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2021-01-16 21:17:02)
标签:

转载

分类: 高考模拟题

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毛里塔尼亚沿海城市努瓦迪布(下图所示),渔业资源丰富。2010年初,我国某企业在当地建立远洋渔业基地,沙石来自百公里外的荒漠,水泥钢筋来自欧洲,建设团队来自中国,码头、海水淡化厂、冷库、海产品加工厂等相继建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1. 努瓦迪布近海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因为(  

A. 入海河流多,营养盐类丰富   B. 暖流流经,鱼类生长快

C. 上升流明显,饵料丰富   D. 经济落后,市场需求小

2. 该企业在努瓦迪布建基地时,当地(  

A. 产业工人丰富   B. 建材价格低廉

C. 港口设施完善   D. 工业技术落后

3. 远洋渔业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当地(  

A. 解决水源短缺   B. 增加渔业资源

C. 增加就业机会   D. 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努瓦迪布近海位于非洲西北部沿海地区,附近有加那利寒流,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东北信风影响下形成上升补偿流,鱼类饵料丰富,因此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B错误。当地气候干旱,河流少,A错误。经济落后、市场需求小和渔业资源丰富关系不大,当地靠近欧洲,市场广阔,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建设团队来自中国,说明当地产业工人少,A错误。沙石来自百公里外的荒漠,水泥钢筋来自欧洲,说明建材价格高,B错误。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港口设施不完善,C错误。当地经济落后,工业技术落后,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远洋渔业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当地增加就业机会,C正确。不能解决水资源问题,A错误。渔业资源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远洋渔业基地的建立对渔业资源影响不大,但过度捕捞可能会减少渔业资源,B错误。远洋渔业基地的建立会带来污染、生态破坏,D错误。故选C

【点睛】结合图文材料及基础知识不难解答,注意该地区有上升补偿流。

哈素海(下图所示)地处阴山南麓,原是黄河、大黑河冲积平原上的一片积水洼地,平均水深不超过2m,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很大。民生渠建成后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再经围护堤坝等工程建设,哈素海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滋养着周边大片农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4. 哈素海应为(  

A. 河成湖        B. 断陷湖        C. 冰蚀湖        D. 海迹湖

5. 早期哈素海面积变化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降水   C. 下渗   D. 蒸发

6. 目前哈素海明水区面积显著缩小,可能预示该湖(  

A. 盐碱化        B. 集水功能增强

C. 沼泽化        D. 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4. A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哈素海地处阴山南麓,原是黄河、大黑河冲积平原上的一片积水洼地分析,哈素海应为洼地积水成湖,是河成湖,不是断陷湖、冰蚀湖、海迹湖,A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很大民生渠建成后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再经围护堤坝等工程建设,哈素海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据此分析早期哈素海面积变化大是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的,后期稳定是水利工程措施造成的,B正确。和地形、下渗、蒸发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哈素海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滋养着周边大片农田,农业发展可能造成湖水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造成湖沼化,C正确。该湖水下渗较多,不会出现盐碱化,A错误。周边农业发展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集水功能减弱,B错误。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生态环境可能恶化,D错误。故选C

【点睛】水体沼泽化主要是在湖泊中进行的,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小河也可能沼泽化。湖泊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湖水变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生长喜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由于死亡植物不断堆积湖底,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很慢,植物残体逐年累积而形成泥炭。随着泥炭的增厚,湖水进一步变浅,湖面缩小,最后泥炭堆满湖盆,水面消失,整个湖泊水草丛生,演化为沼泽。

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7. 我国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增速   B. 生育观念   C. 生育政策   D. 外来移民

8. 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原因最可能是(  

A. 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   B. 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

C. 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   D. 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

9. 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  

A. 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B. 发展教育,提高乡村人口素质

C. 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国策        D. 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

【答案】7. C    8. D    9. A

【解析】

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婚配性别比是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之比。读图可知,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图示时间内婚配性别比大于1,表明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女性人口数量(这也是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造成的),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性别比得以改善,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降(注意该图表示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分配性别比,大龄未婚人口是指33~40岁的年龄组人口,2051年和2045年该年龄组的人口,大多出生于最近十来年,适逢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时期),C正确;经济增速、生育观念、外来移民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

