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的猫

(2019-05-23 16:27:53)

 

明朝的猫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猫因为能捕鼠从而有利于农事,因此被奉为“八神”之一。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了养猫。到了唐宋时期,猫的捕鼠功能大大淡化,猫,逐渐成为陪伴人们的宠物。陆游的《嘲畜猫》中,就发出了“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的感慨。而且,陆游本人就是著名的养猫爱好者。

到了明朝,迎来了人类历史上豢养宠物猫的第一个巅峰期。上至天子豪门,下至百姓布衣,都爱猫成癖。尤其是明朝的皇帝们,简直成了猫们的顶级“追星族”。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代皇帝爱猫的开创者。他不仅特别爱猫,还经常给猫画像,就像现在的人们喜欢给自己的妙宠物用手机拍照一样。给猫画完像,朱高炽还要求大臣们为画像题诗作文。有一次,朱高炽又画了一幅猫像,而且是合影的猫像。画中有七只毛色不同、形态各异的猫。画好后,他让大臣杨士奇在画上题文。杨士奇当即作了三首赞歌,其中的“静者蓄威、动者御变”、“乐我皇道,有爪是司”两句,明则写猫,实则颂圣,深得仁宗皇帝喜欢。从此,杨士奇平步青云。

朱高炽的儿子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屈指可数的正经皇帝。但正经皇帝不代表没有业余爱好,朱瞻基也如此。他平生最大的两个业余爱好,就是斗蛐蛐和画画,尤其擅长画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花下狸奴图》,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明朝的猫

正经的皇帝爱猫,不正经的皇帝更爱猫。不正经的明武宗朱厚照,也特别喜欢养猫。他专门在宫内设立了猫儿房,养了各种宠物猫,还分别给这些猫起了惟妙惟肖的名字。比如,把公猫就叫“某小厮”,母猫就叫“某丫头”,骟过的猫就叫“某公公”。同时,他还给特别喜欢的猫加官晋爵,并比照宦官的标准支付俸禄,这些猫也就被称为“某老爷”。

虽然这几位皇帝都爱猫,但要和嘉靖皇帝朱厚熜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猫见大猫”。

嘉靖皇帝对猫,真可谓一往情深。他养的猫,不论物质待遇还是精神鼓励,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比如,他的猫有固定的伙食标准。史书上就有嘉靖“养猫十二只,日饲猪肉四斤七两,肝一副”的记载。他会根据不同的猫的不同体貌特征,分别给它们起了非常文雅的名字。比如,纯白的猫就叫“一块玉”,黑身白肚的猫就叫“乌云罩雪”,白毛黄尾的猫就叫“金钩挂玉瓶”。

在所有这些猫中,有两只是嘉靖的最爱。其中一只,浑身毛色淡青,毫无杂色,毛发微微卷起,只有一双眉毛是雪白雪白的。所以,他把这只猫叫做“霜眉”。另一只,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脖子上长着一圈长长的毛,犹如雄狮一般,不怒自威。所以,这只猫就被他称为“狮猫”。嘉靖皇帝天天与这两只猫玩耍打闹,甚至与它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霜眉”死了,嘉靖皇帝伤心欲绝,几天几夜都不吃不喝。他下令将“霜眉”葬在万寿山,刻碑铭文,以图“永垂不朽"。“霜眉”死后不久,“狮猫”也死了。这次,嘉靖皇帝的动静闹得更大,如丧考妣。他下令最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打造了一副精致的黄金棺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按照道教礼仪设坛祈祷,命人大写青词以资悼念。在这些青词中,袁炜的一句“化狮为龙”,深得圣意,不久便被提拔为朝廷重臣。

那么,明朝的皇帝们为什么如此疯狂地喜欢养猫呢?有人说,猫能通阴阳,且有九条命,是长寿的象征。明朝的皇帝们与古往今来的皇帝们一样,长生不老是他们不懈的追求。所以,养猫是为了保佑他们健康长寿。还有人说,明朝皇帝们养猫,是对子孙后代进行性启蒙和性教育。“子孙生长皇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发其生机。”

或许,这是当初明朝皇帝们喜欢养猫的初衷,但却绝不是后来实际养猫者的动机。纵观明朝这些爱猫者的养猫生涯,他们爱猫养猫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猫的温顺、听话、乖巧。比如嘉靖皇帝钟情的那只“霜眉”,它整天追随在嘉靖皇帝身边,就像一名善解人意的贴身丫环。每当皇帝卧床休息的时候,它就相依而卧,片刻不离。即使饥渴难耐或者屎急尿紧,它也一定要等到主人醒来以后才去办理。”嘉靖皇帝喜欢“霜眉”,喜欢的正是“霜眉”的这种“优秀品格”。至于它是否能给主人带来长命百岁的好运,是否能让子孙后代“感发其生机”,甚至会不会捕鼠,这通通不关嘉靖的事儿。

明朝官员沈榜在他的《宛署杂记》中,对嘉靖皇帝对“霜眉”“狮猫”的深情厚意大加赞赏,说皇上这种做法是“忠无不酬,德及禽兽”。可是,假如“霜眉”“狮猫”们不是皇帝身边一个百依百顺的玩物,而是一只任劳任怨的捕鼠能手,那么,它们还能得到“生荣死恤”、“足传不朽”的厚爱与殊荣吗?

猫的本职工作本来是捕鼠。但既然拼命捕鼠不如卖乖讨巧,那还捕鼠干什么?当然,猫可以不捕鼠,假如它模样天真烂漫,性情温柔和顺。这样的猫,招来人们的喜爱,也是天经地义。但偏偏有些猫,既不可爱,也不捕鼠,而且专门干坏事。

明代诗人薛瑄,曾经写过一篇《猫说》。《猫说》中说:他家老鼠肆虐,就向别人要了一只猫。这只猫身形魁梧健硕,爪子牙齿锋利,凶猛异常。但是,这只猫虽然十分凶猛,但却对捕鼠毫无兴趣,它感兴趣的,是一群刚出蛋壳的小鸡。对此,仆人十分生气,就把猫抓起来想痛打它一顿。薛瑄不同意,就劝仆人说:“你不用打他。有本事的猫和人一样,都有缺点。吃鸡,是它的缺点。但能吃鸡,它也一定会捕鼠。”但是,以后的日子里,这只猫除了悠哉悠哉地混日子,就是到处找鸡吃,捕鼠的事似乎与它毫不相干。对此,忍无可忍的薛瑄终于对猫说出了这样的话:“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

只可惜,明朝皇帝们养的那些猫,都是不会捕鼠的玩物;而明朝皇帝们养的那些人,却如同薛瑄笔下的这只“病”猫。这幅人与猫编织出的图案,令人费解,甚至费解得伟大的思想家蒙田都成了“懵圈”,所以他才发出了“当我玩弄着我的猫时,怎知道是它在供我消磨时间,还是我在供它消磨时间”的疑问,而且,至今无解。


明朝的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朝的鸭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