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关爱、鼓励、尊重,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2019-03-22 12:58:42)分类: 育儿故事 |
作为父母的我们,孩子人生的领路人,我们应该给予些什么呢?我们只提供温饱和安全的环境,还是更多的去考虑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阶段,父母要给自己孩子一种" 无限耐心的爱" ,这是一种无条件的责任,就是父母要尽最大的努力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使他获得尽可能多的温暖、安全、宁静。
这样的成长也不可能仅仅靠食物就能成长,需要父母陪伴身边,用爱走进孩子的心灵并滋养孩子的健康成长。越孤单的孩子眼神越迷茫、黯淡,童年的孤独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爱是什么,爱就是保护,爱就是对两岁之前的孩子像动物一样用自己最母性、最父性的本能去疼爱。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放下自己所有娱乐、休闲和其他的琐务,把疼爱、照顾孩子当做最大的事情。
其次在这个阶段,孩子最需要父母" 无限热情的鼓励"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受本能的主导,同时也是父母鼓励的结果。
鼓励不仅能够使孩子成长得更快、更顺利,鼓励还会成为一种文化,让孩子明白自己生活在爱之中。让孩子更为信赖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更信赖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人,鼓励会使一个人慢慢地找到生命的方向。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做家长的成年人,必须给孩子以鼓励。
通过家长的鼓励,家长传达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对孩子人格的信任的良性信息。这种被人信任的信息,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上推力。使得孩子有了力量来克服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困难。
为了恢复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不但用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动孩子去尝试或再试,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身体接触,通过拥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抚摸孩子的头发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们恢复勇气和自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有这样一段话:“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的,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在国学经典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一种肯定都会激起他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
不知道大家听过这个案例没有,是来自杂志《读者》的一篇小文,文章中关于一个母亲激励孩子的故事,相信有些家人看过和感动过,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大家看了感觉很激动、很振奋、很感动吧,孩子在学校没有没有积极正向的引导,被视作是一个问题孩子。她用家长博大的、朴实的、撼人心灵的爱拯救了孩子,值得所有家长学习,虽然我们达不到文中这位母亲的智慧和境界,但至少我们可以用类似的鼓励、表扬方式,帮助我们的孩子融入环境并健康成长。
第三,作为父母还应该以一种" 无限尊重的态度" ,对待一个生命成长的自然。
比如有些孩子是习惯用左手的,以前我们总是要把它改为右手,这样的"改" 很可能带给孩子很多我们所不知的麻烦。在人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的就是生命成长的自然。尊重孩子,还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国学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是自然发展的时间表,父母应让他们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尊重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孩子在两三岁时,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并跃跃欲试地尝试着做每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可是许多父母生怕他们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从而剥夺了孩子学习与锻炼的机会。
当孩子到时候什么也不会做或什么也做不好时,却又受到父母的指责与埋怨,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父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
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由此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是特别有效的教子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