8题详解】

读图可知,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结合婚配性别比的概念可知,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使得农村的未婚女性数量减少,农村未婚男性数量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加大,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较大,D正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收入更高,城镇大量未婚男性和未婚女性迁往农村的可能性小,AB错;图中显示农村婚配性别比大于城镇婚配性别比,且两者差距增大,如果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则农村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减小,而城镇未婚男性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增大,结果是农村婚配性别比与城镇婚配性别比的差距缩小,C错。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通过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使农村大量未婚女性在本地就业,从而可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A正确;与提高人口素质、发扬尊老爱幼传统关系不大,BD错;宣传男女平等国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口性别比,但相比于A选项而言,该措施见效较慢,且该措施我国已倡导多年,并且鼓励生育描述也不是很恰当(注意鼓励生育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全面二孩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排除C。故选A

【点睛】该题难度较大,首先需要根据材料信息准确理解婚配人口性别比的含义;其次,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的解读,如农村婚配人口性别比大于城镇、婚配性别比与数值1大小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增大等。

北半球大豆一般是每年56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大豆主要产自密西西比河中上游地区。下图示意20082017年美国大豆产量增长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10. 美国大豆主产区有利于大豆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 季风气候,降水丰沛        B. 低纬地区,热量充足

C. 海拔较高,光照充足        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1. 图示时段内,美国大豆产量最低的是年份是(  

A. 2008    B. 2011    C. 2015    D. 2017

12. 2011年美国大豆播种时间较晚,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质灾害   B. 低温天气

C. 作物品种   D. 人口流动

【答案】10. D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大豆主要产自密西西比河中上游地区,应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D正确;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并没有位于低纬地区,海拔也不高,ABC错。故选D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自2008~2017年,美国大豆总体上增长率大于0(虽然也有增长率小于0的时段,但增长率大于0的时段更多,且增长率大于0的时段中大豆产量的增长幅度更大),表明大豆产量总体增长,因此图中所示时段内,2008年其大豆产量最低,A正确,BCD错误(注意2011年虽然美国大豆产量增长率小于0,但2008年~2011年期间,增长率总体为正值,表明2011年大豆产量大于2008年),故选A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美国大豆主要生长于密西西比河中上游地区,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可为夏季风和冬季风提供通道,2011年大豆播种区可能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强,低温天气较多,从而影响了大豆的播种,使得播种时期较晚(播种时期的早晚主要与气温有关),B正确;中央大平原地区地质灾害并不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A错;大豆作物品种并没有发生变化,C错;与人口流动关系不大,D错。故选B

【点睛】该题需要注意理解图中纵坐标增长率的含义,增长率只要大于0,表明作物产量增长;增长率小于0,表明作物产量降低。同时,也要注意大豆增长量与降低量的大小关系。

碳酸盐水体饱和及过饱和有利于碳酸盐沉积,风成碳酸盐岩主要是指大量浅海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碎屑被风力改造而成的海岸沙丘灰岩,通常由多期沙丘沉积而成。下图示意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13. 风成碳酸盐岩多分布于(  

A. 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区        B. 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区

C. 全年盛行信风区        D. 全年盛行西风区

14. 南美洲西海岸几乎没有风成碳酸盐岩分布,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 盛行离岸风        B. 寒流流经   C. 海岸陡峻   D. 植被繁茂

