出”、“文学新秀”等栏目,推出40多位作家、50多部(篇)优秀作品。今年以来,“重点推出”栏目亮点纷呈,受到海内外作家的高度关注。1到10月号,共出版杂志10期,推出10位重点作家和8位文学新人,他们的作品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赏。作家林喜乐的小说《羊肉泡馍》《小西的天空》在《华文月刊》“重点推出”后,在陕西文学界受到关注。他撰写的陕甘宁边区红色税史作品列入国家扶持基金项目,被陕西省社科院破例特聘为研究员,成为陕西省唯一的获此殊荣的作家。最近又得到消息,林喜乐的短篇小说《三战吕布》,进入柳青文学奖提名。另一位陕西作家张建伟,此前名不见经传,在自然来稿中,我们发现了他的小说《野狗萨摩耶》,写作手法不同凡响,便果断决定将其“重点推出”。张建伟因此从《华文月刊》脱颖而出。“渭南小说界”先后为《华文月刊》推出的小说作家林喜乐、张建伟,散文作家董刚、李培战等举办作品研讨会。紧接着,《华文月刊》又不惜拿出版面,连续五期编发了8万多字的研讨会评论和发言。
- 闻名遐迩的《女友》杂志和《大众休闲文化》杂志副主编、闻名全国的陈清贫写作培训网校发起人和创办人陈清贫,发挥平台优势,10年来已培养作家1000多人。陈清贫看好《华文月刊》的发展潜力和良好势头,不仅非常愉快地与《华文月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还非常高兴地应聘担任了《华文月刊》副主编。
- 为进一步扩大杂志影响,《华文月刊》还密切关注著名作家的行踪和创作,先后推出李培战对著名诗人曹谷溪的系列专访、著名女作家东篱的话剧剧本《平凹与三毛》、浙江作家石玉珍的中篇童话《会说话的西红柿》等,还在全国首家推出自幼脑残、用双脚写作的陕北青年作者蔡山荣,矢志不移坚持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范小琴等。这些举措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陕西省图书馆和曹谷溪书馆,都馆藏了《华文月刊》。由于《华文月刊》影响越来越大,在国内文坛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著名作家邓刚、潘小平,澳大利亚著名华裔作家王若冰等,都非常乐意担任《华文月刊》顾问。正是因为这些影响,才被一些企业家看好。香港衍生集团、深圳麦唛行、内蒙古英雄城、中华郡、陕西省园林商会副会长何二茂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和著名企业家,争相在《华文月刊》刊发有文化品位的广告,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杂志的良性运转。
- 三、《华文月刊》的发展
- 一本文学杂志能否生存并健康发展,取决于作家的支持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华文月刊》能够走到今天,是编委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海内外作家、广大读者大力支持的结果。但是,这只是开端,下一步如何走,始终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仍然放在团结作家、吸引读者、扩大社会影响上,要把《华文月刊》倾力打造成国内外一流的高品位文学平台,让作家在这里大展宏图,大显身手,让读者从这里得到精美的精神食粮。
- 一是建立与海外华文文学报刊、国内文学杂志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各种选刊,定期向她们选送优秀作品,以扩大作家和作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 二是策划开展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采风写作活动;积极筹办《华文月刊》地市工作站和“华文作家联谊会”。把更多的作家团结在我们周围。
- 三是开展优秀作品、优秀作家评选活动。年底举办“华文月刊年度小说奖”“年度散文奖”“年度诗歌奖”,并组织开展获奖作品研讨活动,编辑出版《华文月刊》系列丛书。
- 四是与出版社、文学期刊联手合作,构建文学书籍出版平台;利用作品版权优势,整合影视资源,组建影视公司,为下一步涉足影视领域创造条件。
- (对创办《税收文学》杂志的建议(略)。
- 2019年11月13日于海南
- http://d.ifengimg.com/q100/img1.ugc.ifeng.com/newugc/20191114/13/wemedia_h5/128555fb8e13cdae32de676e5c627e7802c62e78_size3019_w4160_h3120.jpeg
- 2019年11月13日,在海南召开的税务文学研讨会会场。
《华文月刊》杂志《陕西文学》杂志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
《华文月刊》杂志总编王继庭,在会上发言。
前一篇:渭南有个“小说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