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自然直,真的是这样吗?
(2018-12-07 12:03:16)| 分类: 育儿故事 |
俗话说,“树大自然直”,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往往是父母放纵的结果。所以说,树大未必自然直!
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国学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资金缺乏或其他原因,顾不上孩子,就找个藉口安慰自己:孩子大了自然懂,树大了自然直!因为他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家长觉得没有错。
但真正到孩子十几岁时候,发现很多不好行为,发现这树直不了,还歪歪扭扭,他们就弄不明白了:这些孩子为什么不像父母一样直立生长呢?因为科学在发展,时代在变迁,现在社会环境与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电视电脑杀人暴力游戏都成了孩子的老师和朋友;孩子品德教育没有人抓了,学校只注重升学率;父母忙工作生活,没时间理孩子了……
现在暴风雨比我们小时候生长环境恶劣千百倍,不像我们小时候什么娱乐也没有,只有大自然一位老师教我们!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还是幼苗时候,我们家长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注重孩子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也要及时开发孩子脑智慧,让孩子健健康康聪明伶俐成长。这样的树木才能长直,才能成为参天大树!所以说,我们老一套教育思想要不得了!
古语云:“树大自然直。”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句古语被父母用在了教育子女上,并且还缀了一句:“人大自然成。”父母之所以崇尚这句话,原因是他们把对孩子必要的教育,换成了对孩子独立成长的期待。但是,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按自己的规律成长为人才的话,那要“教育”做什么呢?
7岁的磊磊上小学1年级,平时有占小便宜的坏毛病,而且总是借东西不还,老师也屡次教导过他,但是效果不明显。一次,老师找到磊磊的父亲,希望他能配合老师帮助磊磊改掉这个缺点。但是,磊磊的父亲不以为然:“老师,我也说过他几次,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不会这样了,树大自然直嘛!”老师一脸愕然:“树大自然直?如果树小呢?小树不修剪,怎么变成参天大树?”老师的反问让磊磊的父亲哑口无言。
是啊,树大了自然就直了,问题是不及时修剪小树的枝叶,它还能“长大”吗?曾听一位森林管理员讲过:“参天大树自然是直的,因为树在小树苗时期,如果没有受伤受损,它的养分输送通畅,自然长成直立的大树。但是小树苗如果受伤了、被折了,营养就会输送不通畅,它的生长就受影响。一旦小树周围的树长大,小树再长成大树的几率就小了。因为,这时候的小树,既争不到养分,也争不到阳光。”一棵树在树苗时期受伤了,就无法长成参天大树了。也就是说,“树大自然直”的前提是“树小不受损”。
那么,在教育方面,想让孩子“人大自然成”的前提是“幼年多教育”。如果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或“修剪不到位”,孩子只能成为“争不到阳光的小树苗”。当父母开始重新重视孩子的问题时,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就错过了,“大树”就难成了。
一个男孩在10岁时为了出去玩游戏,在未取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从家里拿了20元钱。父母知道后,并没有察觉出事态的严重性,只是轻描淡写地叮嘱孩子用钱要打招呼,以后少玩游戏。当男孩再次做出同样的举动时,母亲有点担忧,但父亲认为更换一下放钱的位置,孩子就不会这样了,并且用一句“树大自然直”打消了母亲的疑虑。然而,男孩后来不但没有“自然直”,反而还越演越烈,总是想方设法地找放钱的地方。当父母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时,学校也传来了男孩偷钱的消息。父母这才明白,孩子并没有按着“树大自然直”的规律成长。如今,父母正想尽一切办法给男孩修剪“歪枝”,但是,孩子已经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重新改过来,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例子也充分证明:树大自然直的前提是树小不受损。男孩的父母没有教育敏感度,没有在他一长出“歪枝”的时候就立刻“剪掉”,而用一句“树大自然直”推卸了做父母的职责。结果呢?这个职责真的可以推卸吗?等到他们重新负起教导孩子的责任时,教育难度不知道要比当初大多少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因此,当父母明白了“树大自然直”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话,就一定会在孩子幼年时多教育他。那么,父母具体该如何落实呢?
【情景直击】
小强小时候很调皮,没有礼貌,经常闯祸,但每次父母都不当一回事,随便批评几句就不再追究。父母认为他还小,长大了懂事就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强不但没有变得懂事,反而脾气越来越坏,动不动就摔东西,不听父母的劝告,稍不顺心意就离家出走,撒谎、逃课、偷家里的钱是经常的事。这个时候父母想要管教他,却已经力不从心了。
现在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容不得别人说自己的孩子不好。即便是孩子的确有缺点需要改正,有的父母会认为自己本身够优秀,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根本不拿孩子的缺点当回事。也有的父母会说那根本不是大问题,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变好。无可否认,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优秀的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比如,父母心地善良,经常有一些不经意的善意举动,那么孩子也会跟着做一个善良的人。如果父母自身素质低下,经常为了一点点小事跟人发生口角,孩子多半也会成为一个霸道、不讲理的人。
王先生和妻子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王先生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做事雷厉风行,妻子是另一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果断有魄力。夫妻俩长期忙于工作,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虽然他们的儿子虽然不像很多富家子弟一样刁钻顽劣、骄纵奢侈,但却非常胆怯、懦弱,做事没有主见。
柳先生和妻子都是高中教师,夫妻俩所带的班级每次考试在年级排名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班风非常好,夫妻俩年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唯一让他们感到头疼的是对自己女儿的教育,女儿已经上六年级了,不但成绩一塌糊涂,而且还不守纪律,经常被老师批评。
由此可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父母对孩子不进行教育,指望着孩子自己学好,在成长中自己改正缺点、纠正错误,无异于幻想。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岁看大”,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孩子小时候就已经形成的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做事的态度等,如果出现了偏差而没有及时纠正,那么长大后就会变得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别指望“树大自然直”,别以为孩子还小现在教育尚早,更不要抱着“孩子还小,犯点小错免不了”的想法,而对那些暗示着问题的小细节不在意。如果你希望孩子不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就要留心观察孩子,对细节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随时注意引导和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孩子就像是一块未曾雕刻的璞玉,如果你精雕细琢,他就会成为一件很美的艺术品。反之,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孩子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人见人爱的“工艺品”。
“树大自然直”的前提是,要看这棵树生长的环境。还是小树苗的时候,必须要经常浇水、按时施肥、合理地修剪,这棵树才能长得更加茁壮!
社会复杂,孩子如果没有是非观、善恶观,容易走偏、学坏。
响鼓也需重锤敲。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健康的家庭环境,通过亲子阅读拓展孩子人生广度的同时,增加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孩子人生的深度,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