15. 大多数河流入海口附近,风成碳酸盐岩分布特征最可能是(  

A. 数量较多   B. 数量较少

C. 面积增大   D. 面积缩小

【答案】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3. A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图分析,风成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非洲南部沿海、澳大利亚西部、东南部沿海及加勒比海地区等地,多为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与风带(西风带、信风带)交替控制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风成碳酸盐岩主要是指大量浅海生物成因的碳酸盐碎屑被风力改造而成的海岸沙丘灰岩,通常由多期沙丘沉积而成,风成碳酸盐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南美洲西海岸位于板块交界处,靠近海沟、海岸陡峻,沉积环境差,不利于沉积,因此几乎没有风成碳酸盐岩分布,C正确。据材料中风成碳酸盐岩形成条件分析,稳定的向岸风利于其形成,寒流流经、植被繁茂(南美洲西海岸部分地区植被茂密)对其形成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风成碳酸盐岩形成需要稳定的向岸风把海滩沉积物持续不断的向岸搬运并建造沙丘,大多数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注入海洋不利于海滩沉积物持续不断的向岸搬运,因此风成碳酸盐岩分布特征最可能是数量较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碳酸盐碎屑被风力改造而成的海岸沙丘灰岩,通常由多期沙丘沉积而成,风成碳酸盐岩形成需要稳定的向岸风把海滩沉积物持续不断的向岸搬运并建造沙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5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筋又称辣条,起源于湖南省平江县(下图所示),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调味制成的一种即食休闲食品。曾经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监管体系不完善,问题辣条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6月,我市某研学小组到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左图所示)考察杨梅种植基地。下车后,同学们远远地看见山坡上有许多穹顶(右图所示),走近后仔细观察,发现它们是由金属管搭建的坚固圆形构筑物,顶层覆盖塑料薄膜,四面悬挂纱帐,每个穹顶里都有杨梅树。带队老师介绍,杨梅无果皮,淋雨会影响杨梅的产量与品质,其成熟期通常正值果蝇滋生暴发期。穹顶栽培的杨梅成熟时间比露天栽培晚710天,目前青田县杨梅采摘次日即可运至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外水果市场。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1)和当地果农交谈后,师生们得知当地杨梅成熟期经常遭遇气象灾害。指出造成该气象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

2)在咨询专业人士后,同学们了解到穹顶杨梅栽培模式有诸多优点。与露天栽培模式相比,分析穹顶杨梅栽培模式的益处。

3)同学们了解到,杨梅难以长时间存放。阐述青田杨梅能够远销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原因。

【答案】(1)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天气特征:阴雨连绵。

2)避雨,可保证杨梅产量与品质;避风,可减少杨梅落果;防虫,可减少杨梅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损害;减少农药的使用,果实绿色无污染;延长成熟期,错峰上市,保障果农的经济效益。

3)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航空运输速度快;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延长了杨梅的存放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及农业区位条件的发展变化等知识点。

【详解】(1)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杨梅成熟期一般在5月到7月,应该是梅雨季节,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阴雨连绵天气,连续的降雨易引起杨梅落果与腐烂,导致杨梅产量和品质下降。

2杨梅无果皮,淋雨会影响杨梅的产量与品质,其成熟期通常正值果蝇滋生暴发期,穹顶顶层覆盖塑料薄膜,四面悬挂纱帐 连续的降雨易引起杨梅落果与腐烂,导致杨梅产量和品质下降,覆盖塑料薄膜可以避雨,可保证杨梅产量与品质;覆盖塑料薄膜可以避风,可减少杨梅落果,保证产量;四面悬挂纱帐可以防虫,可减少害虫对杨梅的损害;覆盖塑料薄膜、四面悬挂纱帐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保证果实绿色无污染,利于保证质量;覆盖塑料薄膜、四面悬挂纱帐可以延长成熟期,错峰上市,利于以较高价格出售保障果农的经济效益。

3)南方高温高湿环境杨梅难以长时间存放。随着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快速运输方式出现,如航空运输速度快,可以将产品快速运到市场;科技发展使得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较大,延长了杨梅的存放期。因此杨梅能够远销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涎流冰是寒冷地区特有的水文地质现象,是指居间不冻层地下水从地表裂缝溢流后,受低温影响冻结而成的积冰体。居间不冻层是永久冻土上方冬季也不会冻结的含水层。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布鲁斯(61°20′N129°04′E)是涎流冰多发区,在布鲁斯东西走向的细长山谷南侧边坡底部常见涎流冰。下图示意西伯利亚布鲁斯南侧边坡水文地质剖面和20182019年布鲁斯气温和积雪深度变化曲线图。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1)说出该地地表积雪对涎流冰形成的作用。

2)分析冬季该地涎流冰的形成过程。

3)近十年来,该地年均温升高导致涎流冰面积扩大,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作用:暖季,地表积雪融化,下渗补给地下水,为涎流冰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源;冷季,地表积雪具有保温隔热作用,使地下水不完全冻结,保证地下水能够正常流动。

2)冬季居间不冻层水体受地形坡度影响流向边坡底部;冬季(地表土层冻结,使居间不冻层变成承压含水层,压力增大促使)地下水从地表裂缝溢出;冬季寒冷漫长,溢出的地下水冻结,形成涎流冰。

