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的味道
苏东坡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个味道十足的人,因为他的名字就叫苏味道。当然,他的味道不只是名字有味道,生命中同样有他自己的酸甜苦辣咸。
苏味道自小聪颖,9岁始便能诗文,20岁得中进士。少年时与李峤以文章齐名,以“苏李”并称,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及崔融为"文章四友”。苏味道的诗作留传下来的不多,但他对唐代律诗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正月十五夜》,更是传世之作,"火树银花”一词也成了后人耳熟能详的成语,连伟人们都时不时地借来用用。但是,苏味道的大部分作品都浮艳雍容,多为溜须拍马的应制之作。虽然这些作品已失传,后人无法直接观看。但可以想象,一定是陈醋一般的酸文。
当然,苏味道的一生,基本上过的还是甜蜜蜜的幸福生活。虽然进士及弟后仕途不是很顺达,吭哧瘪肚地费了不少劲才混个咸阳尉,但不久却得到了吏部侍郎裴行俭的赏识,并作为书记随裴行俭两征突厥。唐中宗的老丈人当上了左金吾将军,便托苏味道作谢表。苏味道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一时成为佳话。一来二去的,终于得到了武则天的器重,跻身相位,三上三下的竟达七年之久。
苏味道对台阁内情及典章制度十分熟悉,因此每当上朝言事时,总是能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但,也仅限于侃侃而谈,真事实事他是一件也不干。七年为相,不管干好干坏,总得有些事做吧?他可好,愣把这难得的经历干成了简历。他不但一味圆滑地周旋,百般地奉承,还公然大言不惭地向别人传授为官之道:“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因此,不但被世人笑称为“苏模棱”,更以“模棱宰相”名垂千古。而且,也为中华文明史奉献了惟妙惟肖的成语“模棱两可”。但不管怎样评价,这样为官,想必是极甜蜜的。
世事难料,有苦尽甘来的时候,自然也有苦来甘尽的时候。武则天的两个男朋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是当时发紫的网红,苏味道和这哥俩处的如亲兄弟一般。没料想,中宗复位,拨乱反正,苏味道在劫难逃,被贬到眉州当刺史去了。当时的眉州地老天荒,被贬到这么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那叫一个苦。苦是苦了点,但却有一个意外收获。他后来又迁益州,但他有一个儿子留在了眉州,娶妻生子,若干年后诞生了眉州“三苏”。
苏味道虽然号称“苏模棱”,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模棱”,也有当机立断的时候,泼辣的狠。比如拍马屁。他不但拍武则天男朋友的马屁,更拍武则天的马屁。701年3月,洛阳突降大雪。气候反常,苏味道更反常。他坚定地认为这是天降祥瑞,于是便大张旗鼓地率文武百官上殿庆贺。不料,此举不但被百官们戳红了脊梁骨,连武则天都觉得不好意思,只好宣布退朝。
现代有个大贪官叫苏荣,很不幸,苏味道的亲爹也叫苏荣。苏荣死了,当儿子的苏味道要厚葬父亲,本来天经地义。但具体怎么个厚葬法,“苏模棱”这次又没“模棱”。他果断决定回乡葬父,而且为了占有风水绝好的墓地,保佑他继续平安幸福地"模棱”下去,他竟然明目张胆地损毁别人的墓田,而且不收手,不收敛,大操大办,被气急了眼的地方官一封举报信直接举报到了中央。
咸为百味之首,在于咸能调百味。苏味道有他自己的酸甜苦辣,自然也少不了咸。苏味道的咸味,或许就暗藏于他那不为人知的内心深处。打小,他的弟弟就时不时地对他大发雷霆,动手动脚。但苏味道却总是以微笑回敬,既不还手,也不还口。当上吏部侍郎的时候,负责考核官员的工作,考核的办法是让官员们写判词。在一次考核中,以恃材傲物、嘴比冰激凌还冷的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也在被考核之列。但进了考场的杜审言只寥寥数笔就走出考场。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离开考场、写了点什么?杜审言回答:"我写的内容很简单,就是糟蹋苏味道,看我不羞死他。”但没想到,苏味道看完了杜审言的试卷,仍然是微微一笑,无动于衷。
虽然说了这么多苏味道的味道,但实际上不过是牵强附会罢了。苏味道的味道,不,所有人的味道,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五味杂陈。看似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可能有说不尽的苦楚;苦难的日子里,却也有别人永远看不到的幸福与快乐!人生这盘菜的味道,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品评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