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类型的分析[教师,四何法及记录统计表格应用]

(2017-09-10 19:07:24)
标签:

工具

教学

观察

方法

技术

分类: 修业后-信息科学工具

  在不同的主题性活罢中会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所以大多的应用中并不简单地只用一种工具。而是使用若干工具的组合。对于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工具群”非常重要,这就是在掌握技术。对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来说,把若干合适的工具恰当地组合到一起,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教学中设计提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明确设问的类型

---------------------------

参考《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王陆 张敏霞 84

http://s10/small/006ww6ruzy7e8eb1bhT69&690

一、 方法说明

    麦卡锡(McCarthy,1996)在4MAT模式中将问题分成四个类型,即是何类问题,为何类问题,如何类问题及若何类问题,简称“四何”问题。

    1.是何 类问题  通常是以What  ,Who  , When,  Where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事实性内容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涉及事实性知识的回忆与再现,或者是通过说明、解说、转述来阐明某种事实性的意义,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学习者事实性知识的获取。

    2.为何 类问题  通常是以Why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目的、理由、原理、法则、定律和逻辑推理的问题。这类问题侧重于探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原理和逻辑关系,以便对时间、行为、观点、结果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理。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原理性知识的获取。例如,为什么苹果成熟后会从树上掉在地面上?

    3.如何 类问题  通常是以HOW为引导,指向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侧重于关注各类过程与活动中事关技能、流程性的知识解答,通常蕴含于人们的技能与实践流程之中。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策略性知识的获取。例如,怎样才能知道一个苹果的重量?

    4.若何 类问题  通常是以What ……if……为引导的、指向一些表示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这类问题侧重于要求学习者推断或思考如果原有问题或事件的各种要素和属性发生了相应变化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新问题和新结果。若何类问题复杂多变,易于产生思维迁移,通过解决若何类问题,易于使学习者获得创造性知识,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创造性知识的获取。例如:在没有大秤或起重机,只有船和石头的情况下,怎样才能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


二、 方法(工具)的运用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围绕所讲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大有学问的。教学问题的设计能够为学习者预先构制聚焦教学思考的框架,使教学进程朝预先设计的方向发展,培养学习者思维技能的持续发展(胡小勇等,2005),在工作中可以教师自己或者课堂观察者对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发现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恰当的改进建议。

  针对某数学课进行问题类型记录与分析后得到下面的记录

http://s13/mw690/006ww6ruzy7e8ezYKxm5c&690
   分析: 本课教师共提出10个问题,7个是何类问题,1个为何类问题,2个如何类问题,0个若何类问题。可见这节课的问题是以强化概念为主。

   建议:数学技能课就着重培养学生数学方法和技能,体现方法与技能的问题仅占20%,需要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方法和技能的理解与探究。

  三、说明

  问题类型记录(分析)表就是一种对教学中关键问题的诊断、分析工作的工具。对于教学中的设问通过类型分析应用记录分析表得到结论。

      一线教师对于教学中关键问题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除了问题类型分析外,还可以应用其他工具进行:提问有效性分析、课堂对话分析、师生对话深度分析……。这些工具的组合应用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