3)年均温升高,加剧了多年冻土融化,释放出更多的地下水,为次年涎流冰提供充足的水源,有利于涎流冰面积的扩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涎流冰出现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条件及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

【详解】(1涎流冰是指居间不冻层地下水从地表裂缝溢流后,受低温影响冻结而成的积冰体。据图分析,该地积雪深度较厚,在暖季(大约是311日之后),地表积雪融化较快,积雪融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为涎流冰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源;居间不冻层是永久冻土上方冬季也不会冻结的含水层,冷季(10-2月),地表积雪具有保温隔热作用,使地下水温度不至于过低,不完全冻结,保证地下水能够正常流动,才可能形成涎流冰。

2)据上图分析,图中岩层自右向左倾斜降低,结合图中居间不冻层上下界可知,冬季居间不冻层水体受地形坡度影响流向左侧边坡底部;冬季由于居间不冻层上界以上地表土层冻结,使居间不冻层变成承压含水层,承受上部岩层压力,压力增大促使、加快地下水从地表裂缝溢出;布鲁斯(61°20′N129°04′E)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溢出的地下水冻结,形成涎流冰。

3)布鲁斯(61°20′N129°04′E)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多年冻土区面积较大。近十年来,该地年均温升高,加剧了多年冻土融化,冻土融化释放出更多的地下水,为次年涎流冰提供充足的水源,在满足条件的地区涎流冰出现,因此有利于涎流冰面积的扩大。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 [选修2:海洋地理]

每年冬季,斑海豹会从外海海域洄游到渤海海域觅食、繁殖、栖息,其中绝大部分聚集在渤海的辽东湾,一头成年斑海豹每天需要进食78千克鲜活鱼类。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渔民的大肆捕杀,斑海豹的数量急剧减少。为保护斑海豹种群,我国陆续建立了多个斑海豹自然保护区,人为捕杀现象已大为减少。观察发现,近二十年来渤海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食物和海上运输是制约其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渤海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渤海船舶航行密度图。




[转载]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解析】

分析近二十年来渤海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

【答案】原因:人类过度捕捞渤海鱼类,导致斑海豹食物缺乏;水体污染导致鱼类品质下降(鱼类病变),影响斑海豹的健康和寿命;船舶航线密集,自然保护区受船舶噪声污染严重,影响斑海豹栖息;途径船舶数量多,船舶漏油危害斑海豹的活动和幼仔的健康;港口数量多,紧靠自然保护区,容易侵占斑海豹生存空间。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洋环境问题。

【详解】材料已经指出近二十年来渤海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食物和海上运输是制约其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所以本题主要围绕食物和海上运输来作答。一头成年斑海豹每天需要进食78千克鲜活鱼类,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可能与食物缺乏有关,而食物的缺乏最可能与人类过度捕捞有关;食物不健康也可能影响斑海豹的健康,从而影响数量增长,人类不当的活动会导致水体污染,水中的鱼类会发生病变,食用鱼类的斑海豹健康和寿命受到较大影响,导致斑海豹数量增长缓慢;虽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但是航线从保护区经过,船舶的噪声污染,会影响斑海豹栖息;船舶一旦发生漏油现象,会严重危害斑海豹的生命和健康;据图可知,保护区附近分布有很多港口,港口的建设,使斑海豹的生存区域大大减小。

20. [选修6:环境保护]

20194月,我国自然资源部出台《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涉及上海、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其中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引发的塌陷、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长江中下游则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土壤、水资源污染。

简述长江经济带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措施:回填废弃矿坑,减少地面塌陷;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降坡削坡、加固稳定,消除废弃矿山的滑坡和崩塌隐患;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改良土壤性质,降低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构建人工湿地,提升水体净化能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的治理措施等知识点。

【详解】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涉及上海、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需要跨省区合作治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引发的塌陷、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针对塌陷、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可以采取回填废弃矿坑,减少地面塌陷;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发生几率;降坡削坡、降低坡度,采取工程措施加固稳定,消除废弃矿山的滑坡和崩塌隐患;长江中下游则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土壤、水资源污染,针对土壤、水污染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式改良土壤性质,降低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减轻土壤污染问题;构建人工湿地,发挥湿地降解污染的功能,提升水体净化能力。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