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的胡子
(2016-11-15 13:13:08)胡子,是男人重要的生理标志。“老爱胡须少爱发”,是中国人几千年生活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古代人,胡子不但是美容的需要,更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儒家信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一来,关于胡子的故事可就多了去了 。就事论事,今天就来说说几个宰相的胡子的故事。
丁谓,是宋代真宗朝的宰相。当初考取功名之时,他的主考官正是冠准。所以寇准成了丁谓名义上的老师。再加上寇准当时正如日中天,丁谓对寇准那是格外恭敬。有一次,中书省的官员们在一起吃饭,不小心寇准的胡子上沾上了汤汁。丁谓一见,马上站起身子帮着寇准把胡子上的汤汁擦掉。你可别小瞧了丁谓这个举动,因为这个举动就是流传了上千年的“溜须拍马”一词中“溜须”的由来。未料想,丁谓的这一“溜须”之举不但没让寇大人高兴,反而招来一顿训斥:“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
王安石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也可能是空前绝后的最不修边幅的宰相。整天破衣烂衫不说,还常年不洗脸不洗澡 ,所以他身上爬满虱子也是常事。有一次他上朝面见神宗皇帝,不懂事的虱子竟然爬到了自己的胡子上 。神宗忍不住笑出声来,而王安石本人却还蒙在鼓里。不明就里的王安石出了们赶紧向同僚部下打听才弄清原委。王安石吩咐手下人赶紧把虱子抓走,可他的部下却挖苦他说:这可是宰相胡子上的虱子,而且是被皇上亲自鉴赏过的,怎么能轻易抓走呢?王安石竟也不以为然。
贾似道是南宋后期的宰相。和寇准、王安石这样的千古名相一样,贾似道也很有名,但不一样的是他是以奸相出的名。说来也怪也不怪:自古奸臣多才艺,而且往往剑走偏锋,才重冷门。贾似道也不例外,他研究的重点学科是蟋蟀。他著有《促织经》一书,绝对堪称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蟋蟀的第一本理论著作与实用教材。书中分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部分,极为详尽。他不但是理论家,还是实战家。即使在襄阳被蒙古大军围困的前线,他也“尝与群妄踞地斗蟋蟀,所狎客入,戏之曰:此军国大事耶?”更有甚者,他上朝议政时也常常带着蟋蟀,有时蟋蟀竟然从他的水袖中爬出来跳到度宗皇帝的胡子上,而度宗皇帝却是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都说宰相的肚子里能撑船,却不知宰相的胡子上也有春秋。几个宰相的胡子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或庄或谐,或阳或阴。而胡子的背后,折射出来的,却是国运的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