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都爱花和尚

(2017-12-05 14:27:58)

提起花和尚,我们自然会想到《水浒传》中的鲁智深。鲁智深个性鲜明,是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家伙。他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率真粗犷,勇而有谋。他虽然是出家的和尚,但他并不遵守佛家的清规戒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所有这些特征,除了犯上作乱,绝对算得上是全世界学习的道德模范,与现代意义上的“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任凭你嚼烂了一部《水浒传》,你也找不出鲁智深究竟“花”在哪里的丁点理由。而且,这鲁智深不但自己不花,还不允许别人花。三拳打死镇关西,就是自己不花也不许别人花的具体表现。其实,鲁智深之所以叫“花和尚”,不是因为他真的“花”,而是因为他身上的花纹身,后人多有误解而已。如此一来,根本不花的“花和尚"鲁智深自己冤枉不说,还害得我们好生失望。

我们都爱花和尚

但让我们不失望的是,虽然鲁智深不是“花和尚",但不代表别的和尚不是“花和尚”,比如同是《水浒传》的和尚裴如海,比如唐朝时的和尚辩机。但这些“花和尚”花得俗气又卑劣,不但不讨人喜欢,还招人厌烦。那么,这世上就真的没有讨人喜欢的“花和尚”了吗?有,而且依我之见,一等一的“花和尚”,非宋朝诗人仲殊大师莫属。

虽然仲殊大师的诗词十分了得,但正因为他是“花和尚”,所以那些道貌岸然的史官们是不屑于记载他的光辉事迹的。但是,通过他的诗词,透过历史的缝隙,我们仍能清晰地感觉到他那别具神韵的“花和尚”形象。

仲殊是个文人,没有鲁智深那样的英雄气慨,却有鲁智深所没有的儿女情长。读他的诗,你会发现,仲殊一生最爱的,无非美酒、美景和美女,外加他一顿也不能不吃的蜂蜜和一刻也割舍不下的诗词。除此外,他虽然也和鲁智深一样大碗喝酒,但他却不吃肉。从这一点看,仲殊还多少有点佛家弟子的意思。但,你错了。因为真实的情况是,不是仲殊出家了就不吃肉了,而是因为不让吃肉了才出的家。

原来,仲殊大师俗名叫张挥,是苏州城内有名的浪荡公子。浪荡归浪荡,但人家天资聪颖,喜文爱墨,所以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美好的人生即将开始。但是,他却应了现代人的一句俗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中了进士的张挥不做学问,不务仕途,而是一心一意地穿梭于花红柳绿之中。他老婆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想整死他,来个一了百了,于是便在他顿顿不离的酒杯中放上了砒霜。可能命不该绝,中了剧毒的张挥居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救他一命的“蒙古大夫”对他说,要想毒不复发,从此后你必须顿顿吃蜂蜜,但不能再吃一丁点儿肉。闻听此言,张挥翻翻白眼,暗自思忖:这本来就没什么意思的尘世要是再不让吃肉,还有什么意思?于是,他抖擞精神,出家到承天寺当和尚去了。从此,张挥就变成仲殊了。

出家做了和尚的仲殊,从此再无红尘牵绊。但他却不想潜心修炼,而是更加理直气壮地开始了他大摇大摆的喝美酒、观美景、赏美女的“花和尚”生涯。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这是美景加美酒。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这是美景加美女。

我们都爱花和尚

就这样,“花和尚”仲殊一直兴趣盎然地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他和当时的许多名人都十分熟悉又相交甚欢,比如苏轼,也时常在一起吟诗填词。但至于哪家青楼的姑娘漂亮、哪位姑娘的嗓音甜美等此类花边新闻,则一定是仲殊独家供稿。他一生游山玩水,但浪迹却大多在苏州、杭州和成都。这三个地方都是出了名的美女集散地,如果说这纯属巧合,我看未必。

顶着个和尚脑袋的仲殊终于在尘世间折腾够了,于是便想去死。但即便是死,他也要犯一回清规戒律。佛门弟子是不能自杀的,否则将无法转生。但仲殊不吃这一套。他回到当初出家的苏州承天寺,找了个枇杷树就把自己吊死了。

厌倦了尘世的仲殊出家做了和尚,但做了和尚的他却一刻也舍不得那万丈红尘。不管是人间的功名利禄,还是佛家的清规戒律,都被他当成了随意玩耍的玻璃球子。这样的“花和尚”,我做肯定是做不来的,学又恐怕学不像。那么,可供我选择的,也只有要死要活地爱着他这一条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弄梅花
后一篇:通奸的道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