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语三下8个单元: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
单元4:关注精彩发现
一、本单元内容
(整理内容即是分析教材编著者提出的要求;梳理各篇的组编结构,为单元整体学习做准备)
围绕“精彩发现”编排了《花钟》、《蜜蜂》二篇精读课文及《小虾》一篇略读课文。都是围绕着自然界的
共动植物展开的。在学习中引导热爱自然,通过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这个部分与前面单元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13.花钟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课后任务:1.朗读课文。背诵。2.默读1~2段,说说段落大意。3.表达鲜花开放的说法。 4.练笔:仿第1自然 段写开花)
14.蜜蜂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带着花粉。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几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课后任务:
1.默读课文把示意图填完整。2注意加点句子,体会作用。3资料袋-法布尔·科学质疑精神)
15.小虾*
(朗读课文,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一口缸闲着,积了大半缸雨水。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我和邻居阿成哥跑到村边小溪里,在竹荫下静水处,轻轻掀开小石块,或者把手伸到大石块下,捉到了一些小虾,带回家养在缸里。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小虾真有趣。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puXuewaNG.com』,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我觉得该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我们记得,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
有一天,我从缸里捉出几只较大的虾,发现它们的腹部藏着许多圆圆的小卵。不久,缸里的小虾真的多了起来。
有时葡萄架上一片落叶掉进缸里,不一会儿,叶子下就会聚起许多小小的虾。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实验。写之前借助图表回忆小实验的情景。
写的时候,把经过写清楚。
写后后,互相读一读,再评一评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关键句
词句段运用:观察时提问——仿写;修改符号
日程月累: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目标解读
教材单元要求:
借助关键语句根据一段话的大意。
观察事物的变化,实验过程写清楚
三、人文话题与能力水平
人文话题
发现自然的兴趣: 问题意识
能力水平
观察的能力;实验的能力;表达能力
四、注意与提示
1.论证的逻辑。 有人说汉语少逻辑。其实不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科学训练不足。如何强调科学的艺术,同时也有科学素养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现象——观点”的训练不仅仅是本单元、一节课的任务,需要很多系列化训练。最少有区分现象与观点,为观点(假设)找到证据……。这样才能说到实验的证明。
2.注意深挖信息工具的作用。图表等支架性信息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思维的建立。从阅读到写作都可以借助。
3.关注思维发展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休的。学习阅读需要从厚到薄,从万象生活——文本——关键的字词句。 写作时需要从薄到厚,从选题——搭结构——落笔写具体。具体与抽象是一体的,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是学生认知的规律。此单元教学中要考虑有整体过程观进行具体要求。这是是学习他人如何用具体的文本来描摹生活及生活中的道理。
五、存疑与待查
1.区分事实与观点。 观察到的现象是真实发生的。观点是自己的看法需要学生明确其中的关系。可以考虑量表观察。《蜜蜂》一课的课后任务中“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三者关系的图表不太合适。我觉得应当改为“假设——论证——结论”三个部分。另外“验证蜜蜂是否有辩认方向的能力”说法逻辑链会比较长。
2.注意实验的问题。科学课已经发生变革,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本次写作的主题是小实验(也可以是观察)。其中有需要修改的部分。有空亲手上此课或有机会进行磨课时再推敲吧。
3.日积月累:在整体安排中,古诗与科学小品文关系不大。但同时说明编者意图-积累是随时的。
4.《花钟》一课与科学观察关系不大,只是描述了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体现了人们根据植物特点寻找的一种乐趣。(还可以根据植物开花组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