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三次主题教研

标签:
语文 |
分类: 语文组教研活动 |
鳌江镇第十五小学校本培训记录表
项目名称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项目负责人 |
黄金金 |
活动时间 |
12.8 |
活动地点 |
录播室 |
活动主题 |
落实“双减”政策,重构高效课堂 |
主讲人 |
李巧巧 |
参加对象 |
鳌江十五小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及进程 |
一、李巧巧老师进行课例展示 二、录播室进行评课活动 1、李巧巧老师说教学反思 2、以年级为单位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全体语文老师轮流进行评课 三、作业随堂化 四、校长指导 |
||
活动反思与建议 |
|
鳌江十五小“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个人记录表(手写)
研修活动主题 |
如何通过“素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作业本的有效运用 |
||
研修活动时间 |
2022.5.25 |
||
上课课题 |
《海底世界》 |
||
上课教师 |
梅结子 |
记录教师 |
陈诗慧 |
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
课堂扎实,将语文要素有效落实。 |
||
我对这次活动主题的看法 |
一、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巧妙运用作业本,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 二、课前前测,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教学有效,学法有效指导,学生掌握牢固。评价语言自然亲切。 三、课内外拓展,通过“朗读大赛”,语言内化。 四、课件制作精美,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每个自然段也都明确围绕一个意思去写。以第四自然段为例,这一段一共五句话,第一句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第二到五句具体介绍了五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重点】
结合课堂作业本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教学难点】
借助表格了解第四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借助前测
一、激趣导入
1.
2.
二、利用前测,学好字词
1.过渡:课前老师已经统计过大家容易读错的词了,瞧!(出示统计图)
2.读好词语:小老师带读、男女读、齐读
3.理解“窃窃私语”
(1)指名演示一下窃窃私语的样子
(2)根据动作,选择“窃”的意思。
(3)总结:两个人偷偷地在一起小声的说话就是“窃窃私语”
4.学习多音字“差”
(1)读“差不多”
(2)表示工作时,读“出差”“差事”
5.学习“储量”、“煤”
(1)出示两个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2)选择:请给“储量”选择正确的近义词(含量
(3)介绍“煤”:(出示图片)煤需要用火烧才能使用,所以是火字旁
板块二 借助作业本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读好字词,学起课文就轻松了。
1.看!课文开头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ppt出示:开头提问
3.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回顾知识点:全文围绕这句话写,这句话就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句。
二、了解课文从哪几个个方面写海底世界
过渡: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海底世界景色呢?其实课堂作业本已经给了我们提示。
1.
2.以第六自然段为例
(1)对比发现:第六自然段和作业本上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2)总结:有的关键句能直接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但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稍作修改才能概括一段话的意思。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学习2——5段。
3.学习活动1
读:快速默读2——5自然段
划:每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写,用——划出
想:哪些句子需要修改才能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哪些不需要修改。
4.交流指导
(1)不需要修改的:
(2)需要修改的
A.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
B.
第3自然段: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A.
B.
5.齐读五个方面,总结:课文就是从这五个方面把海底世界写清楚的。
板块三 借助表格 了解动物的活动方法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海底世界的动物们到底有哪些有趣的活动方法吧!
1.活动2
读: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
圈:圈出动物的名称
填:填写课堂作业本5(1)
2.交流指导: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我们就可以叫它梭子鱼
二、总结活动方法和活动特点
1.以“梭子鱼”为例
(1)总结方法:梭子是一种转动速度极快的织布工具,梭子鱼像梭子一样快速向前游动,它的活动方法可以总结为“穿梭前行”。活动方法就是指利用什么进行活动
(2)提问:除了像梭子,还从哪里看出梭子鱼速度快?
(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3)总结:所以梭子鱼的活动特点就是“快”。活动特点就是指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
2.活动3:
3.交流
(1)海参部分
活动方式:肌肉伸缩
演示:指名计算走四米需要多久?
对比:海参前进四米需要一个小时,说明速度真的是很慢
(2)乌贼和章鱼部分
活动方式:利用反推力 向前喷水
结合动作理解反推力
(3)贝类部分
活动方式:巴在轮船底下
4.总结表格,讲解:不同的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作者就是这样把“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这句话写清楚的。
动物名称 |
活动方式 |
活动特点 |
海参 |
肌肉伸缩 |
慢 |
梭子鱼 |
穿梭前行 |
快 |
乌贼、章鱼 |
利用反推力,向前喷水 |
后退 |
贝类 |
巴在轮船底下 |
不动 |
5感知:光中国的海域,海底就有两万多种动物,全世界的海底动物种类就更多了,为什么作者就偏偏挑这几种动物写呢?
(这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最具代表性,最有特点的)
三、朗读大赛
过渡:作者不仅把这些动物的特点写出来了,而且写得很有趣,比如这句话
出示句子: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1.读句子
2.对比感知:将“巴”换成“贴”,将“免费的长途旅行”换成“移动”好不好?为什么?
(“巴”写出了贝类贴的很紧的感觉;“免费的长途旅行”把贝类当成人来写,更有趣了)
读句子(强调读好“巴”和“免费的长途旅行”)
总结读法:通过强调活动方法和特点,可以把句子读得非常有趣。
2.情境介绍:听说同学们朗读很厉害,海底世界举行了朗读大赛,邀请三年5班的同学们参加。
3.要求:在吉尼斯大赛上介绍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动物,读好相应的句子,
4.标准:正确流利;强调方法和特点;加上动作
板块四 借助提示
1.
2.
3.
4.
5.结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有趣的海底世界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和植物呢?这些我们就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一、
1.结合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就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本次教学设计板块二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把海底世界写清楚的。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三课中学习了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但是对于了解课文如何围绕关键句分方面把事物写清楚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2.
3.
二、 不足之处: